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将帅 > 广东黄埔将帅 > 内容正文

黄埔军校管理部主任、教育长林振雄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4-13 16:00:14

  林振雄(1888~1964),祖籍广东兴宁县,定居惠州桥东上塘街。1906~1908年在虎门讲武堂和河北保定军官学校学习。1909~1910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与蒋介石同学。留学期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曾任汕头新军标统,辛亥革命期间率部属响应孙中山号召起义反正。1912年1月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下属团长。1916~1921年在云南讲武堂任骑兵科长、讲武堂教官,后升为骑兵少将。1922~1924年任粤军海军处长、虎门要塞司令。林振雄是孙中山任命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筹备委员,参与军校初创时期教学与训练,曾任广州黄埔军校管理部主任、教育长,主持广州黄埔本校结束事宜,对于民国时期军校及军事教育与训练诸多擘划有所建树。

  人物简介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一大于广州召开。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月24日,孙中山决定筹办黄埔军校,任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长,王柏龄、李济琛、沈应时、林振雄等7人为筹备委员,分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费、军医5部。林振雄任管理部主任。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城后,任东江警备司令。

  1926~1927年奉命赴日本,任留日学生监督和在日本军事大学学习军事。1928~1929年任黄埔军官学校第七期的教育长,曾编写《射击教范》一书共4册作教材。1929年12月被陈济棠任命为东江警备司令,为缅怀东征军先烈,黄埔军官学校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在东征军主攻方向——惠州北门城前方、西湖五眼桥侧的关帝庙旧址(今西湖风景区管理局后面)建立“东江阵亡烈士纪念碑”。碑高约5米,碑身用长条花岗岩石,正面刻:“黄埔军官学校东江阵亡烈士纪念碑林振雄题”(该石刻断为二截,现收存在西湖风景区管理局院内),碑座正面、后面各嵌入云石一块,上刻“精神不朽 蒋中正题”(正面)和“气壮西湖 林振雄题”(后面)。碑座左、右两侧用青石刻:“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东江阵亡烈士题名碑”(现有一块放在中山公园“国民革命军东征史料陈列馆”内展览。题名模糊不清),碑座周围用炮弹壳和铁链相联,前后通道供人参观瞻仰。该碑于1956年被毁,还拨款修筑环湖东路。1932~1937年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高级参谋,中央军法总监兼任南京国防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36年1月25日授中将。不苟徇私,不畏权贵。抗战期间,南京建筑国防工事,一少将与上校贪污舞弊,林奉命调查,如实上报,经批准将贪污犯枪决,因而不容于当权者,于1937年南京沦陷之前离开南京返惠闲居。闲居期间撰写《蒋介石之失败》一书,揭露蒋介石的专制独裁。

  解放前夕,国民党驻惠州城的军队仓惶逃窜,惠州无人管理。林振雄主动与张友仁等组织“惠州维持会”,林任会长,张为副会长。将原县警大队、税警大队、刑警短枪队部分武装人员组成100多人的武装巡逻队,日夜巡逻,维护惠州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派人与中共联系,商议解放惠州事宜。1949年l0月14日,与张友仁等到下埔迎接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司令部参谋詹梧带领的短枪队先遣队进城。

  1954~1958年,林振雄当选惠阳县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1957年8月创办惠州华侨中学并任董事长,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1962年被判刑,1964年在狱中病故,1985年得到平反。

  人物生平

  致力军事教育,崛起粤军序列

  林振雄(1887-1964)别字毅强,祖籍广东兴宁,寄籍广东归善(惠阳),另载广东嘉应府人。广东虎门陆军小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1期步兵科、日本陆军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骑兵科毕业。1887年12月,生于归善城桥东上塘街一个世袭官绅家庭。1906年,考入广东虎门讲武堂学习。1907年,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第1期步兵科就读,与蒋介石、张群、马晓军、陈章甫、李韫珩、秦华、邢绳祖、李爽垲、李景林、伍文渊、张培梅、李民欣、阮肇昌、练炳章、王普、吕公望、陈树藩等民国军界强人为同期同学。1908年12月毕业,即被两广总督署保送日本留学,参加孙中山组织的革命党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应召返回广东参加汕头光复之役。1911年12月,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步兵团团长,参与固宿之役。南北议和后,北伐军返回广东,任粤军林激真部营长,率兵由碣石迫胁,乘小轮船再渡至汕头登岸驻防。后返回日本续学,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与王柏龄、张群、蒋介石、黄宫柱等为同期同学,在学期间加入同盟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骑兵大队实习。1913年6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学习。1915年5月毕业。回国后应同期同学王柏龄邀请,1915年12月,同入云南陆军服务,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堂骑术科教官,后任骑兵科科长,主讲《马术学》等课程。1920年春,应邀返回粤军服务,任援闽粤军第1支队司令部参谋。1922年初,任粤军第2军(军长许崇智)司令部副官长,随部参加对陈炯明部粤军的讨逆作战。1922年10月,任重建后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部海军处处长,后兼任虎门要塞司令部司令官。1923年10月,兼任建国粤军总司令部《建国粤军月刊》编刊社总编辑。

