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共产党抗战牺牲将领名录 > 八路军抗战牺牲将领名录 > 内容正文

马振华
来源:百度百科   2019-06-13 10:58:05

  马振华(1905―1940)化名李泽民。 中共冀鲁边区津南地委书记。

  1905年出生于河北省盐山旧县镇附近后韩沙洲村的一个佃户家庭里。1932年马振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津南特委组织委员,并任华北抗日民众救国会会长兼华北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主任。他的革命精神和出色的组织才能博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1938年,马振华调地方工作,先后担任盐山县委书记、边区战委会主任、边区特委组织部长、地委书记等职。1940年9月12日,马振华到宁津检查工作 ,晚上,在柴胡店区薛庄组织开会,由于叛徒告密,被敌人包围。在和敌人的激战中不幸牺牲,时年35岁。

  马振华生于农家,父亲双目失明,因家境贫寒,他12岁才上学。学校和务农的实践,让他看清了旧社会的黑暗。 21岁时,他在本村办起了农民学校,专门招收穷孩子,其后又成立了把式房、农民互助会,启发农民的团结斗争意识。

  27岁时,马振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位教书匠的心里扬起了一面红色的旗帜。入党后,他积极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韩集集上,他曾打得硝磺局的税警抱头鼠窜;在县城,他曾组织 200多名初小教员组成 “教员联合会” ,举行反对减薪的游行示威。1934年秋,因叛徒出卖,津南(今冀鲁交界各县)一带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马振华被迫在群众的掩护下离开家乡。

  在1935年的津南各县,一提起串书馆的“李先生”,贫苦农民和进步师生人人皆知。 “李先生”就是马振华。自1934年起,马振华任中共津南特委特派员,他有时扮作串书馆的笔墨商贩,出现在师生中;有时担上货郎担,走街串巷;有时扮作打短工的农民,出现在田间地头。这期间,他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先后组织起读书会、互助会、老人会、儿童团等,并在农村、学校建起一个个党支部。“七七”事变后,津南特委与鲁北特委合并为中共冀鲁边区工作委员会,马振华任组织委员。他与多位爱国志士一道创建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并创建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其后,他率部多次沉重打击日伪军。1938年,马振华调任地方工作。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有一天,马振华的爱人为躲避敌人迫害和谋求生路,带着孩子逃荒讨饭来到宁津县东部一个村庄。恰巧,马振华在这个村庄视察工作,他抱起孩子亲了又亲,随后摸着孩子的头说:“快和你娘要饭去吧!过了饭时,就不好要了。 ”孩子跟着母亲默默地走了。同志们都埋怨他不该这样无情,马振华却说:“这样的群众太多了,只有国家富强了,大伙儿才能丰衣足食。 ”直到今天,这个故事仍在宁津广为流传。在地方工作期间,马振华先后在津南建立起农、青、妇等群众抗日团体,掀起了津南300万群众的参军参战热潮。

  “边区的革命胚胎,边区的革命元勋,边区的慈母啊!你为革命壮烈牺牲,振华同志!你的革命精神吓得敌人发抖,你的无畏精神吓得敌人慌走,你最后还想多杀几个鬼子,一枪啊,正打在你的胸口!亲爱的同志,你,人倒下去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你鼓舞着边区人民,踏着你的血迹继续前进!”这是1940年冀鲁边区文化教育抗日救国总会主任吕器为马振华烈士撰写的挽歌。

  马振华,1905年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旧城镇后韩村。1932年秋,经中共津南特委组织委员兼军事委员刘格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4月,马颊河农民暴动失败后,他毅然舍弃教鞭,奔走于乡村,联络发展党员,恢复遭到破坏的地下党组织。他时而扮做串书馆卖笔墨的商人,时而扮作货郎,时而又出现在短工市场,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鼓励同志们“坚持下去,与党组织始终保持联系,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在他活动的地区,党员队伍和基层党支部发展壮大,革命烈火在津南一带又熊熊燃烧起来。

  全面抗战爆发后,马振华组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救国军,初任第一分会负责人,继任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主任。针对救国军内部成分复杂的客观情况,他既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充分发挥各个阶层的抗日积极性,又坚持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方针不动摇。不久,救国军改称冀鲁边区抗日游击队。为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马振华狠抓整顿工作,在各团设立政治部,连以上设指导员,同时,建立士兵政治课制度,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倡导官兵平等,使部队政治气氛浓厚,士气高涨,战斗力提高。短短几个月,游击队由原来的4个团1000余人,发展到24个团万余人。

  1939年7月,马振华调任中共津南地委书记。他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宣传抗战形势,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一次,马振华与东光县委的同志刚开完会,就遭遇了到村中抢掠的伪军。来不及突围,马振华让大家混在乡亲们中间,掩过伪军耳目,安全脱险。他说:“人民战争,时刻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抗日战争进行到第三年,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共冀鲁边区党委提到“到敌人后方去,狠狠打击敌人”的号召。据此,马振华深入敌占区开辟工作。一天,日军在盐山附近的村庄四处烧杀抢掠。马振华带兵赶到,掩护群众转移。他绕到敌后,猛烈射击,将敌人引向自己。子弹打光了,敌人追了上来,千钧一发之际,幸遇几位老乡。他们将马振华打扮成农民模样,一同被日军押到村里集合。日军头目恶狠狠地喊道:“谁是马振华,赶快出来。”人群中没有一人回答,只有仇恨与蔑视的目光。日军拉出一位老人逼问:“你说,谁是马振华!”老人坚定地回答:“不知道!”日军急了眼:“这里有马振华,你们不说,就统统地杀死。”人们异口同声:“这里没有马振华!”日军队长嚎叫着:“限你们三分钟,不说出来,就开枪。”随即命令手下架起机枪,全场仍是鸦雀无声。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就在日军队长举手要下命令时,马振华从人群中闯出来,高声大喝:“住手,我是马振华!”大爷、大娘、妇女、儿童们也一齐高喊:“我是马振华!”接着,青年们个个站出来大声喊:“我是马振华!”日军既震惊又黔驴技穷,只好灰溜溜地收场。马振华在群众的保护下再一次安全脱险。1940年9月11日晚,马振华在宁津县柴胡店区薛庄村召集各县、区主要干部开会。由于叛徒告密,被400多名日伪军包围。生死关头,马振华开枪射击,将敌人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掩护其他同志转移。霎时,子弹雨点般地向他射来。当他最后冲出门外时,一梭子弹射来,他倒在血泊中。

  中共冀鲁边区党委决定,将宁津县改名振华县,永远纪念这位为祖国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人民英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