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吉鸿昌、吉星文的家恨国仇
来源:新浪   2018-11-23 08:57:15

  吉鸿昌与吉星文是叔侄,吉鸿昌是吉星文的叔叔。吉星文十五岁时投笔从戎,就是加入叔叔的部队当兵,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吉鸿昌则因为在全面抗战前就坚持抗日,1934年被国民党政府以违反国策罪名枪毙;吉星文后来去了台湾,死于1958年八二三炮战中共发射的炮弹。

  吉星文为多数台湾人熟知,主因是他打响了卢沟桥的第一枪,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在传统国民党的史观,抗战八年由此开始,台湾人因此在教科书中知道了他的名字。此外,不少人也知道,他后来死于八二三炮战。

  但也因为国民党的史观局限,七七前六年就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以及东北沦陷后一连串的抗日救亡运动,国民党都持淡化的态度。一般人在感叹抗日名将吉星文死于共军炮弹时,却不知他有个同样是抗日名将的叔叔,等不到全面抗战开始,就死于国民党的枪下。

  1933年,在东北沦陷、热河抗战、长城战役后,日军已占领察哈尔部分地区。吉鸿昌率军反攻多座县城,将日满伪军驱逐出境,却遭蒋介石认为违反国策,撤销该军抗日战斗。

  1934年,一心抗日的吉鸿昌和中共接触,秘密训练武装抗日力量,同时也反对蒋介石。最后,在天津遭到国民党特务逮捕,送军法处审讯,以违反国策罪名执行枪决。

  吉鸿昌留下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死前的遗言是: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

  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抗日。 1937年,日军借口士兵失踪入侵宛平城,吉鸿昌的侄子吉星文拼死抵抗,打响卢沟桥的第一枪。之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讲话,仍呼吁和平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战斗,但情势已无法继续坐视,全民族抗战终于爆发。

  蒋介石着眼于中国国力虚弱,只能尽量拖延,以空间换取时间,当然有其道理。然若无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华北人民组织的抗日游击队,以及共产党发起知识界的抗日救亡运动,七七事变爆发时,根本无法瞬间带动全民族的抗战士气。

  这段从九一八到七七的抗战历史,在传统国民党的教育中完全不提,致使去年连战到大陆参加九三阅兵,提及一十四年血泪史,竟也变成他叛国的罪证。事实上,从小父亲就告诉我,抗战岂只八年,从九一八东北沦陷起,神州大地就流着无数骨肉离散的血泪。甚至,从1895年台湾被割让起,台湾人民就开始前仆后继武装抗日,被日军血腥镇压到屈服为止。

  吉星文坚守卢沟桥时,当场就招募了五百名的死士组织大刀队,这种手持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武装力量,最早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的长城抗战就出现过。因为华北已经多年激昂的抗日国仇,才激发出吉星文打出卢沟桥第一枪的决心,国共由此联合抗战,一致对外。

  严格说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府采取忍让的国策,拖延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府对日亦未宣战,而是被动抗战。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府才正式对日宣战。然而,民间自发的抗日烽火,却很早就在中国大地燃起,那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国仇。

  当初独派批斗夏瀛洲将军,扭曲夏将军在大陆称当初你们共军,和我们一起抗战,都是蒋委员长领导的中国军的话,说夏将军亲中卖台。但是,国军、共军都是中国军,本来就是历史事实。曾任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局长的傅应川将军说得好:国共之间是家恨,没有国仇。吉鸿昌和吉星文这对叔侄,正见证了中国人抗战的国仇,又同为国共家恨下的牺牲者。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是七七抗战的真实写照。但也因为兄弟阋墙,使得这段历史未能得到完整纪念,外人见缝插针,台湾正是棋子。吉鸿昌、吉星文两代中国人,没死于抗日的烽火,却魂断同胞的枪炮下,这是历史的荒谬,更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结束的悲哀。

 

参考资料:

吉星文

吉星文老照片

打响“七七”抗战第一枪——吉星文

抗日名将吉星文,守卫卢沟桥抵抗日本部队,却因为意外不幸牺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