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萧萧,树叶青青,满山野花颜色新……”歌本中这首《采山菜歌》,在70多年过去后,当年抗联女兵采野菜的小路依旧芳草萋萋,但能吟唱出这首歌曲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李敏回忆说:“最艰苦的时候,我们就唱歌,是歌声给了我们坚持下来的信心和勇气。”通过这本小小的歌本,我们仿佛回到了白山黑水间,看见抗联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在饥寒交迫中,穿着单薄的衣衫,啃树皮、吃草根,靠坚强的意志与穷凶极恶的日军作斗争。他们用热血染红了皑皑白雪。
李敏,原名李小凤,1924年11月5日出生在黑龙江省汤原县梧桐河村(原属萝北县),祖籍朝鲜黄海道凤山郡。父亲李石远由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在20世纪20年代初流亡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李石远在抗联第六军第一师任后勤处长,1938年牺牲。李敏的哥哥李云峰在抗联第六军第一师任团政治部主任,1942年为国捐躯,父子俩都成了抗日烈士。
九一八事变之后,7岁的小姑娘李敏哼唱着《列宁诞生歌》,在小兴安岭梧桐河村参加了抗日救国儿童团。1936年一个寒冷的冬天,在被敌人追捕的情况下,12岁的李敏和三个少年一起上山参加了抗日。1938年她在李兆麟将军的部队,被分配到第六军第四师,转战白山黑水之间,先后任宣传员、前方救护员。同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长白山以北的完达山脉。日伪军趁着大雪,进山对抗联第六军第四师进行“围剿”。李敏所在的密营被服厂、医院遭到日军包围,指导员裴成春在阻击中身负重伤,她对李敏等人说:“你们快走,我在后面掩护!”没等李敏和战友们冲出包围圈,身后便传来了裴大姐高呼“救国万岁”的声音。李敏趟着没膝的积雪开道,却没见人跟上来。转身一看,发现本来跟在身后的战友又被包围了。不远处一个骑马的日本军官马刀一指,“哒哒哒”一梭子弹打来。李敏机智地滚进一个雪窝子里隐蔽起来,日本兵顺着脚印追去,李敏才得以虎口脱险。这次战斗,众多战友英勇牺牲,一个女兵排只有李敏只身突围出来。“那一天,烈士们的鲜血在茫茫雪地上染出了一条殷红的路……”这个悲壮的故事后来被编写成歌剧《星星之火》,裴成春等英雄儿女的形象感动了千万人。此剧的主题曲至今流传:“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
1938年是东北抗日斗争最艰苦的时期,数十万日军对东北抗日联军发动了数次残酷的“围剿”。经过数年艰苦转战,三万余人的抗联队伍,只剩一千余人退往苏联。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他们退到苏联境内休整,1942年8月,在苏联远东的维亚茨克小镇,“苏联远东红旗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正式成立,旅长、营长、连长等职务均由抗联军官担任,副职则由苏军代表担任,周保中担任旅长,成员大都是撤退到苏联的原中国东北抗联官兵。抗联战士们换上了苏军军装,使用苏军提供的武器,按照特种部队的标准进行训练,甚至使用了与苏联军队相同的军衔制度。李敏在那里接受了前线救护和无线电联络等训练,时刻准备打回国内。她还与一批女兵参加了跳伞训练,成为中国首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兵,并从上等兵晋升为准尉。李敏在苏联经过训练后回国,先后完成了侦察、通信联络、破坏敌占区桥梁铁路仓库等多项任务,还参加了摧毁日军黑河军事要塞的作战行动。1945年8月,随苏联红军进入东北。
2005年,李敏被俄罗斯政府授予“朱可夫勋章”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李文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