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国民革命军军史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建国粤军演变及其在国民革命军形成中的跌宕(五)
来源:公众号:粤桂民国历史探微   2025-04-25 10:11:35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奖章

陈济棠

陈铭枢

余汉谋

  (三)“廖案”的突发及建国粤军的瓦解

  国民政府成立后,许崇智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军事部长兼广东省务会议主席、军事厅长及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职,一时权势显赫,俨然与汪精卫、廖仲恺并列成为政府领袖之一。

  客军既去,粤军认为旧时被滇桂军把持的特权理当由己坐享,无不“弹冠相庆”。于是粤军控制所有东西两江之富庶县属,包庇烟赌、截留税收,日以争权夺利为能事,“一切的一切与滇桂军反动统治时代一模一样”。正当粤军势力日形膨胀之时,国民政府欲大刀阔斧完成统一军、财、民政,其中尤以廖仲恺主张“财政统一”、“军需独立”最力。

  粤军派系原本复杂,其中梁鸿楷、张国桢、郑润琦等部素非许氏嫡系,深恐终将不为许部所容。时蒋介石正大力主张彻底整军,主张“去芜存精”、“去恶留良”,然后“勤以训练、厚以教养、严以军纪,指导之以主义及政治观念”,务必在三个月内“将广东境内之残逆一律铲除”,否则“英必以全力助陈逆,谋死灰复燃”。因此“廖案”发生前之三四个星期,“党军解散不法军队”之流言极为盛行,并谓廖仲恺为主动者之一。廖仲恺统一财政及提携校军,大大妨碍了粤军权力之扩张,蒋介石之军队整编主张又使部分粤军心不自安,于是粤军诸将领乃与右派联合。事后汪精卫曾指出:‘他们实因为要保持往日割据地盘、霸收税项这种势力,如今视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将要实行军事统一、财政统一,他们骄兵悍将的命运就要完了,所以……。”胡汉民则认为“被打倒的军队不平,未被打倒的军队不安,由军阀之不平与不安,便造此轩然大波”。

  1.突发的“廖案”,许崇智有口难辩,黯然下野

  1924年8月20日,广州国民政府左翼领袖廖仲恺突遭暗杀,刺客陈顺当场被捕,不久死亡。此事许崇智事先并未参与,事后也积极查证凶手。但因部下将领多有参加,此事被蒋介石利用,乘机将许崇智逐出广州,并顺势将建国粤军瓦解。

  国民党右派分子朱卓文、胡毅生起初准备暗杀廖仲恺,但在“廖案”前已中止暗杀计划。朱卓文谈及此事,谓“国共合作后,…惟余等一般老同志,在广州南堤有一俱乐部,名曰南堤小憩,余蹴居其间,大家对此赤焰甚为切齿,后来众意为抽薪止沸计,决议歼其渠魁,习知俄顾问鲍罗廷、嘉伦与汪精卫、廖仲恺等,每日必集东山百子路鲍公馆会议,乃密遣死士伺机以炸弹机枪袭击之,务使群凶同归于尽”。“下手前一日,余诚起义诸死士,当熟勘地形,以利进退。讵此辈血气之俦,于东山茶寮中,竟将此谋洩闻于卫戍部某侦缉员,某急上闻。时吴铁城任卫戍司令,闻讯大惊,即以电话向余诘询,严责顾全大局,切勿使伊为难,反复以公私情谊相劝止。余以事既如此,知不可为,遂亦作罢”。

  省港大罢工给港英政府以沉重打击,香港政府动用二百万元巨款利诱广州的反动分子来暗杀廖仲恺,倾覆广州国民政府,打击罢工活动。香港政府先将巨款交与陈廉伯,由陈再交某烟草公司汇来省城。在此资金诱惑下,一批粤军将领决心倒廖,包括魏邦平(粤军粮食维持会会长)、梁鸿楷(军长)、杨锦龙(旅长)、梁士锋(警备司令)、张国桢(驻汕粤军总部行营主任)等决举魏邦平为领袖,主持倒廖。张国桢供称“两星期前,魏邦平、梁鸿楷、杨锦龙、梁士锋曾在他家商议,如何推倒国民政府”

  具体实施方案系“廖案”前几天在澳门新海珠酒店内布置,由黄福芝(原广州警察局侦探队长)主使,使黄鸡运动陈顺(花捐局稽查,粤军南路司令部军事委员)、吴培、冯灿、梁博(广州公安局侦缉)、黄基等人,允事毕送万元。

