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宋希濂枪杀恩师铸成终生愧疚
来源:刘继兴   2018-10-27 09:13:21

  1935年6月18日上午,福建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的刑场上,瞿秋白留下最后一句话“此地正好,开枪吧!”遂饮弹洒血,壮烈牺牲。时年36岁。

  下令枪决瞿秋白的,正是瞿秋白曾经的学生、时任国军第36师师长宋希濂,军衔是中将。

  瞿秋白曾在1927年大革命遭受失败的紧急关头,担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瞿秋白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当2月24日走到福建省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时,他们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

  瞿秋白先是被囚在上杭监狱,后被押解至驻长汀的国军第36师师部。国军第36师的师长,就是宋希濂。由于叛徒告密,瞿秋白的身份随即暴露。

  宋希濂和瞿秋白颇有渊源。宋希濂当年还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时,就曾读过瞿秋白写的的不少文章,对其广博的知识很是敬佩。 其时,瞿秋白负责中共的宣传工作,同时还是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负责处理两党合作问题。他多次到黄埔军校作报告,宣讲革命思想。下面的听众之一,就有宋希濂。宋希濂后来回忆:“那时既是国民党党员又是共产党党员的我,对瞿秋白这样的领袖人物曾经崇敬过,仰慕过。”

  真是造化弄人,仅仅几年时间,宋希濂就从一个普通军校生,成了佩戴中将军衔的国军师长,而曾经的老师竟成了他的阶下囚。人世沧桑,让人无法不感慨。

  宋希濂曾想劝降瞿秋白,可瞿秋白却不给他机会,“宋师长是黄埔一期的,我知道你,我给你讲过课。看在师生份上,请你帮我办几件事。请给我笔墨,我要写东西……” 回到办公室,宋希濂立即叫来了参谋长,嘱咐他说:“给瞿秋白一间较大的房子,供给他古书诗词文集和笔墨纸砚,按本师官司长饭菜标准供膳;允许他每天在房间门口散步,撤掉警卫;禁止使用一切刑具;自我以下,一律称瞿秋白为先生。” 宋希濂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听得参谋长等人瞠目结舌,他们不知为何师长要对这个囚犯如此看重。

  不久,宋希濂就接到蒋介石“就地枪决”的密令。行刑前的晚上,宋希濂彻夜未眠。行刑当日,他站在师部二楼自己的办公室内,看着瞿秋白一步步向刑场走去,不禁心潮起伏,感情很是复杂。之后,他下达了枪杀瞿秋白的命令。

  毛泽东对瞿秋白的牺牲很是惋惜,流露出深深的缅怀之情。1939年5月,诗人萧三从苏联回到延安。萧三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同窗好友。一天,他去拜访毛泽东,两人在月下漫步,谈到朋友,萧三想到何叔衡、蔡和森、瞿秋白都已不在人世了,不禁叹息道:“和森、秋白正值壮年有为之时啊,他们不幸牺牲,太让人痛惜了。”听着萧三的话,毛泽东久久沉默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是啊,如果秋白活着,现在领导边区的文化运动,该有多好啊!”

  在延安,毛泽东手里有一本名叫《海上述林》的书,是瞿秋白撰写或翻译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高尔基等文学译著集。这本书是鲁迅得悉秋白遇害的噩耗后,强忍着悲痛,抱病编辑的。当时国内不能出版,鲁迅多方奔走,拿到日本去出版。书印好后,他精心挑选出皮脊和蓝绒面的各一册,托冯雪峰转送给了毛泽东和周恩来。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对延安文艺界的问题很重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他仔细阅读了瞿秋白的《海上述林》,反复思考着如何确立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文艺方针。毛泽东曾十分感慨地对周围同志说:“怎么未有一个人,又懂政治,又懂文艺,要是瞿秋白同志还在就好了。”

  宋希濂晚年沉痛地回忆说,“从1927年初至1949年末,我追随蒋介石整整23年,应当说蒋家王朝的反共反人民的罪行也有自己的一份,但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也是终生愧对祖国和人民的,是瞿秋白烈士牺牲这壮烈的一幕!在我个人,历史上的污点已不能洗去,可庆幸的是我的后半生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走上了新路,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我将以新的作为和奉献,去弥补历史上那不可挽回的过失于万一!”

 

参考资料:

宋希濂

宋希濂老照片

宋希濂墓

宋希濂被俘记详

刘秉勋:宋希濂将军的抗日壮举

南京守城战:军官宋希濂亲历南京城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