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乡村医生”,提着药匣子,经常往返于吉东地区的穆棱、宁安、密山、勃利、饶河等县……
他叫杨松,是受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指派,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吉东特委书记的身份,领导吉东地区的抗日救国工作。
“虽然斗争形势严峻复杂,但杨松通过召开会议、找干部谈话、作报告等方式,不断给队伍鼓劲打气,凝聚力量,破坏了敌人的‘讨伐’计划。”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周浩介绍说。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收藏了一件杨松使用过的物品——指南针。周浩说:“杨松正是借助这个指南针往返于吉东地区的各个县,为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统一战线工作不停奔走。”
在工作中,杨松发现,活跃在东北抗日前线的各种武装力量,缺乏统一指挥,名称也不统一,不利于开展斗争。1935年,杨松作为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其间,他参加了《八一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向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党在东北的抗日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主张,受到代表团的高度重视。
在杨松等人的推动下,从1936年2月开始,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