  编辑黄埔训练教材,筹备与结束黄埔本校

  1924年1月24日,林振雄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黄埔军校早期的创办筹备事宜。2月6日,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筹备处在广州南堤2号一座楼房正式办公,筹备处分设5部,他为管理部临时主任,在该楼房分部办公。时任教授部临时主任王柏龄有7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学经验,林振雄早两年离开昆明,亦有5年教学经验,是仅次于王的有教学经验者,他参与王柏龄最初教材的编纂事宜。2月24日,林振雄以管理部临时主任,率领士兵与工匠入黄埔岛,对校舍、教学场地和道路等进行修葺,择定为黄埔军校的原广东陆军小学堂校址,因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多处房屋倒塌,林振雄与技师郑校之和军校教职员一同,前往黄埔岛勘测地形整修校园,工程历时两个月才完成。蒋介石离校时,他一度离开筹备处,因此后来成立的本校入学试验委员会未见其名。1924年5月,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成立,5月12日,军校召开第一次校务行政会议,林振雄被任命为军校(第1期)管理部主任,被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任为陆军上校。6月17日,孙中山批准校长蒋介石的呈请报告,林振雄以任命状中名列第一位,正式任命为军校管理部主任。1925年1月5日,军校呈请调任王懋功代理管理部主任,其时林振雄已离任多时。2月1日,文素松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管理处代理处长。4月11日,文素松正式任军校管理处处长。4月21日,文素松被任命为教导团第3团(团长钱大钧)第3营营长。4月22日,林振雄被任命为兼代黄埔军校管理处处长,被推选为黄埔军校孙文主义学会执行委员之一。

  1925年5月1日,军校政治部职员李汉藩、陈作为(均为中共党员,时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骨干)两人为领取办公用品与林振雄发生争吵,后发展至为“五一”游行的事争论,林以管理处处长身分坚持认为,军校勤务人员不准参加广州市举行的“五一劳动节”巡行,争持不下演变为互相谩骂,林振雄愤怒掏出手枪向李汉藩开枪(未打中),李召集部分学生将林振雄捆绑,关入军校禁闭室。党代表廖仲恺闻讯赶回军校,了解各方面情况后下令:林振雄擅自开枪打人,撤职查办;李汉藩亦以对林处理不当,记大过一次。此次冲突转化为“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公开斗争的导火索。事后蒋介石痛斥李、陈侮辱管理处处长,李、陈反称林为“反革命分子”,蒋有意袒护林并要他离职。1925年9月2日,军校组织长洲要塞警备队(司令官骆凤翔),林任总指挥。10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作战,战后兼任东江(惠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官。1926年初,接蒋介石任广州长洲要塞司令部司令官。3月5日,被任命为广州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入伍生部第3团暂编独立营营长。6月29日,再度任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海军处处长,该处下设海军教练所舰队处,内部分设军事、训育、总务三科,每科设长一人。军事科分设训育、航海作战、造船、兵器四股,训育科内分训育、轮机两股,总务科内分军需、文书、人事三股,其余军医司药看护等则仍其旧。林任海军处处长不久,借口难以分身兼管,遂辞职由副处长冯肇铭代理。其间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平岗分校区学生席棚驻舍,因工人不慎致遭焚,查仅焚去步枪6枝及桌椅厨具,其余均未波及,即派宪兵队把守药库及要道警戒,一小时许火势被扑灭。1926年9月,本校政治部编辑印行《武力与民众——黄埔军民联欢,欢迎国民革命军代表大会专刊》,他为该刊撰文《欢迎》。10月,被广州国民政府军政部派赴日本,任留日陆军学生管理员(后称为监督),期间曾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2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颁令免除海军处长职,由潘文治接任。在日本学习期间,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任为驻日本总支部代表,协助管理党务。1927年12月毕业回国,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中正兼)第7期教育长,其间组织编写《射击教范》共四册作军校教材。

