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国粤军作为国民革命军成立前广东军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曾寄予厚望,藉许崇智统一指挥粤籍各派系部队以对抗跋扈的客军,完成统一广东理想而组织的军事集团。在外部环境压迫下粤军各派系形式上进行了整编,击败杨刘叛变后曾一度呈现出粤籍军队主导广东军、财政的良好局面。但当苏俄援助纷沓而来,国民政府逐渐党化,党军与曾经的“嫡长子”粤军之间的冲突骤然而至,最终蒋介石以许部将领参与“廖案”为由,威逼驱走许崇智,建国粤军一部分被迫解散,另一部分则编入国民革命军延续其征程。
一 客军跋扈局面下的粤军各派系联合
自粤军成立入闽驻漳州开始,孙中山一直视粤军为主力军,视许崇智为左右手,倾注了大量精力。但当陈炯明叛变后,许崇智率东路讨贼军回师,却一败于潮、汕,再败于兴、梅,部队所余无几,声望一落千丈。此后东江作战多以滇军为主力,滇军亦以此向孙中山多所索要,对粤军甚为轻视,动以无赖机关嘲之,甚至派队缴械。1923年11月14日,孙中山为统一指挥作战,任命滇军总司令杨希闵为滇粤桂联军前敌总指挥。许崇智力劝孙中山取消此令,谓“反客为主,将来粤事不可收拾”。孙中山则斥之:“汝屡次败北皆由不听滇军指挥所致,且汝由漳州返旆时,若紧守潮汕,又安能令陈军据有地盘,活动至此?是其咎尽在汝一身。”事后孙中山为安抚许崇智,于11月23日命令取消东路讨贼军名义,任命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所有东路讨贼军所属全部,及广东讨贼军第四军,广东讨贼军第一、二、三师,高雷绥靖处,钦廉绥靖处,连阳绥靖处,虎门要塞,长洲要塞,海防司令等各部队,以及姚雨平、朱卓文、李天德、徐树荣、李安邦等所部,凡属于粤军范围,着统归总司令编练整顿,节制调遣。随杨希闵以前敌总指挥名义令许崇智将所属部队造册呈报,以便调遣。许崇智忿然于11月25日离粤赴沪。
(一)派系林立的粤军各部
粤军是一个多派系的军事集团,除叛乱的陈炯明系粤军外,归属于大本营麾下的粤籍军队分属于许崇智嫡系的东路讨贼军第二军,相对独立的东路讨贼军第三军李福林及第四军张国桢、中央直辖第二军黄明堂部,、广东讨贼军第四军梁鸿楷部及广东讨贼军第一师李济深部,魏邦平系的广东讨贼军第三师郑润琦部,地方民军出身的周之贞、林树巍、姚雨平、朱卓文、李天德、徐树荣、李安邦、何克夫、谭启秀等,派系众多,为了饷源防地经常争斗不已,矛盾不逊于主客军间之互相排斥。
1924年1月中旬时,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下辖三个军、12个旅、6个路,约1.7万人,分为许崇智嫡系、李福林系、张国桢系三部分。而广东讨贼军第四军(军长梁鸿楷),下辖3个师、3个独立旅、3个警备游击司令,约2.2余人,分为梁鸿楷嫡系、李济深系、魏邦平系、民军周之贞部四部分。由于许崇智嫡系部队仅约占总数的19%,整个东路军力量也逊色于广东讨贼第四军,众多民军派系和许亦无渊源,许崇智自然缺乏对整个粤籍部队的控制力。
表1 整编前粤军原存主要派系力量对比表:(注“比例四舍五入”)
李济深系 讨贼军第一师 11500人 27%
许崇智系 东路讨贼军第二军 8000人 19%
梁鸿楷系 讨贼第四军直辖 6000余人14%
李福林系 东路讨贼军第三军 6000余人 14%
张国桢系 东路讨贼军第四军 3000余人 7%
魏邦平系 讨贼军第三师 3000余人 7%
民军周之祯部 讨贼军第二师 1400人 3%
民军徐树荣部 东江缉匪司令 2000余人 5%
民军黄明堂部 中央直辖第二军 1000余人 2%
民军何克夫部 中央直辖第一混成旅 1000余人 2%
小计42900余人
1、东路讨贼军第二军(许崇智)部
属于许氏嫡系之东路讨贼军第一军(军长许崇智兼)原辖第一旅王懋功、第二旅陈得平、第三旅邱鸿钧部;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兼)原辖第五旅许济、第七旅陆学文、第九旅张民达部;在潮汕回师过程中受到重创,第一、三旅仅余少量部队,第七旅投奔陈炯明,旅长由莫雄接任并进行重编,第一军无形中瓦解,第二旅并入第二军。故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实辖4个旅,2个独立团等共8000余人。
表2:东路讨贼军第二军下辖部队一览表
第二旅旅长陈得平
第五旅旅长许济
第七旅旅长莫雄:第十三团温彦斌、警备第二团谢维屏
第八旅张民达/谭曙卿(代):、第十五团张和(代)、第十六团薛仰岳
第一独立团冯轶裴
第二独立团陆瑞荣
第一路司令吴铁城
第二路司令吴泽理
第三路司令梁士锋
第十二路司令邓耀 5月初结束
留江警备司令邓刚
警备司令李占先 5月初结束
暂编第一统领宋世科
2、东路讨贼军第三军(李福林)部
