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
李红光,1910年生于朝鲜京畿道龙岩郡丹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受压迫受奴役的困苦屈辱和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铸就了李红光反抗日本侵略,执著追求翻身解放的信念。李红光天资聪慧,他的祖父是个颇通汉学的老人,他在其祖父熏陶之下,学识长进很快,不仅会讲流利的日语,而且能用汉语写文章,凭着他的少年老成,谦恭礼记,赢得了父老们的赞赏。 1925年,因不堪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随父母迁至中国吉林省磐石县。1926年定居于吉林省伊通(今长春市)县流沙咀子屯。1927年,李红光参加伊通“农民同盟”和“青年同盟”,开始有组织地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接受革命思想,并积级投入到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军阀、地主的斗争之中。
1930年,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作出决议“韩国党员应经一定手续加入中国共党”的原则,李红光在伊通县三道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前身——南满游击队创始人之一。1931年,他被选为中共伊(通)双(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被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人民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号召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共磐石中心县委遵照省委指示,成立了武装赤卫队,又叫“打狗队”,李红光任队长。这是党在南满地区领导抗日武装的开始。他率队配合磐石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展打击地主、分粮济贫、处治汉奸等工作,并营救被捕的抗日会员、保卫中心县委的安全。1932年4月,组织领导磐石“四三”反日暴动。5月,中共磐石县委批准成立磐石工农义勇军,孟杰民和李红光领导这支队伍。
1932年,李红光当选为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委员。1932年初,“打狗队”改编为游击队,李红光继任队长。同年4月3日、5月1日和5月7日,李红光率领磐石县蛤蚂河子朝鲜、汉等族农民发动反日大暴动。1932年,中共满洲省委代表杨靖宇来磐石将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杨靖宇任游击队政委后,将游击队编为3个大队1个教导队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随同杨靖宇一起活动在磐石、双阳、伊通、桦甸、海龙等地。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李红光任师参谋长。1934年8月,率部袭击了从沈阳到通化视察工作的日军司令的汽车队,日军的23辆汽车被炸毁11辆,击毙一名大佐和数名日本指导官,缴获步枪百余支。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成立,任军参谋长兼1师师长。
1934年4月,东北抗日军联合指挥部成立,杨靖宇被选为总指挥,李红光任参谋长。这样,包括独立师在内的17个抗日武装改编成八个抗日支队,由联合指挥部统一领导,开展抗日斗争,大大加强了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李红光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34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下设两个师,李红光任一师师长兼政委。一师下辖三、五、六3个团和少年连,共500余人,是一军的主力部队。由于李红光对南满地理状况了如指掌,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因而,每次对敌作战都战而必胜,在军中威望很高。11月,李红光率一师配合一军司令部,在通化三岔河将伪军邵本良一部、公安队和日军三源浦守备队包围,经过激战,击毙敌人30多名。12月,又渡过鸭绿江,攻占界河,让朝鲜人民看到了抗日的曙光,同时缴获大批物资返回国内。
1935年2月,李红光率队袭击日寇军需品储存地东兴镇。他采取调虎离山战术,突然袭击敌驻地,歼敌数十人,缴获大批军需品,大获全胜,在军事上、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敌人。5月,李红光率所部少年连和五团200多名战士,越过老岭,到本溪、桓仁一带组建骑兵队。当部队行至兴京县老岭时,与日本守备队200多人不期而遇,他立即指挥战士向敌人猛烈开火,双方激战,李红光指挥战士勇敢反击,不幸胸部中弹。5月12日,年仅25岁的朝鲜族抗日英雄李红光因伤势过重,失血太多,在辽宁省新宾县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红光牺牲后,战友们将他的遗体秘密运送至大青沟黑瞎子望的山林里,安葬在一棵核桃树下。
主要成就
