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李荆璞1908年1月19日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反日自卫队,自己报号“平南洋”。队伍扩大后,于1932年10月成立“平南洋”反日游击队,并收编在王德林部下。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平南洋”在宁安县城东南天桥岭的“平日坡”战斗中歼灭日军500多人,保卫了“平日坡”抗日密营。1935年2月,李荆璞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长是周保中)第一师师长。
1937--1938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大青山骑兵支队团政治处主任,绥蒙军区武委会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中旬李荆璞任东北国民军牡丹江军区司令员。10月,东北国民军改称东北人民军自由军,李荆璞任牡丹江省军区司令员。同月,李荆璞任牡丹江市市长。1946年4月绥宁省成立后,李荆璞任省军区司令员。1947年8月牡丹江省成立后任牡丹江省军区司令员。不久调任合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佳木斯市卫戍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荆璞历任热河省军事部部长,热河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校长,国防部第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新中国成立后,李荆璞调到中央工作后,曾几次回牡丹江,受到家乡人民的热情欢迎。2000年11月3日在北京病逝。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生平事迹
李荆璞,原名李玉山。1908年出生在宁安沙兰营城子屯一个雇农家庭。“九·一八”事变后,李荆璞在宁安“义发园”大车店听孙八爷说,日军已占领沈阳,正在向北进犯,要侵占东三省。李荆璞组成农民队伍,取名“反日自卫队”,李荆璞任队长。队伍很快扩大到几十人。1932年2月,王德林率领的救国军从敦化来到宁安。李荆璞的队伍被收编,他在二十九旅一团二营六连当连长,曾率队在松乙沟的塔头甸子阻击上田支队,并掩护救国军撤退,还曾亲率敢死队第一次攻打宁安县城。不久接到“向东宁县撤退”的命令,李荆璞决定把队伍拉出来自己干,保卫家乡宁安。队伍从救国军拉出来后总得起个队名,取名“平南洋反日游击总队”,李荆璞任总队长,于洪仁任副总队长。“平南洋”的旗号着实在宁安一带响了一阵子。攻打宁安县城、说服王祝三抗日、智歼日军小分队、攻打东京城、烧毁日军兵营,使“干南洋”军威大振,令敌闻风丧胆。日军据此曾提出“专打平南洋,不打山林队”的口号。但由于收编进来的人成分复杂,乱抢东西,损害群众利益,日军借此造谣,把土匪做的坏事统统加到“平南洋”头上。为挽回政治影响,李荆璞和于洪仁整顿了军纪,决定把“平南洋”反日游击总队改称“吉东工农反日义务总队”,简称“宁安工农义务队”,李荆璞任大队长,于洪仁任副大队长。1934年2月,成立绥宁反日同盟军,李荆璞为党委委员。率队收缴地主武装,并与日伪军进行殊死斗争。8月,工农义务队突发叛变事件,于洪仁壮烈牺牲,李荆璞遭绑架,后在中共地下党员陶净非机智掩护下才得幸免遇难。事件发生后,中共宁安县委认为工农义务队在宁安颇有影响,是同盟军的奠基者之一。9月初,又予以重建,队长仍为李荆璞。后来,这支队伍很快发展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1935年1月,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李荆璞任第一师师长。率部在宁安的庙岭、长岭子、二道河子、六道河子车站、狼窝、关门嘴子、苇子沟、横道河于、卧龙屯、官地南沟等地多次与日伪军交战,粉碎了敌人的冬季“讨伐”,并在西北山开辟厂新的游击区。他亲自指挥的著名的石门子伏击战,一举击毙日军曹长以下 20 多人,毙伤伪靖安军 100 多人。1935年5月,李荆璞率西部派遣队活动在软化、额穆、宁安3县交界的平顶山、二龙山、琵琶顶子山、莺歌岭等地,五军游击区由宁安扩大到整个绥宁地区。东北光复后,李荆璞被中共中央东北局任命为牡丹江军区司令员,与谭文邦、张静之一行6人来到牡丹江,接管了牡丹江市政府,李荆璞任市长。1935年5月5日,李荆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宁安工农义务队内建立了党支部,李荆璞任支部委员。从此,宁安工农义务队成为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宁安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6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李荆璞仍为一师师长。