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钧(1910.11.26-1974.2.6),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四川省达县(今达川)河市坝村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团部副官、新兵训练处主任、排长、教导队副队长、连长、纵队参谋长、军参谋长、师长、军长、军团参谋长、红军大学主任教员、军团长、旅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抗大第2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军副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上级干部大队大队长、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秋收起义、五斗江战斗、草市坳战斗、龙源口战斗、黄洋界保卫战、水南战斗、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乐安宜黄战役、长征、陈庄战斗、热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参加了湘西剿匪。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2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 [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0年(清·宣统二年)11月26日,陈伯钧生于四川省达县(今达川)河市坝村一个农民家庭。 [1-2] 1916年(民国五年),陈伯钧入本村小学读书。 [1-2] 1923年(民国十二年),陈伯钧考入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曾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 [1-2]
大革命时期
1927年(民国十六年)1月,陈伯钧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六期)第1大队。5月,参加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因作战勇敢在咸宁前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教导团。 [1-2]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陈伯钧随队准备经九江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军,但在九江被张发奎缴械扣押。后脱逃继续赶赴南昌,途中得悉起义军已转移,便在高安加入第20军独立团,任团部副官、新兵训练处主任。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3团3营6连1排排长。曾被毛泽东选派到袁文才率领的农民自卫军,做该部的改造和训练工作。到井冈山后,任工农革命军教导队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红4军第31团1营1连连长,参加了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 [1-2] 1929年(民国十八年)1月,红4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后,陈伯钧奉命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第三次反“会剿”作战中,陈伯钧因腿伤未能突围,在敌人搜山时被捕。5月,陈伯钧被营救出狱,任红4军驻吉安办事处代表、红6军第1纵队参谋长。 [1-2] 1930年(民国十九年)2月,陈伯钧参加水南战斗,在追击逃敌时腿部再次负伤。同年7月,起任红20军参谋长、红3军第7师师长、红15军军长等职,参加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和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战役。 [1-2]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0月,陈伯钧因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被执行“左”倾路线的中央领导人免去军长职务,调到瑞金红军学校学习。 [1-2]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陈伯钧起任红5军团参谋长、第13师师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同年8月,获二等红星奖章。重视总结经验教训,反对“左”倾教条主义,曾写作《论运动防御》等文章,强调运动战的重要性。 [1-2]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0月,陈伯钧率部从兴国出发参加长征,负责掩护中央纵队行动。12月,调任红5军团参谋长,协助军团长董振堂指挥所部执行后卫任务,多次打退国民党军追击,被誉为“铁屁股”。 [1-2]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7月,陈伯钧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9月,因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而被免职,改任红军大学主任教员。 [1-2]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张国焘的错误被纠正后,陈伯钧任红4军参谋长。期间,曾编写《步哨动作》、《侦察勤务》等教材。7月,调任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亦称第6军)军团长。10月,率部到达陕北苏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1-2]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陈伯钧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旅长,后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2]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6月,陈伯钧调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12月,任抗大第2分校校长,组织干部、学员前往河北陈庄、神南地区办学。 [1-2]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陈伯钧率抗大学员参加陈庄战斗。 [1-2]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5月,陈伯钧回延安学习,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哲学研究会和战争研究会,并撰写《八路军简史》、《参谋长工作讲授提纲》等。 [1-2] 1941年(民国三十年)11月起,陈伯钧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第385旅副旅长兼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领导部队进行反“摩擦”斗争,开展大生产运动。 [1-2]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陈伯钧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 [1-2]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0月,陈伯钧率800名干部及战士、家属共1300余人赴东北,途中奉命驻留冀热辽军区,参加热河保卫战。 [1-2]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月,陈伯钧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热河执行小组中共方面代表。7月,转赴东北,先后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上级干部大队大队长。[1-2]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5月,陈伯钧任东北野战军第1前方指挥所(8月改称第1兵团)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萧劲光指挥部队围困长春、攻打沈阳、进军关内、威逼平津。 [1-2]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4月,陈伯钧任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第45军军长,率部参加衡宝、广西等战役。 [1-2]
建国之后
1950年2月,陈伯钧兼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率部清剿湘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同年12月起,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兼军事学术研究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协助院长刘伯承主持全院工作。 [1-2] 1957年9月,陈伯钧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1-2] 1962年9月,陈伯钧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2] 1974年2月6日,陈伯钧在北京病逝,终年64岁。 [1-2]
主要成就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伯钧率部追击国民党军谭道源师,歼灭该师过半,缴获步枪2000余支,机枪46挺;反击国民党军公秉藩师时,巧妙运用战术,抄小路预先设伏,将公秉藩师全部缴械。 [3] 湘江战役担后卫1934年10月18日,陈伯钧率部开始长征,指挥十三师为红一方面军全军后卫,掩护红军部队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抵达湘江前,亲率十三师在国民党军夹击中打了一整天阻击战,终于掩护整个方面军渡过湘江。陈伯钧也因此在红军高级将领中获得了“铁屁股”的美誉。 [3] 戎马倥偬记日记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中,无论是作战间隙,还是行军路上,陈伯钧始终保持记日记的习惯,从1933年起至1950年,记下了4000多篇日记,以一个革命战争参与者的视角,从一个侧面大跨度地记载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和人民军队的战斗足迹,涉及1933年的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与张国焘分裂路线面对面的斗争,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西剿匪等众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被学术界评价为在党史、军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4-5]
主要著作
编写《步哨动作》、《侦察勤务》等教材。 [1-2] 著作撰写《八路军简史》、《参谋长工作讲授提纲》等。 [1-2] 文章《论运动防御》 [1-2] 《游击战术中的袭击与埋伏》(1937年,发表于《解放》杂志) [6] 《毛委员率领我们上井冈山》(1957年,发表于《红旗飘飘》) [6] 书籍《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7] 日记《陈伯钧日记》(1987年9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 [8] 《陈伯钧日记·文选》(2002年6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4] [9] 诗《春雨》
所获荣誉
1955年,陈伯钧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2]
人物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陈伯钧是红军干才。 [3] 新华社:陈伯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奋斗,积极工作,立场坚定,作风正派,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参考资料
1. 陈伯钧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 陈伯钧 .人民网
3. 红军“干才”陈伯钧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 《陈伯钧日记·文选》再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达州日报社
5. 《陈伯钧日记·文选》再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四川达州市人大常委会
6. 领袖上将不了情——毛泽东和陈伯钧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7. “红军干才”陈伯钧:两年长征 读书见缝插针 .人民网
8. 长征中的红军“干才”——陈伯钧 .人民网
9. 长征中的红军“干才”――陈伯钧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