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下旬,刚刚从桂林抵达重庆不过10余天,周恩来就应邀来到沙坪坝的国立中央大学礼堂(即后来的重庆大学松林坡礼堂,也叫“七七抗战大礼堂”)作题为《第二期抗战形势》的演讲。
此时,全面抗战爆发已经一年多,日寇相继占领了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大片国土沦陷。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大后方的青年学生思想极为混乱,甚至对抗战前途感到渺茫。于是,中央大学地下党支部通过“中苏问题研究会”出面,邀请周恩来发表演讲,分析当前抗战形势,以推动重庆抗日民主运动发展。
周恩来演讲的消息传出后,学校师生极为振奋,奔走相告。当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礼堂时,中央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的师生及工厂、街道的群众3000余人早已闻讯而至,将礼堂挤得水泄不通。
在法学院院长马洗繁教授的主持和介绍下,周恩来穿过人群,走上讲台,一开篇即向大家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抗战局势和敌我力量的变化对比。他指出,抗日战争第一期是敌进我退;第二期是相持阶段,准备反攻;第三期是我进敌退,反攻阶段。
周恩来仔细剖析了当前的抗战形势从防御阶段到相持阶段发生的有利变化,“过去一年的战争,敌人速战速决的方针被我们击破了,敌人的困难正在增加,而我们则已奠定了长期抗战的基础,正在争取主动,向着抗战的胜利之途迈进”。周恩来在演讲中阐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批评了当时弥漫一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论点,指出“一切对中国抗战之亡国论或速胜论,均已从事实上宣告破产”。周恩来表示,中国的抗日战争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周恩来的演讲高瞻远瞩,说理透彻,使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压抑沉闷一扫而光,大家认清了当前的抗战形势,重新建立起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学生们交口称赞,“还是中国共产党有办法”。会场上,有学生当场递条询问,延安是否有大学?周恩来大声回答:“延安有中央马列学院、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
演讲会后,还在学校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有的甚至是上午听了周恩来的演讲,下午就提出了入党要求。这些进步学生怀着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心愿,踏上了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征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