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拯救战争中的难童,保存民族的元气,一批有识之士要求政府将战争中的儿童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事业来办理。在此背景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于1938年3月10日在汉口成立。它是一个由各党派爱国人士组成的救亡团体。在抗日战争的八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二十多个保育会分会和五十多所固定儿童保育院,先后有近三万战区儿童、孤贫儿童受到收容和教养。
写信人杨毓镕就是受保育院保护、培养的万千儿童之一。据杨毓镕自述,抗战爆发后,他跟随家人逃难乞讨。其间,他的家人偶然看到一张战时告示称:“凡是难童均可送保育院,保育院会将孩子转移到安全后方,并提供吃住,供读书,战争结束后,送孩子回家。”家人不忍心看着杨毓镕整天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就把他送进了保育院。杨毓镕在保育院受到了较好的教育,自己也奋发努力,完成了小学课程,并通过了本校的毕业考试,被分配到重庆中学读书。
这封信写于1944年初,信中说:
父母亲大人:
儿寒假已放四个多星期了。农历廿九的下午,我独个寂寞地在川湘公路旁徘徊着。想着家里现在一定在做馍了,写对字。不知名的鸟声,从马鞍山腰的密树里清脆地荡漾下来、公路上就愈见得寂静幽冷。我缓缓的向院走,忽然对面来了一位同学说:“你来了信。”我想是开玩笑骗我的。因为写了好多信回去都没见回信。第二天中午先生把信递我之后,才晓得那位同学不是骗我的。
在放假前,我们举行了一个毕业试考,参考的人有七十五个,考取的有三十四个。我也是考取的一个,在这两个星期内,我们考取的就要到重庆。到重庆后再考一次,然后就分到中学去。
关于成绩单早就寄回去了,也许是路远失掉了吧!现在我不需要钱,请不要挂念。此时外祖母的福体好否?长清、如兰、小弟弟的身体都好吗?重庆再谈
敬请
尊安
儿毓镕
农历正、二
请不要回信,因我要到重庆去,我和毓焜分别了。我会给他去信,并暑假寒假可以请假回院。
“战时儿童保育会”有明确的教育主旨和教育内容,即“保教合一”,要把儿童培养成国家的建设者。“战时儿童保育会”不仅重视儿童的文化教育,还注重其思想政治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保育院的孩子读完小学后,都要经过考试,成绩好的准许升入指定的国立中学,剩下的孩子会被送到各个工厂去学习技术,支援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这一点从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据《战时儿童保育会八年来工作总报告》记载:“八年以来,共收容、教养儿童二万九千四百八十六名……总计历年来离院升学者共五千一百六十人,现升入大学者十七人,专科学校者五十四人,其中高中离校者二百零四人,现尚在中学肄业者尚有三千零八十人……总计八年来,习艺者一千八百六十名”。“战时儿童保育会”所从事的保育事业,是“抗战中一件有关最后胜利和民族前途的大事业”,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为战时保存国家希望、培养后备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守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