东路讨贼军第三军(军长李福林)原辖第九旅林驹、第十旅吴近、第十一旅袁德稚、第十二旅郑泳深部,回师失败后,将河南(广东珠江南岸地区)留守部队扩成3个旅:第九旅、第十旅、独立旅;1924年间又以第七、十一路分别改编为第十一、十二旅。故东路讨贼军第三军实辖5个旅等约6000余人。
表3 :东路讨贼第三军下辖部队一览表
第九旅旅长余定中:第十七团伍朝辅、第十八团罗东宸(驭)
第十旅旅长萧秉良/陈又山:第十九团陈又山/罗家驭、第二十团梁仪来
第十一旅旅长李群:第二十一团李群(兼)、第二十二团李林
第十二旅旅长黄日成:1个团
独立旅旅长李辉:第一团马毓藩、第二团李辉(兼)
第四路司令王若周
第十一路司令黄相
第四支队支队长朱广胜
梯团(梯队)司令李兆楠
护士团团长陈定平
3、东路讨贼军第四军(张国桢)部
东路讨贼军第四军(军长张国桢)部共三个旅,其中由在广东收编的武装编成2个旅;原第四师第一团扩编为第一独立旅、原中央直辖讨贼军广东攻城总司令所属改编为第十三旅;1924年1月海军陆战队改编第二独立旅,共约3000余人。
表4 :东路讨贼军第四军下辖部队一览表:
第十三旅旅长梁若谷:第一团卢超文、第二团彭冕旒
第一独立旅旅长杨锦龙:第一团林燊尧、第二团余鹰扬、第三团陈慎荣
第二独立旅旅长陈策:第一团陈锡乾、第二团徐天琛
4、广东讨贼军第四军(梁鸿楷)部
军长梁鸿楷,下辖3个师、3个独立旅、3个警备游击司令,约22000余人。
表5 :广东讨贼军第四军下辖部队一览表:
广东讨贼军第一师师长李济深 约11500人
第一旅卓仁机:第一团梁鸿林、第二团张弛
第二旅陈济棠:第三团邓演达、第四团缪培坤
独立团张发奎
补充团徐景唐
警卫团陈荃
第四军直辖 约6000余人
第一独立旅梁振楷:第一团徐文辉、第二团蔡炳南、第三团陈敏聪
第二独立旅徐东海
第二独立旅(后)陈锡乾
中央直辖第四独立旅张振武:第七团彭在田、第八团徐明淑
第一警备游击司令伍周平
第二警备游击司令梁翰昭
第三警备游击司令邝豪光
广东讨贼军第二师师长周之桢1400人
第三旅周之桢(兼)/萧组:第五团张我东、第六团黄某
第四旅陈照和:第七团、第八团
广东讨贼军第三师师长郑润琦 约3000余人
第五旅李雄伟/巫琦:第九团何彤/周汉铃、第十团王熙文/麦翰文
第六旅张祖荣:第十一团刘壮/何彤、第十二团林敏雅
(二)许崇智审时度势,肩负重任慨然返粤
在许崇智未离粤之前,粤籍将领即已感受到滇军压力而力谋团结,待许氏被迫离粤后更迫切希望一致对外。当时粤籍将领约分两派:一为拥许派,以张民达、莫雄、李福林等部为主力;一为拥梁(鸿楷)派,以李济深、卓仁机等部为中坚;郑润琦与梁派较为接近。但梁派酝酿倒许期间,曾得各方警告:粤军苟再无最高统帅,恐各部不久必受客军编配,届时当悔之无及。粤军各将领自审除许崇智外确无人具统一粤军之资格,因此当许氏离粤,粤军群龙无首时,乃改变态度,转而联电许氏表示支持,并请早日回粤就职。时孙中山亦一方面深感深感客军势大欺主,滇桂军的跋扈已失去控制;一方面深恐发生大规模排斥客军风潮,逼使滇军与陈炯明合作,因此派廖仲恺、胡汉民赴沪劝导许氏返粤,颇欲任命许氏以粤军总司令兼省长。
此时的许崇智因滇桂军已控制了广州局面,而粤军势弱且互不统辖各自为政,故一直以足疾为名蛰居上海,并观察时局,虽孙中山及广东要人多次催促其返穗,他仍拖延不就。2月16日,孙中山电许崇智谓“陈军早一日铲除,粤局早一日奠安,电至速来”。 2月下旬,孙中山以正宜乘此时机从速结束粤局军事,俾得早日进行北伐,再次电促许崇智早日返粤;2月29日,许崇智由沪抵粤,随即又返沪。4月16日,孙再电促许崇智返粤。
4月,东江战事再起,梁鸿楷召集粤籍将领郑润琦、张国桢、杨锦龙、林若时、梁若谷等商讨对策,决定联名致电许崇智,请其出面主持。许氏面对此情势,提出五项要求:(1)愿回粤任粤军总司令,统一整理粤军;(2)让蒋介石为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3)所有粤军驻防各地之财政交粤军总部统一整理,以六个月为限。整理完竣,归还中央;(4)广东省长请任胡汉民;(5)广东兵工厂交粤军总司令部管辖。上述要求大部分得到孙中山许可,唯“广东兵工厂交陆军部管辖较妥,可免滇桂军反感”。
许总司令在沪迭接大元帅电促返粤,并接东路各高级将领赴沪劝驾电讯,且近以湘军在粤势力,较诸滇军,不相上下,湘滇不睦,可与湘军携手,以压制滇军,故偕同蒋介石乘船启行。4月20日,许崇智返抵广州;5月3日,蒋介石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5月20日,许崇智就粤军总司令职。
孙中山为表示对许氏之礼遇,饷械方面先筹拨粤军,再接济客军;驻防方面,粤军驻防城市重要地区,任保护治安之责,客军则一律调至前线;此外还予以许氏监视客军行动之特权。显然孙中山已知客军之不足恃,深切期望许崇智能“艰苦奋斗,毋负众望”。
于是许崇智在孙中山大力支持下,欲藉统一粤军军权以团结粤军,以粤人治粤排除客军,并冀图以统一财政解决广州政府财政困难。
待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