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把未开刃的龙泉剑上镌有一代南洋巨商、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名字?故事不得不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说起。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陈嘉庚挺身而出号召华侨抵制日货并筹款赈济难民,日本人恨之入骨,派汉奸烧毁他的工厂。1937年,陈嘉庚出任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星华筹赈会)主席。此时,他的企业已收盘,办学压力也很大,仍然自认月捐两千元直至战争结束,并先预交1937年度全年2.4万元。至1938年底,星华筹赈会汇给国民政府行政院的款项共计320万元叻币。
1938年10月,来自东南亚45个城市的华侨救亡组织代表和华侨代表168人齐聚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公推陈嘉庚为主席。在陈嘉庚的领导下,南侨总会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持续多年的抗日筹款运动。从1938年至1942年,南侨抗日义捐达5亿元国币,认购救国公债2亿5000万元,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汽车、救护车1000多辆。1939年2月,陈嘉庚应国民政府请求,以南侨总会名义发出通告,先后招募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为抗日战场运输超过45万吨战略物资,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0年正是抗战极其艰苦的年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问正在浴血奋战的抗日军民,了解抗战以来祖国受灾情况及当下之所需。9月23日,陈嘉庚一行抵达浙江龙泉,当地各界感念其为抗战所做的牺牲与贡献,敬赠一把龙泉剑,“嘉庚剑”由此而来。此后,该剑随同陈嘉庚视察内迁安溪的集美学校,并由时任集美学校校董的陈村牧保存在学校里,见证了集美学校师生在嘉庚精神激励下烽火中弦歌不辍的历史。抗战胜利后,该剑辗转保存于厦门集友银行(总行)仓库。1960年至1961年间,陈嘉庚指示龙泉剑交由刚刚落成的华侨博物院保管并展出。
光阴荏苒,“嘉庚剑”依旧剑光凛凛,以无声的语言提醒后人铭记这段难忘的岁月。
(陈若君 华侨博物院)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