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泰(1907—1936),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杨靖宇同志的亲密战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创始人。他为东南满抗日武装力量的联合,坚持和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祖国的光复和人民的解放,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把满腔热血洒在了长白山的土地上。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主要事迹
王德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斗争洪流。同年秋,参加当地的“秋收斗争”,被选为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参加延吉抗日游击队,先后任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等职务,成为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33年参与指挥游击队作战50余次,重创敌军,延吉游击队也在战斗中发展到300余人,并开辟了五隅沟、石人沟、三道湾等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3年6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任军事部长。
王德泰将军塑像
1934年3月,参与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任师政委。同年6月,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即与特委和独立师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在延吉、安图、汪清、敦化等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
1935年3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进行整编,改任师长。
1935年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升任军长,所辖4个团,总兵力达1200余人。
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继任军长,率部队主力向安图、敦化方向活动。
1936年6月,抗联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长。同时,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他在指挥作战时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军事技术好,步枪、手枪、机枪都打得很准,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顽强。
1936年11月初,在临江、抚松交界的大阳岔把两连伪军包围,迫使敌人投降。尔后,率领抗联第二军第四师第一团、第二团三连和第六师一部,到抚松、临江边界的小汤河村召开二军干部会议,研究确定新的战斗部署。
11月7日早7时,遭到600余敌人的袭击,他带领四师与六师的部分战士与敌激战。下午3时,在追歼逃敌时,不幸中弹牺牲。
生平经历
投身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王德泰目睹日军烧杀淫掠的种种暴行,无比愤慨,毅然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他踊跃地参加了中共东满特委组织的反日、反亲日走狗、实行减租的秋收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春,王德泰加入延吉县老头沟游击队,不久当了班长。之后组织上派他到三道湾做山林队“长江好”的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对士兵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把一些士兵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年底,他利用外出执行任务的机会,拉出了20余人的武装,加入延吉抗日游击队。
重视学习
王德泰参加延吉游击队后,先后担任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和参谋长等职务,是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十分重视学习军事技术,利用各种机会勤学苦练,他枪打得很准,各种枪支都会用,几乎是弹无虚发。他还特别注意学习和运用游击战术,提高指挥才能。研究怎样利用有利的地势,伏击敌人;运用灵活的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夺取必要的军事物资。此外,由于游击队的朝鲜族战士多,他学会了讲朝鲜话,密切了汉、朝干部战士之间的关系。
军事职务
1933年6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东北各级党组织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传到延边地区。
9月,中共东满特委召开扩大会议,全面贯彻《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改组了特委领导班子,王德泰当选为特委委员、军事部长。这是王德泰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开始,以后无论是担任二军独立师的政委,还是二军军长,乃至抗联第一路军的副总司令,他始终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使二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支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的劲旅。
保卫延吉
1933年12月,王德泰亲自指挥保卫延吉王隅沟游击根据地的战斗,曾以60人的兵力,阻止了700余名敌人的大“讨伐”,并取得了歼敌百余人的胜利。
1934年7月中旬,他指挥独立师独立团、二团,联合救国军一部,共300余人,第二次合攻安图县大甸子镇(今万宝乡)。经过十一昼夜的围困,一举攻下大甸子。随后,王德泰又率队西进,攻克了敦化大蒲柴河。
8月中旬,王德泰又指挥独立团、二团,联合其它抗日武装,围攻安图县城(今安图松江镇),经过激战,占领了部分街市,毙伤日军15名,俘虏10名,迫使伪军300人哗变反正,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二军独立师。在此前后,独立师的一、三、四团各部也在延吉、汪清等地分别进行了攻打三道湾、老头沟、汪清大甸子等战斗,均获得了胜利。当年秋天,王德泰又率领独立师开辟了安图、延吉、汪清、宁安、敦化等地的新游击区。
历史照片
保卫奶头山
1935年5月,二军独立师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全军兵力达1200余人。这一年,二军在他的指挥下,与敌交战660余次,其中在京图线(长春至图们铁路)的敦化哈尔巴岭、安图亮兵台、蛟河黄松甸三处一次颠覆国际列车,二次截车,震动全满洲国。冬天,王德泰又亲自指挥二团等部,进行了保卫奶头山抗日根据地战斗,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同时,二军还与五军配合,活跃在黑龙江的宁安、穆棱等地。
同甘共苦
王德泰身为军长,却能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和他们同甘共苦,亲如手足,“一点官样子也看不出来”;在战斗中则勇猛顽强,机智果敢,处处身先士卒。有时甚至亲抱机枪猛扫敌人,或亲率队伍冲锋,与敌肉搏。王德泰十分重视我军同其它义勇军、山林队的关系,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动联合他们共同对敌。到1936年初,延边一带的绝大多数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都与二军建立了合作关系,作战时接受二军的统一指挥和部署。
壮烈殉国
1936年是王德泰生命和军事生涯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他指挥的抗联二军给日伪以最沉重打击的一年。这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王德泰担任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二军军长。在他的指挥下,二军先后取得了寒葱岭、大蒲柴河、进攻抚松县城、穆棱颠覆军用列车等战斗的胜利。冬季,日伪在南满地区发动了所谓“东边道独立大讨伐”,对二军进行撒网式的围追、堵截,发现踪迹,咬住不放。王德泰则率领部队在抚松、临江之间与敌周旋,寻机歼敌。
11月7日黎明,率领300余名战士宿营在抚松县小汤河村的王德泰,突遭600余名伪军的攻击。他沉着镇定,指挥部队抢占该村南山东西两个小山头,战斗从早7时一直进行到下午3时,敌人死伤惨重,惭惭不支,向南逃去,王德泰亲自率部队发起追击。就在这时,他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29岁。
人物评价
修建墓碑
1982年10月23日,白山市人民政府(时为浑江市人民政府)在王德泰同志的殉国地为烈士修建了墓碑,烈士墓前纪念碑上镌刻着“抗联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之墓”。
王德泰墓
王德泰将军墓,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时为吉林省浑江市三岔子县)松树镇大安村西北羊脸山上。时期为1936年。1981年4月20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德泰(1908年—1936年)祖籍山东,少时迁居延边。
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任延吉县反帝同盟部部长,1933年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二军独立师政委、军长、中共东南满省委委员,抗联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等职。
1936年八月在与日伪军战斗中牺牲于大安村小汤河,当时掩埋于此。
1959年修葺、立碑,1982年重修。现占地600平方米,周有铁栏,正中为石砌水泥面的墓丘,直径,高均3米。前有高3.3米,厚0.23米,宽0.8米墓碑一座,正面镌刻“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之墓”背面书烈士生平。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德泰宅
王德泰为清末民国经营布业、绸缎、呢绒的商贾店号在大街开设商号“王德泰布店”,寺后巷开大当铺。住宅在草巷、司厅巷到道义巷(今青年东路)。司厅巷建筑特点除台门、屏风及四合院式外,还有东厢墙内暖阁,具备夏日遮隔西斜太阳,冬天避风保暖的功能。暖阁之廊浮雕三国戏曲故事、“福”字花草,小巧玲珑别有天地,为城区唯一保留特色民居建筑。
王德泰宅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