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砥柱中流 > 开国领袖与抗战 > 周恩来与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战之前周恩来的东北情结
来源:《党史纵横》,作者:王春   2018-04-28 16:30:26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这中间,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指挥东北抗战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恩来少年时代就与东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铁岭,二载沈阳”的求学经历,使他在生活和思想上发生了重大转变,正如他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中所讲,“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可见,周恩来对东北这片黑土地充满了热爱与感恩。

  1910年春,年仅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北上,开启了他在东北的求学之路。在这里,他初次感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由此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在东北期间,少年周恩来先后在铁岭银冈学堂、沈阳东关模范学校求学。在银冈学堂学习期间,他一方面接受了新式学校的系统教育,学习了国文、算数、历史、地理、体育、手工等多门课程;另一方面,还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熏陶,学唱《何日醒》《快猛醒》等革命歌曲,并聆听爱国人士的公开讲座。这些都对少年周恩来革命思想和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他学习更加刻苦,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他的国文老师赵纯曾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学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受到极大鼓舞,果断减掉长辫以示和清政府彻底决裂,对辛亥革命积极拥护。在一次学生组织的演说活动中,他号召大家抵制鸦片,说:“某些人每日烟钎子、烟板儿不离手,烟枪烟泡不离口,自己对自己开火,如此,国焉能富,民焉能富,不禁烟焉能救国?”周恩来在东北接受的西方教育启蒙和革命思想熏陶对他一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后来他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时说:“我从事于革命事业,正如中国一般知识分子一样,经过了从封建家庭转到受西方学校教育,然后变成社会主义者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见东北学堂的新式教育对周恩来进步思想的启蒙是不可估量的。

  1917年,走出校门的周恩来在东北参加了第一个社会活动,即在他留学日本之前到哈尔滨协助他的南开同学邓洁民筹备、创办东华学校。邓洁民和周恩来志趣相投,在学校期间结下了深厚友谊,两人推心置腹。周恩来到哈尔滨就在他的住所居住,两人深入交流,探讨东华的办学方向,讨论时事政治。周恩来深刻的观察分析能力让邓洁民十分叹服。1920年,周恩来去法国勤工俭学之前再次来到哈尔滨探望老朋友,并提出办好滨江东华学校的意见。周恩来曾在校内发表演说,号召师生参与革命宣传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东华学校不仅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和革命者,更成为中共东北建党的据点和国内革命者赴苏俄学习考察的重要驿站。

  周恩来在哈尔滨期间,正值中东铁路工人多次举行罢工活动。中东铁路是俄国为了向远东扩张提供方便而在东北“借地”修建的。他们采取诱骗、欺诈手段,廉价招募大量中国修路工人,同时也把俄国的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分派过来,这其中不乏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这些布尔什维克在中东铁路工人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华工中一些思想进步者便秘密加入布尔什维克,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周恩来在这期间目睹了哈尔滨工人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也接触了一些布尔什维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