  192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军官团(团长蒋介石,副团长黄慕松、团附冯轶裴,参谋处主任周斌、教育主任徐国镇)第1营营长。5月,改委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军官团第1营营长。1929年夏,应李济深邀请返回广东,7月31日接李扬敬任广州黄埔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教育长。8月26日,在黄埔本校扩大欢迎会上对员生训话,讲述孙中山总理的遗产,国民党军事干部应负起的责任,要求学员发扬黄埔精神,完成革命大业。10月3日,在步兵科、特别科党部成立大会上向员生训话,讲述本校与国民党之关系与过去本校对于国民党之贡献,勉励学生继承黄埔历史的使命,创造黄埔未来的光荣。12月9日,中国国民党广州黄埔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第七届党部筹备委员会召开全校代表大会,投票推选林振雄为广州黄埔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第七届党部监察委员会委员。1930年1月8日,向蒋介石电请辞去军校教育长职,随即离职北上南京,向蒋介石面陈辞职缘由。3月1日,军校第7期学生代表团贺海峰、伍权、梁树基、谭显英、楼国桢、梁韬、梁国权、于冠英、詹尊雯、罗大张、杨振、程翔等12人乘日船“浅间丸”由港赴沪,即日乘夜车晋京谒见蒋(介石)主席,请教育长林振雄速返校主持。3月22日,军校因教育长易职,发生两派学生大斗殴,拥黄珍吾派因人数少,被拥林振雄派当场捆绑30余人,另20余人逃走不敢回校。3月25日,黄埔军校学潮经全体学生以正义解决后即电迎林振雄回校,林赴京谒蒋(介石)主席请示一切,即返粤复职。林振雄复职后,向报界宣称:“该(黄埔)校在粤省久占军事上重要地位,不意政治训练处(黄珍吾等)有少数分子,受反动派熏染含有异趣,对于校务,常向鄙人包围,欲利用为反动工具,并作各种之反宣传,欲使向为革命武力之黄埔学校根本动摇,故鄙人早离校来京,向蒋(介石)校长陈述一切,并恳请辞职,校内迭电促返,只因办事困难,久留未归,刻闻全体学生以大敌当前,正应团结精神努力奋斗,乃彼等竟阴谋破坏,予敌人以煽动之机,殊足危及革命基础,一致愤激,不得不以群力解决之,鄙人拟俟蒋校长返京,请示一切,如奉谕回校,即前往整理,关于此事发生,实系维护本校地位之共同动作,若谓因个人去留之简单问题,殊属未明真相。”林振雄回任教育长后,以李安定(黄埔1期生)为校本部办公厅主任,以伍翔(黄埔1期生)为政治训练处主任,南京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委派赴广州调查员刘秉粹亦复电称:报告该校已安然复课。

  1930年4月下旬,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资建造的孙中山铜像运抵军校,对于铜像放置纪念碑之前或之上事宜,林振雄决定放置纪念碑之上,理由是:“总理为本党民众导师,特择定军校纪念碑之上为建立总理铜像地点,使民众万世瞻仰。” 9月8日上午,以教育长主持举行总理纪念周(仪式),向全体官生宣布奉命结束本校,指示黄埔本校各部处主任官长赴广州与财政厅厅长范其务交涉经费问题,议定先付本校欠款5万元,按日发给8000元。由他以教育长名义书面通知各部处厅队及招生委员会办理至结束,试验委员会则仍继续办理学生成绩计算等问题。以教育长名义指定由伍翔、王景奎、万梦麟、李孔嘉等组成临时校务委员会,后又另行组织“保管委员会”,以伍翔为主任。10月24日,以黄埔本校教育长名义奉命办理结束事宜,发给官佐恩饷两个月遣散,广州黄埔本校就此终止。后任广东第8路军总指挥(陈济棠)部东江警备司令部司令官,主持在惠州西湖北畔东征作战旧址,修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并题写碑文。奉派参与军校党务工作。11月24日,奉命参加赴德国军事考察团,同日赴南京领取旅费。赴德国考察回国后,滞留南京述职,遂脱离军校序列。1931年夏,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

