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各省民间抗战英雄名录 > 台湾民间抗战英雄名录 > 内容正文

台湾抗战人物:吕赫若
来源:抗日战争图书馆   2018-12-15 12:04:33

  吕赫若(1913—1951 ),本名吕石堆,台湾丰原潭子校粟林村人,被称为“跨越日帝统治和回归祖国两个时代的台湾第一才子”。14岁时,吕赫若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潭子公学校。15岁,他同时考上台中一中与台中师范学校,因其父比较喜欢台中师范学校,遂遵父命在此就读。21岁师范学校毕 业后,1934年9月3日与林雪绒在建义堂结婚。

  1934年,吕赫若被分配到新竹峨嵋国小任教。1935年,他的首篇以赫若笔名发表的小说《牛车》,刊登在日本《文学评论》上。赫若二字,一是取朝鲜作家张赫宇的赫字,一是取郭沫若之若字,此二人均是他所敬佩的作家。“七七事变”后,吕赫若活跃于杨逵掌舵的《台湾新文学》杂志。1939年,台湾写作环境恶劣,吕赫若东渡日本,并在东京东宝剧团演出歌剧《诗人与农夫》。后患肺疾,搭乘太平洋战争前夕的最后一班船“富士丸”回到台湾。

  回到台中潭子老家后,吕赫若加入《台湾文学》编辑部,并担任“台湾文艺家协会”小说部理事。在此期间,他创作的《庙 庭》《风水》《邻居》《日夜》相继发表,并为“台湾演剧协会” 撰写大众剧本《结婚图》,又撰写了广播剧《林投姐》。后又到台北,他在《台湾日日新闻》《兴南新闻》当新闻记者,又与几个朋友一起组成“厚生演剧研究会”,在台北永乐座公演《阉鸡》。

  抗战胜利后,吕赫若出任《人民导报》新闻记者,同时还担任台北第一中学音乐教师。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他积极投入左翼的人民解放运动和武力抗争,这期间他曾主编《光明报》。

  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许多左翼组织被破坏,人员被逮捕。吕赫若身份暴露,前往鹿窟(鹿窟是台共武装基地)。在此,吕赫若担任无线电发报工作。一次,他在晚上工作时被毒蛇咬伤,光荣牺牲,年38岁。

  吕赫若的创作在台湾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地位。他1935年就写出具有深刻的社会生活认识力的小说《牛车》。1945年他以相当流畅的白话文,成熟的写实主义审美技巧写成的《冬夜》,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光复前后台湾社会和生活中复杂、沉重的矛盾的核心。这是身历殖民地台湾和光复后台湾两个历史时代的台湾作家第一篇白话文当代小说,不但总结性地体现了在殖民地抵抗运动中诞生、成长的台湾当代小说文学,而且富有象征意义地结束了语g被收夺而不得不以日语文从事创作和抵抗的时期,从而宣告了战后在台湾的中国文学的展开,并把台湾文学从现代带进了当代。吕赫若是一位在左翼进步界很有影响的作家,他关心台湾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以现实和艺术双重探索,对台湾文学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留下厚重的一页。

  (甘铁生、吕芳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