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启明,1910年1月10日生于河北省威县北胡帐村,1929年考入商震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同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地下党党小组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正定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1944年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少将科长,少将高参,1946年12月受党组织派遣到河南新乡、汲县,任国民党32军少将参谋长,后因策反企图暴露,受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指示,率200余人起义回到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谋长,纵队党委常委,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党委常委,云南(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后任云南省副省长兼云南省农业大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党组成员。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10月19日,王启明在昆明逝世,享年93岁。
潜伏生涯
王启明入党后长期从事秘密工作,先是在国民党商震的第32军司令部当参谋。不久,他在32军141师721团当了营长,在中共北方局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32军1931年就建立了中共地下组织,团以下基层军官中有很多中共党员。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后,他们按照党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团结抗战,反对投降,英勇作战。32军在平汉线、台儿庄、徐州会战中表现出很强的战斗力,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分不开的。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第32军141师723团团长,王启明在与日军作战中指挥果断,英勇杀敌。后被国民党陆军大学选中,1940年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1943年,王启明任陆军大学少将战术教官,在陆军大学,他的精道见解,引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注意。不久,王启明被调到国民党陆军总部作战部门,任作战科科长,进入了掌握国民党核心军事机密的要害部门。作为高参,有些意见和建议还得到蒋介石的采纳。在此间得到的一些重要情报,他设法转给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解放战争中,1946年6月被国民党陆军任命为32军的参谋长。任命下达后,王启明到中共驻南京办事处,向董必武作了汇报。1946年底,王启明被派到河南与解放军作战。1947年初与晋冀鲁豫军区取得了联系。上级认为王启明起义的时机已成熟,命他组织部队尽快在战场起义。在32军,王启明以他来自陆军总部的特殊身分作掩护,团结了一批可靠的中下层军官,选拔了一些基础好的士兵为起义骨干。1947年3月,32军在汲县被解放军包围,晋冀鲁豫军区要求王启明立即策动起义。这时我军因敌来援,提前结束汲县作战,上级要求未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继续留在32军,已暴露的撤到解放区。1947年4月王启明在河南汲县率军部特工大队200余人起义。
德安血战
1938年武汉会战时,32军隶属薛岳的第一兵团,作为战役预备队驻扎在南昌。10月初,日军101师团投入战斗,于1938年10月10日攻占了隘口街。为确保南浔线和永(永修)武(武宁)线国军南撤道路的畅通,1938年10月1日薛岳就命令32军北上德安县城东北地域,最低限度要把101师团挡在德安县城以北,直到两线国军撤完为止。32军此时面对两股日军:东边是隘口的101师团,北边是马回岭的106师团留守部队。为先发制人,王启明于1938年10月10日率723团首先突击马回岭。马回岭驻扎着106师团1个骑兵大队(营)和1个步兵大队(营)。激战两天,723团毙敌30余人,缴获步、骑枪20余支,轻机枪1挺和一些军用品,迫敌退回九江城。而723团仅15人受伤,无一阵亡。1938年10月14日,101师团在步、炮、空协同下,开始猛攻723团阵地。战至18日,进攻均被打退,101师团遭受很大伤亡。18日夜,王启明奉命率全团转移到博阳河右岸和德安城内防御。20至24日,101师团数度架桥强渡博阳河,都被守军击退。25日,101师团在723团侧翼阵地强渡成功,并进而占据了县城东、北、西三面高地,以炮火俯制德安城。723团退回城内坚守。26日,101师团在飞机和高地炮火压制下,猛攻县城。723团死战不退。西城墙上,重机枪2连连长贾文魁腹部被子弹打穿,仍坚持指挥战斗,直到王启明赶到,才令人将他护送到后方医院去;东北城墙上,1连副班长周显随着轰塌的城墙滚到了城外,他从砖砾中挣扎出来,又爬回城墙继续战斗。从此,战友们都不叫他周显,而改称“危险”了。由于日军飞机、大炮火力太猛,723团损失惨重,2个营长受伤,1个营长重病,都送后方医院治疗了,连、排军官伤亡过半。黄昏时,西北城墙上的守军全部牺牲,敌人步兵冲入城内。王启明命令与敌巷战,手榴弹和白刃格斗成了主要的战斗手段。天黑后,723团不顾疲劳,勇猛顽强,发起持续不间断的夜袭,毙敌500多人,残敌逃出城外。27日,101师团在空、炮协同下,再次冲进城内,占据了西北半个城区。王启明率全团坚守东南半个城区,他的团指挥所也成了第一线的火力支撑点。战至夜晚,师部派1个营前来增援,王启明当即率领这支生力军发动逆袭,歼敌600余人。残敌逃出城外,退到博阳河左岸。28日的战斗更趋激烈,日军炮火甚至轰塌了王启明的指挥所,10余名通讯兵和警卫员牺牲,王启明幸免。天黑后,友邻的190师派1个步兵连前来增援,王启明马上率这个连实施反击,又一次把敌人逐出城外。29日,穷凶极恶的101师团再次发动步、炮、空协同进攻,并再度冲进城内,继续与723团展开激烈的巷战。一墙一屋,一井一巷,都成了反复争夺的目标。团指挥所里只剩下王启明和特务排长杨振海,日军的子弹不断射进来,迸起的弹片和碎石溅满他俩全身。王启明知道,此时指挥所决不能后移,一定要咬牙顶住。关键时刻,王启明下令拉出雪藏的6挺俄制轻机枪,全部架在小城门楼上,向敌人狂扫。这种俄制轻机枪吐弹率很高,能在一瞬间成片地撂倒敌人,不仅大量杀伤日军,更重要地是打垮了日军的信心。29日下午6时,师部传来新命令:已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全团后撤。王启明率723团投入战斗时,有指战员近2000人,退出战场时,不足400人。而据101师团战斗日志记载,在与723团的直接作战中,该部阵亡2000多人。723团是个纯步兵团,与合成化的日军作战,杀伤的敌人竟然大于自己的损失,这在中国抗战史上是不多见的。回到师部,李兆英师长叫伙失煮了两碗面条,笑着对王启明说:“赶快吃这两碗长寿面,庆贺你命大。在德安城苦战6昼夜能安然活着出来,真是‘幸生不生,必死不死’啊!”。
1938年10月28日的《民国日报》报道:“苦战五日,德安城屹然未动,实为抗战以来少有之守城战”。冯玉祥将军作诗道:“王启明好团长,守德安打硬仗,苦战三昼夜,无数敌人被杀伤。……”德安作战后,国民政府授予王启明一等华胄勋章,表扬723团的英勇顽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