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抗战英烈,关怀抗战老兵!
让我们向为抵抗侵略,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的抗战老兵致敬!
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抗战老兵们为了驱逐日寇,保家卫国,进行浴血奋战,演绎了一幕幕“一寸山河一寸血”气吞山河的悲壮场景。今天,幸存下来的抗战老兵,他们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活教材,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难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向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学习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及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我们要用心倾听抗战老兵讲述的那段悲壮而屈辱的抗战历史,认真记录和整理他们的口述,以铁的证据回击种种歪曲和美化侵华历史的丑行。
2017年起,抗日战争纪念网、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在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走访湖南、四川、河南、安徽以及吉林长春,抢救性的进行抗战老兵口述采集,在采集过程中,收集到了抗战老兵们珍贵的手模,一双双曾经扛枪卫国的手,就是一座座护国丰碑!
老兵档案:
姓名:杜西智
出生年月:1926年10月11日
民族:汉
籍贯:安徽亳州蒙城
住址:安徽省蒙城县小涧镇郭店社区杜楼庄051号
部队番号:18军53师258团辎重营2连
从军经历:十六、七岁时,被抓壮丁编入18军11师258团辎重营2连。2连只有一个排,他是专管后勤的,军长张国华。枪有中正式、捷克式,记得部队中有“黑马团”、“白马团”。2015年获得政府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采集人:王广建 肖像摄影:安徽志愿者 手模摄影:安徽志愿者 走访记录:走访记录:福微、徽太郎)
注:国民革命军里虽有18军11师,但军长不是张国华,解放战争时期18军(后来的胡琏兵团)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张国华是人民解放军二野第5兵团第18军军长。因为有纪念章,通过。但这位老兵的资料疑点还很多,帖子还很不完善,需要补充。
1938年10月中旬,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大队由彭雪枫率领,开赴豫东,与吴芝圃领导的第3支队一部及肖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直属中共长江局领导,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2、3大队,全支队共1020人。1939年11月,游击支队扩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中原局又将永城鲁雨亭部编为第1总队,将西华自卫军第7路编为第2总队,将肖县地区游击队和宿县独立团编为第3总队,将原派往皖东北之张爱萍部编为第4总队,归第6支队指挥。1940年7月12日,第6支队与八路军南下支队会师,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辖第4、5、6旅。南下支队第344旅改编为第4旅,原第6支队和各总队分别编为第5、6旅。改编后,第4、5旅进军淮上,第6旅在涡北坚持斗争。12月,豫皖苏保安司令部改编为肖县独立旅,均归第4纵队指挥。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任师长兼任政治委员(后邓子恢),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0、11、12旅。原第4旅改编为第10旅,原第5旅改编为第11旅,肖县独立旅和原第6旅合编为第12旅。5月,第4师主力东进淮北。6月,撤销了第12旅旅部,所辖第34、35团,归第4师直接指挥。9月,第10旅与第3师第9旅对调建制。第9旅,韦国清任旅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11月,第34团编为地方武装。1942年11月,第4师兼任淮北军区,第9旅兼第1军分区,11旅兼淮北军区第2军分区。1944年12月,淮北军区将原第1、2军分区合并为第1军分区;在津浦路以西地区成立第2军分区(由第11旅兼);原第3、4军分区合并为第3军分区。1945年8月,又将第3军分区部队编为第12旅。抗日战争胜利后,第4师第9旅开赴山东编入第2纵队;第11、12旅各两个团和淮北路东一个团合并组成华中第9纵队;留下第11旅第33团,第12旅直属队和第35团,在津浦路以西豫皖苏边之萧县、宿县、永城、砀山地区,组成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
1946年,中央军委派张国华、吴芝圃率晋冀鲁豫第7纵队一部500余人和起义的魏凤楼部两个小团,越过陇海路南下,于12月上旬,到达豫皖苏边区,与冀鲁豫第6军分区和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部队在睢县西南之平岗附近会师。12月12日,宣布成立豫皖苏军区。张国华任司令员,吴芝圃任政治委员,陈明义任参谋长,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将原冀鲁豫第6军分区(即水东军分区)改为第l军分区,部队合编为第29团;原华中第8军分区改为第3军分区,部队(第3支队)改编为第36团;另将待开辟之淮阴、鹿邑、太和、周家口一带划为第2军分区。另外,军区还将原第8军分区第34、35团和原第6分区第30团,合编组成豫皖苏军区独立旅。