  致力军校教材编著,组织民团抗击侵略

  1932年9月26日,林振雄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高级参谋。1934年6月24日,作为参谋本部代表,参加军政部电雷学校。27日,举行成立一周年纪念会暨直属区党部执监委员宣誓就职典礼。1935年6月,林振雄编著的《射击教范草案详解》上册出版问世,出版界称:林君仍于公余之暇,继续编著该书下册,内容极其丰富,实为吾国军人研究射击学者之津梁。1936年1月25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中将,同批叙任中将的还有:吴和宣、厉尔康、谢濂、张树帜、石华严、韦云淞、李汉魂、覃连芳、谷良民、黄师岳、李振球、梁朝玑、许克祥、邢震南、谭庆林、李松山、赵登禹、周斌、邓龙光等19名高级将领。期间兼任南京国民政府军法总监(朱培德、唐生智)部监员,南京城国防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36年6月15日,林振雄编著《射击教范草案详解》下册出版面世,出版界称颂他对于射击一科颇有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仍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高级参谋。1938年1月20日免职,其间曾负责南京参与城防工程修筑事宜。

  林振雄不苟徇私,不畏权贵,在南京监督国防工事时,一名少将与一名上校贪污舞弊,他奉命调查,如实禀报上峰,经批准将犯法者枪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闲居上海、南京等地,在此期间撰写《蒋介石之失败》,揭露蒋自广东以来独裁专制的行径。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返回广东,在广州、惠州寓居。1938年11月,悉闻日军拟于惠州大鹏湾入侵,他受命统辖省防军警备团,组织广东东江数路民团予以抵抗,按照当时《申报》电讯报道:“惠阳之日军,已被民团围困,激战四五日,日军不敢冲出城外,华军则控制四乡,断绝日人交通运输,如四日日军从东江水道运往惠阳之弹械,即被袁华照部截击、俘获运械船及长短枪机关枪等。五日,袁华照部又围攻石龙、激战半日,同时茶山自卫团,助攻日军之背,毙日军270余名。于是石龙日军,大为动摇,目下东江下游,全被华方控制。至于淡水、稔山、鸭仔步、白芒花、三多祝各处,则被自卫团谭炳光部、林振雄部及防军警卫团等控制。”因此,由大鹏湾至惠阳一带,日军已不能通过,数次押运粮械之日军被民团伏击,截获辎重军用品无数,日军愤恨之余,乃派飞机往海丰、紫金、河源、龙川、老隆、惠来各处投弹轰炸,并图打通惠阳之路起见,改由东莞县之太平边宵抄出北栅西边,再由宝安县沙井登岸,跨过广九路至鸭仔步、冀与惠阳博罗之日兵联成一线。1938年12月2日起,日军舰运兵至虎门大虎企图登岸,被民团击退,一连冲登5次,4日卒入沙井,日兵死伤达400人,其余日兵冲入北栅、荫下两乡,是夜,日军被民团伏击,计150余众无一生逃。以后,日军由太平加调200名往北栅,又被伏击、伤毙100余人,其残余窜回太平,目下惠阳四面交通,被华军截断,博罗、增城之日军,又被民团截击,于是在北江从化、花县之日军,乃从7日起,向广州近郊退却。闻龙门、惠城之日军,被围困多日,损失甚大,进退维谷。据传日军自登岸以来,损折兵力的五分之一,大抵在5000以上,故日军实十分恐慌,时称广东的民间武装之精良枪械充足弹药,发挥较大作用。

  1949年10月惠州解放前夕,林振雄与张友仁等组织“惠州地方维持会”,林任会长,张任副会长,将原县警察局大队、税警大队、刑警短枪队部分武装人员组成100多人的武装巡逻队,日夜巡逻警戒,维护惠阳县城社会秩序。同时派人与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商议惠阳解放事宜。1949年10月14日,他与张友仁等在下埔迎接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1支队参谋詹梧带领的短枪队先遣队进入惠阳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振雄当选为惠阳县第一届政协委员。1957年8月,参与创办惠州华侨中学,并任学校董事长,致力教育培养人才;1961年12月,被公安机关逮捕入狱;196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964年12月,在狱中病逝;1984年12月,获得平反恢复名誉。林振雄编著有《步枪骑枪轻机关枪手枪射击教范草案详解》(南京军用图书社武学书馆1935年1月出版,全书有图表,18开精装444页)、《蒋介石之失败》等著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