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香港华仁书院运动会铜奖杯
南华体育会第八届
四百米公开赛跑冠军铜奖杯全港华人水球公开比赛亚军铜奖杯
林耀,名耀唐,字昭宇。1911年生于澳门,祖籍广东鹤山。童年在澳门读书,后就读于香港华仁书院。他在学生时期热爱运动,是港澳体坛的明星。曾代表香港出席全运会和远东运动会。1935年林耀从华仁书院毕业,与许多有志的华侨青年一样,深受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影响,放弃出洋留学的机会,考入广东航空学校。
1936年广东航校并入杭州笕桥中央航校,在校期间林耀成绩优异,是七期中的高才生。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中日空军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展开空中大战,林耀所在的航校奉命西迁。其时,北方高校也在南迁,在南迁途中,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与七期学员相遇,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航校十期学员林恒是林徽因的胞弟,因此梁氏夫妇成了学员们的“名誉家长”。林耀在给家里的信中写道:“徽因现在成了我的姊姊,什么事我都得报告她才放心,她一家给我很大鼓舞,也只有他们的关怀才使我觉得温暖。”
1938年,林耀从航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第五大队,驻守成都。1939年5月3日,日机45架空袭重庆。12点30分,驻守广阳坝的中国空军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派飞机升空拦截。中国空军分3个编队依次升空,其中,林耀所在的中队被安排在第二编队。机群升空后,即在各自负责的空域搜寻敌机。发现敌机机群后,林耀驾机勇敢地冲进敌机群编织的火网中,迅速将子弹射向敌机一举击毁两架日机,自己座机也被敌机击中,左手臂受伤,被迫跳伞落在重庆铜锣峡亚细亚站旁的山峰,幸被抢救生还。他伤愈后已不宜继续担负空战任务,被调往航校任飞行教官。
1941年6月日本飞机对重庆等重要城市狂轰滥炸,上万群众窒死在防空洞,这一惨剧使林耀义愤填膺,他坚持用器械锻炼,终于使左臂康复。本来他可以离开战斗第一线或退役,但他坚决要求归队杀敌,得到批准,被任命为二十六队副队长,重上空战前线。
1944年春,日军从汉口南侵,他奉命调往湖南地区协同陆军作战,又在长沙上空击落敌机一架,被提升为第十七队队长。同年6月26日,率机在湘江执行歼击日军船队任务,击毁击伤日军船多只。但他自己的座机也被日军护航火力击中尾部,在返航途中又遇暴雨,由于机尾受伤操作不灵,飞机撞山坠毁,壮烈殉国。现在,林耀和他的许多抗日战友的英名已被镌刻在广东省航空纪念碑上。
目前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的这组奖杯,是林耀在香港读书时获得的。他阵亡后,他的家人在1945年中秋才获知此噩耗。这组奖杯一直由家人保存,2001年由林耀的侄子林万晖捐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它们体现了在日本侵略、国难当头之际,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不论身在何处,毅然放弃本来各种优裕的生活,坚决走向保卫国家的战场!
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1941年成都双流机场反击日机空袭的一次空战中,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驾机起飞迎战。他在英勇击落一架日机后,被敌机击中坠落,壮烈殉国,年仅26岁。抗战胜利的前一年,也就是林耀牺牲的这一年,林徽因写下了一首悲壮哀婉的诗—《哭三弟恒》,她写道: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林徽因的这首诗,是写给英勇献身了的弟弟林恒的;然而,又何尝不是写给像林恒、还有林耀那样无数血洒长空的年青人的呢!
(任京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