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砥柱中流 > 开国领袖与抗战 > 周恩来与抗战 > 内容正文

周恩来急调抗战演剧队赴长沙救灾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2018-04-30 15:23:18

  在“文夕大火”发生后,最先进入劫灰烬余火后长沙,第一批次进行救灾的人员,恰恰是周恩来领导的共产党人。

  时为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抗战演剧八队队长刘斐章在《长沙文史资料》第一辑著文回忆:文夕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11月16日,周恩来总理即乘车赶回长沙,并冒险进城,随即发电报,“调政治部第三厅所属各部人员,包括分配在西南各地的四个演出队和抗宣一队等到长沙救灾”。11月16日傍晚,刘斐章看到郭沫若坐在一部敞篷大卡车副驾位上向他们的驻地开来,车一停,即吩咐:“通知全队快上车,要轻装,生病的不要去,不必带演戏用的东西,我们马上开车,周副部长已在长沙等我们。”当时郭沫若神情严肃,且有些着急。不到十分钟,驻扎在衡阳含章中学的演剧八队所有人员全部爬上卡车,卡车发动,全速前进,刘斐章说:“当时大家很兴奋,因为党信任我们,恩来同志在召唤我们。”

  《义勇军进行曲》(即今天的国歌)词作者田汉,也是在周恩来召唤下,第一批次进入长沙城从事灾后救济和重建的工作人员之一。 田汉于1938年11月17日重返火后长沙。

  田汉说,进入长沙时,长沙城内的火还没有全熄,“有些地方还在冒烟。我和演剧六队、九队的同志们传递水桶,救熄了皇仓坪(今五一广场附近)的余火,保全了400多石谷子。正在这时,周恩来同志再次赶回长沙,记得他也帮着提了几桶水。”

  回忆这段经历,田汉感慨记道,“湖南人被称为"湖南牛",是有几分牛脾气的。一家酱园老板回城,见他的店子烧得精光,他不是哭而是笑,说:"这个放火司令的焦土政策才是完善哩!不过,不要紧,还剩下两口缸,我还能搞起来!"

  田汉和刘斐章对于当年在长沙的救灾,印象最深刻的工作均是发放赈灾款:“为了让老百姓(603883,股吧)能有些资本再从焦土重建家园,我们发了一次赈款,不分男女老幼每人给五元。因为全部赈款是通过演剧队队员的手发给的,由于队员们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周到的组织工作,每元钱都到了灾民手中,所以很解决问题,这也是党所领导的戏剧工作者的荣耀。”

  在长沙大火后的救济中,张治中既对周恩来及其率领的共产党人心怀感激,又佩服地说:“长沙灾民愿意自力营生的是这样的多(贷款自救者达23804人),而愿意进收容所的是那样的少(愿领灾民证者仅217人),这正反映了湖南民性的坚强处……这个统计数字使我大为感动。”

  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演剧队组成的“长沙大火善后突击工作队”宣传组进入长沙城内开始对灾民进行救济时,人们发现废墟中有铅字和残缺的印刷机,于是“工作队”开始编印铅字小报,并组织一批受灾儿童作报童,免费分发报纸给报童,卖了钱归报童们作生活费用,作为救济。在报童们等着取报时,音乐家任光则把他带来的一架小风琴放在分发报纸的院内,教孩子们唱歌。任光最先教他们唱的便是著名的《卖报歌》,那里面有句著名歌词:“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