  “廖案”发生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举行紧急联席会议,确定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3人组成“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控制局势和处理“廖案”。

  8月20日晚,会议正进行时,粤军第一军军长梁鸿楷在会议室外对公安局长吴铁城说:“听说廖仲恺之死完全因为主张共产。朱卓文如果是为了反对共产而打死廖仲恺,怕什么不敢承认?承认出来,看看有没有人替他帮忙。请你告诉特别委员会三位,此案还是松一点好。”

  8月22日,特别委员会侦悉,文华堂胡毅生等人连日在魏邦平家开会,行动异常。

  8月23日,粤军第三军军长李福林向特别委员会检举胡毅生,称胡毅生曾在他面前挑拨“党军”与“福军”关系,并带来一位人证检举称“8月初间,曾在文华堂亲眼看见,并亲耳听见朱卓文和林直勉坐在一起,口口声声说非杀廖仲恺不可。”并称一个月前(7月间)粤军将领李福林、魏邦平、梁鸿楷、梁士锋、张国桢、杨锦龙等曾在广州河南大塘召开会议,内容主要是“反共”和“推翻许崇智、蒋介石,重组政府”。特别委员会因之认为,此案关系甚大,决定逮捕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等。蒋中正并主张,“不当只拿文华堂几个无聊政客,而且要剪除谋叛军队。”

  8月24日,中国国民党党军司令蒋介石在“未曾商准许总司令”情况下,宣布就任广州卫戍司令,立即宣布广州戒严。派何应钦率领党军第一、二师担任市区警戒任务,进驻制高点观音山,并担任长洲岛和沿海的警戒,着手逮捕涉嫌建国粤军将领及解除其武装。具体部署是:第一团包围粤军驻在西关一带的梁鸿楷部,逮捕梁鸿楷等人;第二团会同湘军监视北江的川军;第三团包围广州东关粤军总司令部,监视许崇智;党军第二师之一部会同党军第三团解决驻在石牌的粤军杨锦龙、梁士锋、张国桢部,第二师另一部对虎门东莞一带警戒。先将张国桢、杨锦龙逮捕。24日晚上参加会议的莫雄被许崇智委任为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受命去收缴第一路警备司令梁士锋和第八旅杨锦龙两部武装;后又受命将建国桂军第一师林树巍部(不含袁蝦九旅)缴械解散。另外,驻江门的梁鸿林旅长也受命率部将卓仁机第十二旅缴械。

  后在苏联顾问鲍罗廷干涉下,许崇智被迫同意拘捕梁鸿楷。8月25日,许以开会为名,召梁鸿楷、招桂章、杨锦龙、郑润琦、梁士锋等人至粤军总部,当即予以拘捕。

  8月25日拂晓前,各部都顺利完成任务,将梁鸿楷军司令部、杨锦龙旅司令部、梁士锋警备司令部驻省办事处、林树巍师后方办事处等完全缴械,还逮捕了林直勉、谭启秀、招桂章等粤军将领,魏邦平、林树巍、朱卓文、胡毅生等人闻讯逃往香港。林直勉供称香港方面支持推到廖仲恺,“有两百万元的帮助”;并指认伍朝枢、吴铁城、傅秉常、朱卓文、邹鲁、胡毅生等参与倒廖。当时,鲍罗廷、何香凝主张公布林直勉的供词,并逮捕伍朝枢等有关人物。而汪精卫认为涉及太广,恐根本动摇国民政府,遂作罢。后张国桢、杨锦龙、梁士锋3人于10月12日被处死。

  8月28日,军事委员会第21次会议决议,成立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四军及第一至十二师。分别为第一军辖第一、二、三师;第二军辖第四、五、六师;第三军辖第七师;第四军辖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师。另准备将攻鄂军程潜部改为独立师。议决特任蒋中正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谭延闿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朱培德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许崇智兼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

  9月1日,军事委员会又决议成立国民革命军第五、六军及第十三、十四师。第5军辖第十三、十四师,第六军辖原属第四军的第八、九师。

  9月2日,军事委员会召开第22次会议。9月3日,军事委员会会议追认并公布许崇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福林为第五军军长、李济深为第六军军长。但内部仍用旧番号。计划:

  第四军下辖第十师(师长徐汉臣)、第十一师(师长莫雄)、第十二师(师长梁鸿林);