李红光率领满抗日游击队抛头颅、洒热血,在东北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红光就是成千上万的朝鲜族抗日勇士之一,是南的主要创始人,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任军参谋长),是在东北抗日队伍中以多谋善战著称的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是朝鲜族抗日英雄。 1931年底,中共盘石县中心县委成立赤卫队,李红光任队长。这支起初由7名朝鲜族成员组成的赤卫队,就是南满地区工农义勇军的前身,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满地区领导抗日的开始。赤卫队成立后,反日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性革命团体相继诞生。他们破坏铁路、桥梁,给日本殖民主义者及走狗以沉重打击。尤其是5月7日的暴动,参加的朝、汉群众达1000余人,后来迅速扩大到4000余人,波及双阳、伊通、磐石三县,抓获50多名日本走狗,没收地主粮食1000多担,震撼了三县的日伪统治集团。1932年春,李红光参加了磐石中心县委发动的蛤蟆河子大暴动,七八百农民手持长矛、大刀,高呼“中朝人民不当亡国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反日示威游行,没收地主的粮食、衣物,逮捕汉奸走狗。为了切断敌人的联系网,李红光率众把吉海铁路老爷岭一段的路轨、桥梁、电线拆毁,保证了抗日斗争的顺利进行和群众的安全。同年6月,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以磐石、伊通群众反日武装为基础,正式建立磐石工农义勇军,亦称南满工农反日义勇军,李红光任队长。1932年底,南满工农反日义勇军发展到300多人,以玻璃河套、红石柱子为根据地,先后粉碎了敌人4次“围剿”,取得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果,受到中共满洲省委的嘉奖,李红光的名字也不胫而走。1933年11月,义勇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南满游击队,杨靖宇亲任游击队政委,队伍分为3个大队和一个教导队,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从此,他跟随杨靖宇将军转战南北,活动在磐石、双阳、伊通、海龙、桦甸的广大地区,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1934年3月,李红光遵照中共满洲省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要迅速建立联合指挥部”的指示,日夜奔走联络,向各地抗日军领导人阐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战斗中,每当友军陷入困境时,李红光总是竭力相助,深得南满各抗日军的拥护,因此纷纷表示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抗日救国事业进行到底。同年4月1日,17个抗日武装的领导人,在蒙江县那尔蒙召开了联谊会议,发表了联合宣言。指出:“当祖国山河欲裂,民族危机严重之际,我们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抗日主张,不分见解、信仰,枪口一致对外。”会议上,建立了联合指挥部,通过了联合作战条例。杨靖宇当选为总指挥,李红光为参谋长。
1934年春,2000多日伪军在柳河县凉河子东侧轱轳屯,包围了杨靖宇、李红光率领的独立师400多名官兵,妄图一举消灭独立师。杨靖宇、李红光沉着应战,凭据险要地势,打退了敌人进攻。之后敌人又在高地周围发动猛攻,想用消耗战把抗日军困死在高地,情况十分危急。为保存有生力量,抗日军决定战略转移,由李红光率领30多名神枪手,埋伏在前沿阵地,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浴血奋战3天3夜,没有成功。此时,李红光想出了一条妙计,他率领40多名战士乔装成撤回后方接受新任务的日本守卫队员,乘敌人不断增援的混乱之机,在一个黄昏,胜利地通过了敌人封锁线。又以“红军突围”的假信号,诱使敌人自相杀戮。抗日军趁机顺利地撤离了敌人包围,向蒙江县转移,还缴获了6辆满载弹药、食品的汽车。
1935年4月下旬,杨靖宇命李红光速去桓仁组建骑兵,以适应平原丘陵地带的作战。5月9日,李红光率200余人从兴京向桓仁进发。在兴、桓交界的老爷岭与200多日伪军相遇。李红光果断地指挥战士摆开阵势,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顽强抵抗。李红光以超人的胆略和指挥才能,冒着弹雨,亲临阵地指挥作战,打退敌人的多次反扑。当他用望远镜搜索敌人火力位置时,不幸胸部和腿部连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因伤势过重,加之医疗条件所限,抢救无效,于5月12日壮烈牺牲,年仅25岁。李红光的遗体安葬在新宾县江庙子村。
个人影响
李红光是磐石抗日游击队的创始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的杰出领导人,民族英雄杨靖宇的亲密战友。他虽然牺牲了,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后山上坐落着的抗日英烈纪念碑,是1991年10月15日由中共新宾县委、县政府建成的。碑后面上方铭刻着李红光等18位烈士名单,下方镌刻着国人志士抗日救国之英迹。在纪念碑的侧面矗立着抗日英烈李红光的半身塑像碑,记录着人们对李红光等烈士们的永远怀念。永远纪念这位抗日勇士李红光在短暂的一生中,致力于抗日战争。在战斗中,他沉着机智,身先士卒,获得战士们的爱戴和拥护。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率部出奇制胜,屡立战功,沉重打击了日本殖民主义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永存人间。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特意将他的名字谱写进歌词。“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1946年,在李红光战斗过的南满地区,还以他的名字组建了李红光支队,这支队伍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