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日战争图书馆 > 抗战老照片 > 中国抗日战争图鉴 > 内容正文

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五)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21-03-31 16:34:24

  多种形式的武装斗争(一)

  全国抗战开始后,毛泽东指出游击战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将在长期的残酷的战争中间,成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定因素之一。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大力发展民兵和地方武装,在人民战争方针的指引下,发挥无穷的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武装斗争,特别是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围困战、破袭战、联防战、村落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形式,在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成为游击战争史上的奇观。

  面对日军残酷的“扫荡”,敌后军民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图为河北完县北神村妇女自卫队。

  河北曲阳县妇女自卫队。

  河北阜平县人民武装自卫队。

  山东民众抗日游击队。

  晋中地区人民武装自卫队。

  滦东民兵正在训练爆炸技术。

  民兵架起土炮,准备打击进犯敌人。

  民兵在站岗放哨。

  民兵埋伏在密林深处,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民兵在山顶上扎草人迷惑敌人。

  农民抗日自卫队。

  在反“扫荡”中,边区儿童勇敢地参加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图为边区儿童和民兵一起, 为进犯的日军备下了滚木擂石。

  1943年1月26日,日军“扫荡”冀中抗日根据地,在河北武强县西代村诱骗12岁的儿童团员温三郁说出游击队的方向。因他拒绝回答,右手被敌人砍去两个手指。后被誉为“气节模范第一名”。图为1944年12月温三郁(右)和小战友在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

  1939年《抗战歌声》第一辑刊登的《游击队歌》。

  抗日根据地群众武装使用的大刀、红缨枪头、长矛。

  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地道战。

  民兵在地道中转移。

  冀中地区的妇女正在挖地道。

  地道医院。

  民兵从地道转移到房上对敌作战。

  顺义焦庄户的一个地道口。

  在地道口抗击进村的敌人。

  地道战在平原游击战中发挥的作用引起盟军的高度重视。美军观察组成员杜伦上尉在考察冀中地道后感叹道:“冀中的地道是万能的,冀中的老百姓顶好顶好,中国一定胜利!”图为杜伦上尉正在考察冀中地道。

  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广泛开展地雷战。

  陕甘宁边区民兵制造的石雷。

  抗日根据地军民生产的各种地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