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郭俊(1897-)男,汉族,湖北安陆人。幼时,在本城杨觉生教师处读书。13岁时,到县北乡接官厅王家台子随舅父攻读古文。
人物生平
1912年,考入省立东汉书院。在这里,他受到新教育的启发,曾想学习工业,走工业救国的道路。1917年夏季,赴京投考高校。因发生张勋复辟事件,时局混乱,学校停考,旅费用尽,只得当卖行装南归。途中他曾向伙伴表示:“我将来若能从戎征战,定当尽力于治国安民。”次年,再次赴京报考,被高等工业学校录取,但因家庭经济困难,不久辍学。后考入官费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学习。学习期间,与40余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了以探求救国真理、促进中国革命为宗旨的社团“壬戌社”。后来,又与恽代英在湖北武昌创办的“利群书社”建立了联系,经常购阅革命书籍,钻研革命理论,并刻苦攻读俄语。
1922年,毕业前夕,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第一混成旅见习排长。上级党曾派共产党员李之龙与他秘密联络,进行革命活动。1924年5月,受共产党组织委派,奔赴广州,参加创办黄埔军校的工作。学校建成后,任第三队第一区队长。1924年10月,奉命率领本区队学员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事件,协同海军拦截扣留了商团运送枪支弹药的“哈佛号”轮船,并送交黄埔军校。
1924年冬,盘踞广东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段祺瑞支持下,准备率部进犯广州。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支持下,于1925年2月1日举行第一次东征。主力军是以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为骨干的黄埔军校学生军,共两个教导团,3000多人,郭俊任第一教导团第三营第七连连长。10月,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师党代表,郭俊任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长,后提升为三团党代表。他率部由平山、白云进入海丰,遭到陈炯明叛军洪兆麟、谢文炳部约七、八千人的袭击,情况十分危急。他沉着应战,一方面,组织后备力量投入战斗,为正面战场增援,向敌军密集的郑家桥冲锋;另一方面,派侦察队从左侧抄敌后路。敌军腹背受击,全线崩溃。三团以少胜多,结束了海丰战斗。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国民革命军歼敌1万余人,陈炯明逃往香港,第二次东征胜利。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及住所,逮捕了李之龙等50余名共产党员,扣押了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接着又强逼在第一军工作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该军。郭俊也被解除了军职。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北伐的方针。6月5日,广东国民政府通过北伐案。为了保证10万北伐大军的各项军需,6月30日成立了兵站总监部。郭俊被委任为第一兵站少将站监,主管第一军兵运、兵器、粮秣、被服、军饷、医疗等各项后勤工作。7月9日,正式出师北伐。兵站随大军北上。他兢兢业业,千方百计保证各项军需的供应。9月,北伐军开始进攻江西。因战事需要,郭俊被调任第一军第二师第六团团长。10月上旬,攻克武昌后,北伐军分为东路军、西路军、中央军三路。郭俊所部属东路军。
1927年1月,北伐军东路军进入浙江衢州,遭遇孙传芳残部顽抗。东路军前敌指挥部决定进行汤(溪)兰(溪)战役,扫清东进障碍。郭俊所在的二师主攻游埠。1月29日拂晓,战斗展开。他率六团攻打左翼,初战进展缓慢,鏖战数日,仍进展不大。最后将预备队、工兵统统投入战斗,终将顽敌击溃。下午5时,追敌至裘家埠、邓家坪一线,敌军又凭借衢江的一条支流隔河坚守。他选一个排的精兵,趁夜泅水过河,搞掉敌哨兵,夺取敌前沿阵地的机枪,对敌军猛烈扫射。敌措手不及,全线溃败,这一仗俘敌300余人,缴获山炮3门,机枪、步枪400余支。但他不幸腰部中弹,因伤势过重,在转往衢州途中不幸牺牲。郭俊的灵柩运到衢州,各界民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追授他中将军衔。后按家属要求,将遗体运回原籍,由安陆县政府举行公葬。棺木葬于县城东门外文昌楼下。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