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抗战文物 > 内容正文

象征中美战斗友谊的“飞虎图”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20 15:40:25


  这幅国画《飞虎图》,纸本,长103.5厘米,宽61厘米,左下方落款为:“大中华民国张善子写于纽约”,钤印“大风堂”“善子”。

  张善子(1882—1940),本名张泽,四川内江人,是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除山水、人物外,尤善画虎。为画虎,他曾先后在家中圈养过两只老虎,故被称为“虎痴”。张善子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被通缉而逃往国外。1923年春回国。1927年,张善子不满官场腐败,愤世嫉俗,毅然辞去一切职务,归隐上海等地从事绘画创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善子在武汉得知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形成,当即创作了巨幅国画《怒吼吧,中国》。此后,又创作了许多有关“精忠报国”的优秀作品,到各地巡回展览,宣传抗日救国。

  1938年,张善子回到重庆,接受国民政府的委托出国宣传募捐。1939年至1940年,先后在法国、美国举办画展,发表讲演,介绍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近两年中,共举办一百多次画展,前后所得捐款共达二十多万美元,其中个人义卖画虎得十多万美元。1940年,在美国举办画展期间,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并邀他作画。这时,张善子听说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的陈纳德将军准备在美组建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他精心构思激情创作了《飞虎图》,赠给陈纳德将军。1940年9月他抱病归国,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评价,同时举行报告会介绍世界抗战局势。1940年10月,张善子因长期过度劳累病逝重庆。

  《飞虎图》画面中,两只长翅膀的猛虎横空出世,英姿勇猛翱翔空中,鸟瞰纽约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整个画面充满着大胆的艺术想象,显示了高超的国画传统技巧,留白大气,疏密得当,勾勒出象征具有强大力量的美国志愿空军的生动画面。陈纳德将军十分喜欢“飞虎”的比喻,遂将“飞虎”设计为美国空军志愿队的队徽。由于有了“飞虎”队徽,中国民众将美国志愿航空队亲切地称为“飞虎队”。从此,“飞虎”成为了美国志愿航空队的象征,在空中追逐、吞噬着日军战机,从1941年参战到1945年,“飞虎队”共击落、击毁日机2600架,击毙日军约66700人,给后人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这幅画不知何故后来流落到了四川内江,1950年代,四川省文物商店从内江征集到,后被建川博物馆从成都翰雅拍卖会上购得,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2003年9月22日,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在观赏了《飞虎图》后,抚今忆昔,感慨万端,欣然题词:“中美合作八春秋,飞虎功业众人赏,廿一世纪博物馆,永留关爱在蜀山。”

  (刘晓亮 四川省建川博物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