  第五军下辖第十三师(师长李群)、第十四师(师长练炳章);

  第六军下辖第八师(师长陈铭枢)、第九师(师长陈济棠)。

  2.建国粤军或遣散或改编,与党军的纠葛终落幕

  在初期追查“廖案”嫌疑的行动中,许崇智并未受到牵累,仍被推举为特别委员会委员。但“廖案”发生后,许崇智虽向自己的将领和部队开刀,并未让自己脱离困境。鲍罗廷称“无论如何要排除许崇智”,“不是革命将领”,“我反对他是因为他一会儿暗地里同农会作对,一会儿公开反对农会…在广东农民与豪绅之间发生的战争中,他和他的军队始终站在豪绅一边”。许崇智的地位急转直下。

  9月18日,汪精卫以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授权蒋介石全权处置粤局。蒋介石即宣布广州全市戒严,以“解决反革命各军”,并派第一军第二师第二团包围了许崇智私宅。夜,蒋伯诚奉蒋介石之命带信给许崇智,劝其暂离粤境。该函指责其把持财源,阻扰军政与财政改革,“廖案发生,阴谋暴露,而害党叛国者,均为吾兄所部,而吾兄不引咎自责,幡然悔悟,知人之不明,用人之不当,竟酿成此巨变惨剧,岂不可痛”,“空谈革命,口是行非,信用已失,名誉扫地”,“兄不如暂离粤境,期以三月师出长江,还归坐镇”。

  许崇智即派人送信给驻东莞、增城、宝安一带的四师许济部和第二师莫雄旅(已宣布改编为第四军第十一师),要他们率师回广州相救,但送信人不知所终。

  许崇智的粤军主力有4个师。粤军第一师李济深部,与许崇智没有历史渊源,驻西江,已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粤军第二、三、四师驻东莞、增城、宝安一带。针对粤军第四师许济部早被蒋介石通过第一军二师师长王懋功去联络第四师第七旅旅长陆瑞荣,再由陆瑞荣联络第八旅旅长谭曙卿,最后由陆、谭两人联络补充旅长卫立煌,以师长和副师长职位许诺给谭曙卿和陆瑞荣,控制了3个旅长,将师长许济架空;粤军第二师是原张民达旧部,莫雄代师长。蒋介石要应付的主要是驻东莞增城一带的原粤军第二师第三旅莫雄部(即第四军第十一师,另第四旅张和部驻惠阳淡水)及粤军第三师郑润琦部。

  9月20日,蒋介石派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前往东莞,包围了粤军第三师郑润琦部,将师部和1个团缴械,另2个团逃出投奔石龙莫雄;然后派出1个团和谭曙卿、陆瑞荣分别带领的粤军第四师第七、八旅一起前往石龙解决莫雄部。深更时分,许济部第四师及一团黄埔军包围了石龙,莫雄派所部温团长前往交涉,温带回了许崇智的命令:“查东莞之第三师,石龙之第十一师同是反革命军队,一律就地缴械遣散。”莫雄遂同意缴械,本人离开。

  在解决了莫雄和郑润琦部后,蒋介石派第四师参谋长蒋伯诚在黎明时给许崇智送去了亲笔信。许崇智见大势已去,遂提出辞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立即批准。9月20日晚,在陈铭枢陪同下,许崇智启程离粤赴沪。

  9月20日,政治委员会议决:准予军事部长兼粤军总司令、财政监督许崇智卸职。国民政府令:许崇智请假赴沪养病,着谭延闿署理军政部长;粤军总司令部收束事宜,由该军参谋长蒋介石办理;任命潭曙卿代理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师长,暂归第一军军长蒋介石指挥;关于东莞、增城、宝安一带之军队,统归蒋介石分别处理。

  之后汪精卫、蒋介石发布消息称许崇智之离职是因“所部迭次谋叛,上无以对党对政府,下无以自解,异常愤慨。且患有脑病,因是剧发,故有赴沪养疴之意”。

  许崇智所部建国粤军曾拥有4个师、11个独立旅、1个警卫军、若干警备司令,共4万多人。经过廖案一场风波,不但许崇智本人被驱逐,其部队亦多被并吞,粤军总司令部亦被撤销。许崇智前往上海后,蒋介石进一步整肃粤军,成功“收束粤军一切事务”。随着建国粤军的瓦解,蒋介石逐渐成为国民党内最大的军事实权派。

