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动态 > 会议通知 > 内容正文

会议报道 | 第五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召开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3-08-28 14:19:21

  为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之际,第五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于8月15—16日在重庆召开。海峡两岸退役将领、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约200人参加会议。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表示,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浴血奋战、团结奋斗的结果。抗战胜利从法律和事实上解决了台湾回归祖国和中国拥有台湾主权的问题。这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确定的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亚太地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中国拥有对台湾的主权、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台海现状,不容歪曲和否定。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王建朗表示,1943年是中国抗战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与英美等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中美英在开罗举行三国首脑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贫弱的中国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坚持下来,能够在国际上取得发言权,并最终班列盟国“四强”,是全体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结果,无数抗日军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回望历史,全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御敌,是我们走出困境、夺取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牢记的历史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表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宝岛台湾因抗战胜利得以光复、回归祖国,结束了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屈辱历史,这正式写入80年前的《开罗宣言》,是不容颠覆、须永远恪遵的二战胜利成果之一。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中华民族为改变命运进行的不懈奋斗是大家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缅怀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需要两岸同胞汲取历史智慧,携手推进祖国统一,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研讨会共分四场报告。第一场报告主题为“战时外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金光耀认为,顾维钧在1942—1943年的中英新约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详细梳理了中英新约谈判中有关内河航行权与沿海贸易权等诸多英国在华特权的谈判经过,并着重探讨了顾维钧如何化解因中英九龙租借地问题交涉而产生的僵局,最终促成中英新约谈判的顺利进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陈立文探讨了抗战时期中国如何进一步废除不平等条约,认为废约既是中国抗战时期外交的重要成果,洗刷了百年耻辱,同时也为日后中国与外国开展平等互惠外交打下基础。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左双文认为,战时英国的远东政策和对华政策以服务于英国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中国战时对英国展开工作的机制对中英关系的影响值得注意,蒋介石及其幕僚试图掌握战时中英外交的主导权。台湾“国史馆”简任协修廖文硕分析了战时中英印关系的变迁,认为英属印度在中国的战时外交战略中地位特殊,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对周边外交、主导地区事务来巩固国家安全,发挥国际影响力,终究囿于国力不足、国际形势演变以及所扶植民族独立运动本身情势与政争纠葛所掣肘而困境重重。

  第二场报告主题为“开罗会议与战后处置”。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中心研究员王立本回顾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收回台湾的构想与决策之形成、开罗会议上有关台澎问题的折冲、《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对台湾问题的表述,认为“台湾主权未定论”不能成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谦平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中国实际上进入“国际抗战”阶段。开罗会议上中国与美英协商重新构建战后亚太国际秩序,该会议还开创了大国领袖开会决定国际事务的政治格局。武汉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林泉忠聚焦国际问题讨论会对琉球战后地位的讨论、开罗会议前“琉球条款”的出炉,以及开罗会议期间“蒋罗会”就琉球归属处置的讨论,认为国民政府内部对琉球战后地位处理意见在开罗会议前有不同备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侯中军认为,萨摩藩对琉球的暗中操控不具备合法程序,美国战后长期驻兵琉球违背基本历史法理。战后琉球的处置,需要由包括中苏在内的盟国共同决定,目前的处置结果存在严重的法理争议。

  第三场报告主题为“军事与全面抗战”。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高士华梳理了抗战时期中国入缅作战和越北受降的基本过程与对外交涉,认为缅北出兵和越北受降体现了中国抗战的国际性、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顽强抗敌的结果。台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副理事长何世同认为,仁安羌大捷让英军在缅部队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如无此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铭通过梳理羊山头战斗案例,分析新四军的敌后作战方式,认为战斗的胜利离不开淮南抗日根据地和当地群众的支持,以及层次分明的军事体系。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君山探讨了第二次入缅战役中盟军在缅北的协同作战,以及驻印军的角色和地位。

  第四场报告主题为“政略、战争罪行与战后追究”。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王震邦认为汪精卫一意孤行卖国,其与汪伪政权并未试图遏制日军于占领区内的横征暴敛与肆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敏超认为,全面抗战爆发后,西北成为国民政府重要基地。国民政府加强在河西走廊的军政控制,逐步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对于解决新疆问题、维护西北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台湾中兴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镇灯回顾了两岸对重庆大轰炸的研究,认为重庆大轰炸对日索赔诉讼的意义已不仅是胜诉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索赔诉讼的过程,还原历史真相并维护战争受害者的权益和尊严,同时让日本政府能真正对侵略行为进行反思。西南大学教授潘洵梳理了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兴起与发展过程,揭露日军轰炸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害,认为侵华日军对中国城乡的无差别轰炸,并非典型意义上的战争行为,具有无可争议的无差别性质,是一种基于国家利益的战争犯罪。应当正确认识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非人道暴行,妥善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在会议总结中,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谈道,在共享史料方面,近代史研究所等主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目前已上传资料6000万页,均可公开免费获取。两岸学者应继续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史,传承抗战精神。陈立文表示,两岸学者在此次会议上就同一议题或相近主题作了发言,基本围绕1943年的重大事件——签订平等新约、开罗会议、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等展开,达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学者们从历史事件入手,按照学术规范展开事件研究,探索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和大环境,并进一步进行历史意义的探讨。从这个角度说,学者们跨越时空,在80年后进行深入检讨与纪念,非常有意义。

  会议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重庆市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会协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