1947年1月下旬,国民党军集中8个旅的兵力,连同地方武装共计8万余人,对豫皖苏边区进行残酷的反复“清剿”。军区在此严峻的形势下,指挥各军分区武装坚持腹地游击战争,而以独立旅跳出敌人合围圈,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到处打击敌人。3月28日,配合刘邓野战军发起豫北攻势,首克通许,继以远距离奔袭的战法,连克宁陵、扶沟、尉氏等城,创造了在敌重兵“清剿”之下,连克数城的重大胜利。6月上旬,活动于江汉地区的张才干旅进入豫皖苏边区,与豫皖苏军区主力会师于平岗镇。6月30日,我刘邓野战军突破黄河天堑,进入鲁西南地区,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迫使豫皖苏地区之敌仓皇北调,从而结束了豫皖苏边区的艰苦时期。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际,豫皖苏军区部队积极配合,主动向敌人出击,在10日之内,连克太(康)、拓(城)、鄢(陵)睢(县)毫(州)鹿(邑)、逍(遥)等重要城镇。7月下旬,又攻克周家口,歼敌1100余人。8月中旬,破袭平汉路,直接支援了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接着,又抓住有利时机,攻克了淮阳,消灭敌地方武装2000余人。10月,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地区后,豫皖苏军区亦派出部队,进入沙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先后解放了临泉、沈丘、项城等地,组建了第5、6、7、8军分区。彻底改变了敌我态势,迅速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1948年6月,在豫东战役中,为保障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歼区寿年兵团,军区主力先是在野鸡岗地区阻敌第83军及骑兵第1旅南下,尔后,又转至藤庄阻击敌新编第5军东援,均予敌以沉重打击,保障了战役的顺利发展,部队亦经受了极大的锻炼和考验。津浦路中段战役发起后,军区主力奉命向津浦路徐(州)宿(县)段展开破击,以箝制徐州之敌。自7月18日至22日,连克夹沟、曹村、符离集等车站,歼敌近1000人。9月,为策应华东野战军主力解放济南的作战,又向陇海、津浦路展开破击。11月,参加淮海战役。协同兄弟部队先后完成了阻击敌黄维兵团东援和刘汝明兵团北上等作战任务,歼敌4000余人。
1949年2月,豫皖苏军区主力部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归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建制。张国华任军长,谭冠三任政治委员,王幼平任副政治委员,陈明义任参谋长,郭影秋任政治部主任,辖第52、53、54师。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改编为第52师,吴忠任师长,刘振国任政治委员;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改编为第53师,金绍山任师长,王其梅任政治委员;原豫皖苏军区第1、2、3军分区部队合编为第54师,魏洪亮任师长,罗野岗任政治委员。4月24日,第18军作为第5兵团的总预备队,属第3兵团,在安庆东之棕阳镇地区渡过长江,直捣浙赣线。5月7日,于皖浙交界之金马岭山区与敌遭遇,经一昼夜激战,歼敌安徽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张纯义以下6000余人。尔后,主力乘胜南下,另一部西进,解放了九江、庐山等重要城镇,并开辟了鄱阳军分区。7月,参加湘赣战役,先后攻占吉安、安福、永新、莲花、茶陵等县城,歼敌500余人。湘赣战役结束后,敌白崇禧部溃逃至衡阳、宝庆一线。企图依托湘江、资水及永乐江负隅挣扎。为打通我军南进的道路,第18军由茶陵挥师南进,参加衡宝战役,西北粤汉线,配合兄弟部队切断了敌退往广西的道路。11月初,奉命沿湘黔公路向大西南进军,24日占领贵阳,12月10日,逼近宜宾城,在我各路大军的强大攻势下,宜宾守敌第72军军部及第233师2万余人举行起义。川湘鄂绥署司令官宋希廉见势不妙,即率其残部由犍为向西逃窜。该军则尾敌紧追,在第16军配合下,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将敌全歼。接着,参加了成都战役,歼敌3000余人,并接收起义和投降敌军3000余人。
1950年1月,第18军奉命作进军西藏的准备。为打开入藏门户,第18军并指挥第14军一部,于10月6日起发起昌都战役,至24日,经大小战斗21次,歼敌6100余人为解放西藏创造了良好条件。昌都战役后,第18军在“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方针指导下,先后修建了甘孜机场,打通雀儿山,修筑了昌都至热亚的公路。1951午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第18军手7月下旬,从昌都地区分批向拉萨进军,9月7日,先遣支队进驻拉萨。接着,各部队分驻江孜、日喀则、亚东及各边防要地。12月‘第18军番号撤销,军机关改组为西藏军区机关,张国华任司令员,谭冠三任政治委员,昌炳桂任副司令员,王其梅任副政治委员,陈明义、李觉任参谋长,刘振国任政治部主任,原所属各部改归西藏军区建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