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在其革命生涯中,在不同时期,他的安全保卫工作主要由革命党人、华侨、武术家、专职部队几类人员负责。绝大部分曾经担任过孙中山警卫工作的人员,都感召于其革命理想及人格魅力而保持了长期忠诚,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卫士的称呼各异,如“卫士”“贴身侍卫”“卫队长”“侍从武官”“侍从副官”等,其籍贯则以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籍最多,因敬仰而护卫孙中山的其它地方人士亦不在少数。
一、早期革命时期的孙中山警卫人员(1894-1911年)
孙中山早期革命时期的个人安全主要依赖忠诚的革命同志担任。
1894至1896年间,林伯长随从孙中山先生在东南亚一带联络各路反清志士,筹集革命资金。此间为保护孙中山完成革命大志,经历了无数次生死决斗。其中最为惊险的一次是遭到清廷杀手的围捕,林伯长背负孙中山先生跳过围墙才得以脱险。
[林伯长]又名林兵,外号“兵头”,广东省人。少年时,随梁赞所传古劳弟子黄华三学习偏身咏春及扇面三点半棍。1894年末,林兵到安南(今越南)谋生,遇见了孙中山先生,成为了孙中山先生身边的贴身保镖,并改名林伯长。其后,他志向参加革命。后成为孙中山贴身保镖。后林伯长厌倦了枪林弹雨的生活,辞别了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屡次托人请林伯长出山,林都婉言谢绝。
1904年春,孙中山以洪门“洪棍”的身份前往美国宣传革命,发动华侨。洪门致公堂司徒美堂邀请孙中山住进自己家里,两人一起生活了五个月,外出时司徒美堂则是孙中山的保镖。
[司徒美堂](1868-1955年),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广东省开平县人。1885年加入洪门致公堂,著名的美洲华侨领袖。1880年3月赴美谋生,1885年加入“洪门致公堂”(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总统前,曾在该堂当法律顾问)。1904年,孙中山赴美活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后,司徒美堂多次发动筹款,支持国内的革命。为支持抗日,司徒美堂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45年,在美国组建中国洪门致公党,并担任全美总部主席;1948年,司徒美堂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支持中国致公党的复建,并与陈嘉庚先生作为两大华侨代表回国共商建国大业,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1955年5月8日,病逝于北京。
司徒美堂
1905年孙中山组织同盟会,开始了武装反清的斗争。在日本期间,武术家杜心武、王润生担任孙中山保镖。其时,慈禧太后派宦官张某赴日,秘密收买日本浪人刺杀孙中山,被杜发觉后将张某杀死。又一次,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柳亚子等在东京牛町区若宫町开会,清廷驻日使馆派刺客伺机暗杀,杜将鬼鬼祟祟的三名华人打倒,收缴手枪。
[杜心武](1869-1953年),名慎魁,号儒侠,又作杜心五,湖南省张家界人,中国著名武术家。从小师从四川奇人徐矮子,得自然门法真传,后云游滇桂川黔等地遍访名师,博采众长。早年做过镖师,威震四方,被誉为“南北大侠”。1904年夏,赴日本求学,先在东京百科学校补习日文,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科,与吴玉章同学。1905年经宋教仁、贾振介绍加入同盟会,并担任孙中山保镖;1908年回国。1912年任农商、农工部部员,河南彰德府农商直属第二农事试验场会办、第一农事试验场计正兼农事传习所教授。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暗杀后,杜愤而辞官,隐身江湖,当了青红两帮“双龙头”。1953年7月8日病逝于长沙。
杜心武
[王润生](1880-1941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早年师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习文练武。后拜名师何延广学武术。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书院学习,研究日本柔道。曾将柔道名家田野清太郎摔倒三次,被誉之为“拳王”。同年加入同盟会,曾为孙中山先生保镖。1912年回国。后受聘第一军,出任军法官。1913年再渡日本,考入帝国大学体育系。1915年回国,在北京从师于吴鉴泉习太极拳。1916年冬在上海击败俄国大力士多维诺夫斯基。后担任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明德中学、长郡中学等校体育教员,南京行政院参议员兼教太极拳;1928、1932年担任过全国武术考试及湖南举办的全省第二届国术考试评委。1937年应湖南大学之聘,担任体育教授兼授拳技。1938年10月,随湖南大学迁往辰溪,1941年夏日军轰炸湖南大学辰溪分校时,不幸被击中,重伤身亡。
左三为王润生
孙中山亡命海外,在日本、南洋、美洲鼓吹革命时,有些华侨青年也主动担当起孙中山的护卫工作。如郑卓、陈兴汉、刘汉华、刘金华等。
[郑卓]广东省香山县人,1897年加入兴中会。因身体好,功夫好,通晓英文、法文,亦会开汽车和轮船,成为孙中山的侍卫。后一直当侍从武官。
[陈兴汉]广东省香山县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孙中山组织武装起义时担任贴身保镖和得力助手。1912年被聘为临时大总统秘书。
[刘汉华]广东省香山县人,美国华侨,1910年在旧金山加入同盟会。孙中山在美国演讲,刘必追随左右保护。1915年回国参与驱龙起义,后为孙中山卫士,国民政府中将参议。
[刘金华]美国华侨,1911年在美国三藩市加入同盟会。孙中山在美国演讲时,常怀枪追随左右保护。
1911年初,孙中山访问加拿大,洪门致公堂为孙中山提供严密保护。其中谢秋是在加拿大旅行时的贴身保镖。在访问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地,宣传革命、筹措经费时,得到了当地洪门成员的积极支持。“域多利埠(即维多利亚)致公堂当时虽无总堂之名,而实际上则为全加洪门之所宗仰。后又决议委派谢秋随护孙文遍游全加各埠,月薪六十元。”
在当时,致公堂获得有人要刺杀孙中山的消息,加强了保卫工作。《致公堂复国运动史》记载道:“……保皇党势力尚盛,风传该党员卢某拟狙击孙文,致公堂为慎重计,将委黄沾、黄沛霖、马大宗、陈秤四人怀手枪日夜轮流守护,以防不测。”
右下角是谢秋
1911年4月,孙中山展开海外演讲,经过纽约、旧金山、温哥华后前往卡尔加里,科恩经介绍担任保镖。孙中山一行从加拿大西岸出发,经中部到达东部城市多伦多,接着又前往美国芝加哥、纽约、波士顿等地,从3月中旬至5月底,历时两个多月,陪同抵芝加哥后离开。
[马坤](1889-1970年),原名莫里斯•科恩(Morris Cohen),是原籍波兰的犹太裔英国人,后移民加拿大。参加兴中会,为当时兴中会唯一加籍会员。1911年4-5月,孙中山在美国期间担任保镖。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后,来到上海莫利爱路29号孙中山寓所,请求继续担任孙中山保镖,永远追随,被孙中山委任为上校副官,并取中文名字“马坤”,因其携带二把枪,被西方侨民称为“双枪科恩”,孙中山过世后继续担任宋庆龄的护卫。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后,时在香港的科恩被拘押,1943年底获释回纽约。1966年11月人民大会堂举办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马湘、马坤受邀参加,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接见。1970年病逝。宋庆龄为其墓碑题字“马坤先生之墓--宋庆龄”。
马坤(莫里斯)
红圈是莫里斯
莫里斯和蒋介石
莫里斯与毛泽东主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