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十分注重做统战工作,而且方法灵活多样,在我党统战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其中,在皖南专门为爱国士绅刘敬之题词,就是一次鲜为人知的抗日“动员令”。
1939年初,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毛主席委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赴皖南新四军军部,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确定新四军的战略方针。
1939年2月中旬,周恩来、叶挺骑马离开麻村,沿麻川河而下,中午到了新明乡三门村。当地开明士绅刘敬之准备了饭菜招待。
刘敬之,1880年生于三门村,12岁开始习商,以经营茶叶为终身职业,在南京、扬州等地设茶行,猴魁就是他推出的名茶。他爱好小说和各种演义,1924年起兼理乡政,并创办三门小学,旨在育人,晚年喜读李白、杜甫、鲁迅等诗文,是著名的抗日民主人士。抗战爆发后,时为太平县一茶商的刘敬之在三门老宅招待将士,被誉为“义务兵站”。
午饭后,周恩来一行去小河口。由于沿途都是依山傍水的羊肠小道,不能骑马,故由地下党员叶松乔安排了两张结实的竹筏,挑选筏工撑筏相送。在周恩来、叶挺和警卫员等乘坐的竹筏上,放了一把藤椅,但周恩来和叶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落坐,机敏的警卫人员随即摄下了周恩来和叶挺并立在竹筏上的珍贵照片。
竹筏顺水而下,下午到了小河口,稍事歇息后,改乘船去泾县章家渡。在章家渡码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等领导人和云岭附近的部队、机关干部代表热烈欢迎周副主席和叶军长。
1939年3月15日中午,周恩来一行从云岭返回重庆的途中,再次来到太平县三门村刘敬之老先生家。攀谈中,刘敬之之子刘旭初怀着崇敬的心情请周副主席题词留念。周恩来当即允诺,欣然挥毫为刘家题词:
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
绥靖地方 保卫皖南
为全联导 为群众倡
因抗战机缘来皖南,道出三门,两遇刘主任及其公子,谈及捍卫乡里、驱逐日寇,大义凛然,亟可钦佩,爰书此应敬之主任及其公子旭初先生之属。
周恩来
题词称赞了刘敬之一家为抗日作出了贡献,这对刘家是极大的鼓舞。不久,刘旭初投笔从戎,参加了新四军。周恩来离开三门时,交待随员付20元伙食费,刘家父子坚持不要,周恩来说:“这是新四军的规矩,我不能违背。”后来由刘旭初建议捐给三门小学作经费。
刘氏父子视题词为珍宝,更加积极抗日,曾冒险掩护多名新四军将士。刘敬之因此被国民党逮捕,但抗日热情却有增无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