1937年,李荆璞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9年回国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东北干训队。1946年初,李荆璞亲临北剿战役前线指挥作战,并粉碎了“五·一五”反革命暴动,为解放和保卫牡丹江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荆璞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李荆璞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任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校长(军级单位),196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科学院(兵团级)副院长等职务,1983年离休,定为国家副部级干部。2000年11月3日,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部长级的离休干部李荆璞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三打宁安城
1931年“9、18事变之后,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向全党指出:“立刻发动与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是党的中心任务,特别在满洲应组织武装力量,“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并连续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声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揭露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李荆璞毅然奋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率领“平南洋反日游击总队”这支抗日队伍,高举抗日救国大旗,浴血奋战,在宁安一带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争。李荆璞在抗日烽火中不断成长,成为一代抗日名将。1931年9月,李荆璞在宁安“义发园”大车店听孙八爷说:“日本已经占领沈阳,正向北进犯,要侵占东三省。”他听到这消息,心中燃起了复仇的怒火。他心想:在中国的土地上,怎么能容日本人横行霸道!他又想到:没有枪怎么打日本侵略者?李荆璞连夜赶回营城子屯,找到好朋友丛福山与于德和商量,他们决定利用“魏尖头”给小老婆过生日的机会,找机会缴炮手们的枪,准备打日本。天黑后,李荆璞他们几个看到来贺喜的人都喝了很多酒,炮手们也赌兴正浓,没有任何防备。他们按照计划迅速地控制了整个大院,缴获了大小5支枪。李荆璞在审问“魏尖头”管家时,获悉县保安队一个班正朝这里赶来。李荆璞问:“什么时间能到?”管家说:“清晨能到。”李荆璞赶紧找来丛福山、于德和他们商量作战方案。天刚蒙蒙亮,县保安队来到了魏家大院,由于他们走夜路,很疲劳,进屋后把枪靠在墙根,就东倒西歪地睡着了。李荆璞他们看到机会到了,赶紧冲进屋里,没等保安队反应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缴获了他们的12支步枪。李荆璞等人,一夜之间夺取了17支枪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屯。李荆璞对大家说:“愿意打日本人,愿意抗日救国的跟我走!”在他的号召下,有七、八个人要参加,拉出了由12人组成的农民抗日武装部队,取名为“反日自卫队”,李荆璞任队长。之后,又向当地财主“借枪”,打击沙兰保卫队,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反日自卫队”也扩大到百余人。1932年3月间,王德林率领救国军从敦化来到宁安,听说李荆璞组建了一支“反日自卫队”,就派郭参谋去劝说李荆璞接受改编,李荆璞提出了不拆散旧部、补足枪支马匹和准许独立作战打日本鬼子三个条件,如果得到满足就接受改编。王德林接到报告后,表示同意,任命李荆璞为二十九旅一团二营六连连长,六连奉命开到镜泊湖的南湖头,驻扎在松乙沟。