  9月22日,粤军第四师改编为第一军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副师长陆瑞荣,下辖第七团(谭曙卿)、第八团(陆瑞荣)、第九团(卫立煌)、补充团(张我东)。

  9月2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将第六军改为第四军,撤销第六军番号。10月1日,第四军正式成立,由建国粤军第一师和第十三旅等部队扩编。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下辖:

  第十师 ,由第一旅(不含第一团)扩编而成,师长陈铭枢,下辖第二十八团蒋光鼐、第二十九团孙绳、第三十团戴戟;

  第十一师,由第二旅和补充团合编而成,师长陈济棠,下辖第三十一团余汉谋、第三十二团邓世增、第三十三团黄镇球;

  第十二师,由第十三旅加缴械的卓仁机部扩编,师长梁鸿林,下辖第三十四团冯敦尧、第三十五团梁翰昭、第三十六团梁休年;

  第一独立旅,由第一旅第1团扩编而成,旅长张发奎,下辖第一团朱晖日、第二团黄琪翔。

  第二独立旅,由原独立第十一旅改编而成,旅长余鹰扬,下辖第三、四团。

  第一独立团,由原第一独立旅陆兰培部改编而成,团长陆兰培;

  第二独立团,团长云瀛桥。

  旋第二师第四旅张和、第二独立旅余鹰扬及独立第一团冯轶裴部被改编为东征军第一、二、三支队,东征后被缴械分别编并。

  第十二师师长梁鸿林因兄长梁鸿楷被扣,于10月18日叛变投入邓本殷旗下。国民政府明令取消梁部第十二师番号。11月21日,国民政府宣布将张发奎第一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师长陈可钰(兼),副师长张发奎,下辖第三十四团叶挺、第三十五团朱晖日、第三十六团黄琪翔。

  至此,许崇智建国粤军除被缴械、消灭外,全部被改编完毕。

  表12:建国粤军改编、缴械统计表

  处理方式 原番号 原主官 原 辖 新番号 新团数

  缴械解散

  第二师第三旅莫雄 3个团 / /

  第三师郑润琦 4个团 / /

  独立第九旅杨锦龙 2个团 / /

  独立第十二旅卓仁机 2个团 / /

  第一警备梁士锋 1个团 / /

  第五师张国桢 4个团 / /

  因叛被歼

  独立第十三旅梁鸿林 3个团 / /

  被合并

  独立第十四旅何克夫 2个团 / /

  缩编

  第二师第四旅张和 2个团 改第一军第十四师第四十团 1个团

  独立第一旅陆兰培 2个团 改第四军第一独立团 1个团

  独立第十一旅余鹰扬 2个团 改第一军第十四师第四十一团 1个团

  改编

  第二师新编团叶剑英1个团 改第一军第二十师第五十九团 1个团

  第四师许济 6个团 改第一军第三师 4个团

  第六警备梁翰昭 1个团 改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1个团

  第三军李福林 8个团 改第五军2个师 8个团

  第一独立师吴铁城3个团 改第六军第十七师 3个团

  潮梅军罗翼群 1个团 改第六军第十八师第五十三团 1个团

  警卫团冯轶裴 1个团 改第一军第十四师第四十二团冯轶裴 1个团

  扩编

  第一师第一旅陈铭枢2个团 扩第四军第十师 3个团

  第一师第二旅陈济棠3个团 扩第四军第十一师 3个团

  建国粤军原有部队约53个团,其中被缴械、歼灭合并的有21个团,其余32个团经过缩编、改编、扩编,最后编入国民革命军共28个团,计第一军8个团、第四军8个团、第五军8个团、第六军4个团。派系林立的粤军经过两年的跌宕,原来的许崇智系、梁鸿楷系、张国桢系、郑润琦系及民军各部纷纷瓦解,仅存留下李济深系、李福林系,剩余一部分被蒋介石第一军编并吸收,另一部编入第六军程潜部。

  结语:“粤人治粤”曾经是广东社会普遍推崇的政治治理方式,而建国粤军作为承载这个使命的军事集团,却因自身革命性不足,在无法阻挡的“党治”浪潮里卷入了政治争斗旋涡,最终瓦解。但其所属部队依然活跃在革命的征途中,在即将拉开的北伐大幕中粤军军人们归编于“国民革命军”旗号下,毅然投身其间,把革命的浪潮从广东席卷中国大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