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上海兵工厂迁并汉阳兵工厂,拉开了中国兵器工业大规模内迁的序幕。从1937年8月起至1938年2月为兵工厂内迁的第一次高潮。内迁的主要兵工厂和其他兵工单位为: 上海炼钢厂于1937年11月分批迁往武汉;金陵兵工厂于1938年9月迁往重庆,与四川第一兵工厂合并;军用光学器材厂筹备处于1937年10月迁往重庆; 济南兵工厂于1937年9月迁移西安,改名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于1937年11月迁抵武汉;广东第一兵工厂于1937年12月迁往广西融县; 巩县兵工分厂于1937年11月迁往四川; 炮技处分迁往武汉、长沙、株洲;中央修械所于1937年12月迁往湖南衡阳; 广东防毒面具厂建立不久即迁往广西柳州;应用化学研究所、百水桥研究所和弥道研究所均于1937年冬迁往四川重庆;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于1937年11月迁往湖南株洲。1938年春,各迁移的兵工厂陆续到达目的地,并重新命名统称兵工署第×工厂。1938年春至1939年冬为兵工厂迁移的第二个高潮。此中国兵器工业再度被迫向西部迁移,内迁的最终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四川,特别是重庆地区。如第1工厂(汉阳兵工厂) 1938年6月迁往湖南辰溪,1939年又迁往重庆;第22工厂(汉阳火药厂)1938年5月迁往湖南辰溪;第11工厂(巩县兵工厂)1938年春迁往湖南长沙,1939年12月又奉令迁往重庆;在宜昌受阻后又折返安化;第50工厂(广东第二兵工厂)1938年4月迁往重庆;第3工厂(上海炼钢厂)迁往汉阳后又于1938年6月迁往重庆;第30工厂(济南兵工厂)于1938年4月经武汉迁往重庆;第40工厂于1938年迁往四川;第41工厂(广东第一兵工厂)于1939年12月迁往贵州桐梓;中央修械所于1938年冬迁往贵州贵阳,1943年改为兵工署第44工厂。经过两次内迁,中国兵器工业重心从战前所在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转移到了西部地区,致使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重庆地区成为中国兵器工业的最重要的基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