1932年10月,救国军联合西北山大队约2000多人攻打宁安城。救国军决定组织一个敢死队,先进宁安县城来个里应外合。李荆璞自报奋勇担任敢死队长,他带领30多名敢死队员,趁着黑夜摸到了宁安县公署门前,把门前卫兵的枪支全部缴械了。天刚亮,公署内的警察发现了李荆璞等人,随之战斗打响了,可主攻部队一点消息也没有,敢死队只好以民房、街道为掩护,阻挡敌人的进攻。敌人的火力已经把道路封锁了,形势非常危急。李荆璞手持双枪在前面开路,敢死队员们也奋勇当先。他们连续冲破敌人三道封锁线,才安全撤出县城。这件事使李荆璞他们对救国军非常失望。不久,救国军命令他们向东宁撤退,李荆璞见救国军不真心抗日,决定把部队拉出来自己干。他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讲:“打日本不能靠救国军,我们要自己干,留在宁安打日本。”他刚讲完,队伍中站起一个人,激动地说:“报告连长,我们应该留下来打日本,可是我们的枪支太少,何不把营部的缴过来,以后扩大队伍用。”说话这个人就是中共宁安县委派来改造这支部队的共产党人于洪仁。李荆璞觉得话很有道理,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走之前缴了营部的枪。李荆璞考虑到营里还有两个连在附近,枪响后再率部开拔就困难了。于洪仁献计说:“连长,你假借向营长汇报紧急情况,带人去缴枪,我们在外边作接应。”按照计策,李荆璞带人,没放一枪就顺利地缴获了营部的全部枪械。李荆璞率部从救国军拉出来后,琢磨给部队改个新名。众人都想取一个"吉祥"的队名,那时农村有"一生二死三兴四亡五富六贫七升八降"等迷信的说法,认为凡是单数笔画的字吉利,日寇是东洋鬼子,开始起名"平东洋",一数平字5画占富,洋字9画去8剩1占生,东字占降不太好,平东洋3个字共22画去16剩6占贫,也不算吉祥;李荆璞想日本国在宁安正南可称南洋鬼子,南字9画去8剩1占生,平南洋共23画去6剩7占升,很好!于是队伍定名"平南洋",于洪仁又建议加上总队二字,收编其他队伍时好按层次往下排,就这样"平南洋反日游击总队"立起了名号。李荆璞任总队队长,于洪仁任副队长。部队成立后,收编了不少附近的杂牌军,部队迅速扩展到3个大队,25个小队。这时,宁安县城的敌人已开始东进,为了扯住敌人后腿,总队决定乘宁安县城空虚攻城。李荆璞对具体部署了战斗,一大队由自己带领攻打宁安城;二大队由于洪仁率领破坏附近的铁路线并准备伏击敌人援兵;三大队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准备增援其他两个大队。李荆璞对宁安城非常熟悉,利用这个有利条件,部队顺利攻进了宁安城。县城保安队长王祝山见是平南洋部队,命令部下向天空放了几枪,就带保安队跑出城去了。李荆璞带领一大队直奔西大街路北原东北二十一旅旅部旧址,七、八个日寇没等抵抗,就被战士们打死了。我军在敌人的弹药库里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把监狱砸开,解救了被关押的无辜群众。于洪仁带领二大队成功阻击了由牡丹江方向赶来的敌人增援部队,缴获不少武器,顺利完成了作战任务。这次战斗后,平南洋抗日游击总队的军威大震。
1933年5月,李荆璞联合“林好”“双胜”等八支队伍攻打东京城,烧毁了日本军营,缴获不少物资。但也出现了部队中少数人乱抢东西的现象。日本人借此机会造谣,把土匪做的事都加在了平南洋抗日游击总队身上。为了挽回政治影响,李荆璞和于洪仁商量决定把“平南洋抗日游击总队”改为“吉东工农反日义务总队”。当时,每年的阴历4月18是宁安县城最热闹的庙会。李荆璞和于洪仁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给敌人来个调虎离山计,三打宁安县城。阴历4月18日早上,于洪仁带领化装成老百姓的战士进了东京城。当时伪军一个排驻扎在南大庙,保安队在城西,日军在东烧锅驻扎。于洪仁根据敌人驻扎情况分兵三路,一路由妇女队长孙玉凤带领10多名扮成姑娘、媳妇的女战士直奔南大庙的伪军,到达南大庙后,孙玉凤央求守门的伪军说:“老总,求你行行好,我进去上炷香,保佑全家安康。”孙玉凤边说边暗中把钱塞给把门的伪军。伪军见钱眼开,马上高兴地说:“你们进去烧完香快点出来。”孙玉凤等10多人进院后,没费吹灰之力就把一个排伪军的枪缴械了。于德和带领二路部队负责把保安队围起来,迫使他们向日本鬼子求援。三路部队由于洪仁亲自带领,封锁东烧锅的日军,迫使他们向宁安求援。东烧锅日军得到消息:南大庙伪军被缴了械,保安队被围,自己又被封锁冲不出去,急得无计可施,只好给宁安日军司令部打电话,要求他们火速支援。宁安城的日军接到告急电话后,马上派出增援部队向东京城开进。日军这一出城,正中了李荆璞等人的调虎离山之计,随后李荆璞率领部队攻进了宁安城,把敌人的仓库、粮库全部打开,能带走的物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分给老百姓。当日本鬼子赶到东京城后,才知中计,马上转兵宁安,当敌人到达宁安后,李荆璞率领部队携带大批物资已经安全撤离了。“李荆璞三打宁安城”在当时的东北抗日战场影响很大,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士气,被人传为佳话,更值得我们学习。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