中新社南京8月11日电 题:中国战区南京受降地:历尽血火洗礼???耀世民族荣光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8月的南京,流焰似火。在南京城东的南京军区大院内,骄阳炙烤,知了声声。
烈日下,一批年轻的中国军人,整齐走进军史馆、重温历史——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正是在这里举行。
今天的军史馆仍是一座古朴建筑,灰墙蓝瓦,立柱提肩,覆以三层钟楼,70年来外观不曾大变。其前立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挂牌“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左右两株百年白榆树,同它一起,见证了当年南京受降历史性时刻。
军史馆环形大厅内,呈递降书的历史性一幕,被数尊仿真人像定格再现。“我似乎回到70年前的那个瞬间”,人像前仔细探看的年轻军官说。
1945年9月9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礼堂正门上方塔楼,镶嵌着巨大的红色“V”字,以示胜利。礼堂前大街每50米竖一旗杆,旗杆下,中国士兵全副武装、精神抖擞。礼堂内,受降席位上方,悬挂着孙中山大幅照片。
上午9时,钟响。在这中国人视之为“三九良辰”的时刻,受降仪式开始。
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坐在长桌的一端,与昔日的学生——中国受降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面对面,准备投降。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从何应钦处领取降书,交予冈村宁次,冈村宁次签字,并从上衣口袋中取方章、盖章。小林浅三郎再次移步至何应钦面前,躬身双手呈递降书,何应钦起身接过。
“受降仪式仅持续了20分钟。期间,冈村宁次表情沉重,由于紧张窘迫,盖章时还把印章盖歪了”,南京军区军史馆讲解班班长杨迎说。
实际上,在“承担”受降典礼历史重任之前,这座老宅一直“沿袭”着重要军事功用,曾作为民国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中国陆军总司令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王晓华告诉记者,在中国抗战宣告胜利的1945年,满目疮痍的南京城中,这座建筑保存比较完好、场地大,且有军事“血统”,曾作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礼堂,备受蒋介石看重,因此,它成为了受降典礼举办地的第一选择。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戚厚杰分析,当时,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也是侵华日军的指挥巢穴所在,选择在南京的军事机构中受降,必定对侵华日军产生巨大震慑作用。
“日军侵占南京后,对无辜民众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欠下举世惊骇的血债,在这里举行受降仪式,对受降者来说,是巨大的心里抚慰与补偿。”戚厚杰说。
历尽血火洗礼的古老建筑,仍在延续它的历史使命。
据杨迎介绍,南京解放后,它先后被改作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南京军事学院,1969年改为南京军区大礼堂。2005年,南京军区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建设三层军史馆,中国战区投降签字仪式原址就地保留在一楼环形大厅中;并且制作了高仿真人像、复制品桌椅等,以还原受降现场。
著名的巨幅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复制品,如今也悬挂在“受降现场”,供来者观摩。
创作人、油画家陈坚,回忆起创作心路历程仍然十分感慨。他说,受降仪式很短,但为此,中国人民走了整整八年,付出了巨大代价,“它是我大半辈子倾注心血最多的作品,希望世人谨记悲壮的民族抗战史”。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纪念日也已临近。炎炎夏日中,亲历历史的这座老楼,正迎来规模空前的参观者。
负责接待、讲解的杨迎告诉记者,平日里军史馆只接受预约参观,近期,实地参观的人流猛增,平均每天要接待三批次。
南京地方志办公室研究人员胡卓然也在参观人流中。他翻阅大量史料和黑白照片,并到受降地原址实地感受:“虽然仪式现场布置简朴,但丝毫无损于最后获取的这份胜利荣光,这份荣光由全民族多年浴血奋战换来。”
作为一名酷爱历史研究的“新南京人”,胡卓然说,南京曾经是一座悲怆的城市,侵华日军在此进行了泯灭人性、旷世未闻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屠戮,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建筑都被同胞的血浸染过,都是日军暴行的见证。然而,在古城南京,这里又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终极“中国荣耀”,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