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22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22军
一、川军赖心辉部组成的第22军
该军前身是川军第1军(四川边防)改编而成。1926年8月,川军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影响西,纷纷易帜响应。8月13日,川军第1军军长赖心辉与刘湘等联合通电讨吴,并宣称愿出师参加北伐(实际没有参加北伐作战)。同年秋,赖心辉命驻武汉代表张笃伦专程前往谒见蒋介石,表示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并参加北伐。10月,国民政府将原川军第1军赖心辉部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2军,赖心辉任军长。下辖:第1师,张延生任师长;第2师,李剑鸣任师长;第3师,范子英任师长。1927年3月,该军奉命参与并制造了四川境内的“三三一”惨案,杀害了四川境内的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步学生、工人等。同年4月至6月,该军参加了赖心辉为总指挥的川黔联军,对泸州起义军进行“围剿”作战。1928年,该军先后参加讨伐第20军杨森之战和四川同盟军临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讨伐刘湘的作战。在讨伐刘湘部的作战中,该军被出兵增援刘湘的第24军刘文辉部打垮后,完全丧失了四川防地,被迫退至贵州赤水进行休整,并收编了黔军罗启疆、车鸣翼等部。
1929年冬,赖心辉乘郭汝栋部援鄂出川之机,率部由贵州境内进驻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一线,迅速发展扩充部队8个师。分别由马昆山、张英、杨铭、向成杰、罗启疆、车鸣翼、周燮卿(称独立师)、李雅材(称教导师)任师长。1930年5月,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发起反蒋的中原大战后,该军奉蒋介石的命令,出川后驻防鄂西。在此期间,赖心辉将原辖部队统一整编为5个师。第1师,马昆山任师长;第2师,张英任师长;第3师,杨铭任师长;第4师,罗启疆任师长;第5师,向成杰任师长。同年6月,赖心辉被免去军长职,该军番号被撤消,原下辖第1、第2、第3师改编为新编第11师,赖心辉任师长;第4师改编为暂编第19旅;第5师改编为新编第7师。
二、湘军谭道源部组成的第22军
该军前身是湘系军队谭道源部。1930年底,国民党军为加强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围剿”力量,将湘系所属第2军谭道源部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2军,隶属于鲁涤平的第9路军。谭道源任军长,下辖第18师,张辉赞任师长;第50师,谭道源兼师长。该军组建后,奉命参加了对红一方面军的第1次“围剿”作战。在此次“围剿”作战的龙冈战斗中,第18师被红军全歼,师长张辉赞被俘。1931年3月,该军以原第18师残存的第54旅为基础重建第18师,朱耀华任师长。该师所属两个旅,分别由易振湘、喻镜渊任旅长;第50师,谭道源兼(后岳森、成光耀)任师长,该师所属两个旅,分别由彭璋、朱刚纬任旅长。1932年4月至1934年10月,该军在中央苏区多次与红军作战,先后参加了对中央红军的第2次“围剿”作战,对赣东北苏区红军的“围剿”作战、对中央苏区的第5“围剿”作战和对湘鄂赣苏区实施大规模的“清剿”作战等。
1937年8月,该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在此次会战中,奉命坚守大场地区的阵地,顽强坚守,伤亡严重。10月26日,大场阵地被日军攻占后,第18师师长朱耀华自杀殉职。第50师师长成光耀在此次会战后调离该师,张琼继任第50师师长,率部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此后不久,由于该军在上述会战中损失惨重,无力补充,该军番号被撤消。
三、陕军井秀岳部组成的第22军
该军前身是陕军井岳秀部。1928年,井岳秀所部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党军第86师,井岳秀(后由高双城)任师长。1938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加强西北地区的防御力量,将第86师扩编为国民党军第22军,部队奉命驻防陕西榆林地区,隶属第21军团。高双城任军长,下辖第86师,高双城兼任师长。1939年1月至12月,该军隶属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时,奉命参加了阎锡山发动的“晋西事变”。在此期间,该军除原辖第86师外,先后新扩编了伊东游击纵队,姜占魁任司令;骑兵第6师,左世允任师长。1943年10月,左世允升任副军长,胡景通继任骑兵第6师师长。1945年1月,高双城病故后,左世允继任军长。同年,骑兵第6师被裁减。
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该军隶属晋陕绥边区司令部。同时,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直属新编第11旅转隶该军,曹汉杰任旅长。此时,该军下辖:第86师和新编第11旅。1947年,该军在西北战场上多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先后参加了榆横战役和第2次榆林战役等。1948年上半年,该军在进行整编时,奉命将新编第11旅扩编为新编第11师,张云衔任师长。此次整编后,该师奉命由榆林移防包头。同年12月30日,新编第11师在绥西地区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大部。此次作战后,新编第11师余部改编为第228师,杨仲璜任师长,率部回防包头。1949年5月29日,该军军部及第86师,在军长左世允的率领下在榆林起义,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同年9月9日,第228师在包头参加了董其武领导的甘肃绥远起义,被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
【国民革命军第23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4个第23军
一、川军刘成勋部组成的第23军
该军前身是川军刘成勋部。1926年10月,国民政府将川军刘成勋第3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3军,刘成勋任军长。下辖:第1师,刘国孝任师长;第2师,陈鸣谦任师长;第3师,孙涵任师长;军直辖边防军羊清泉、贺中强等部。1927年初,该军于第21军刘湘部联合为发起倒刘(刘文辉)之战时进行整编,将所属部队统一改编为第1、第2、第3、第4师。同年6月上旬,刘文辉所属第24军兵分三路向该军防区发起攻击作战;一路由双流向新津进攻;一路由重庆、大邑向邛崃进攻;一路由眉山、丹棱向名山、雅安进攻。当第24军发动进攻后,该军军长刘成勋指挥部队陆续退出彭山、双流、丹棱、大邑,向新津、邛崃集中,一部在石桥场后方擦耳岩一带向蒲江退却,被第24军击溃。与此同时,在刘文辉的策反下,该军第3师副师长杨芳毓、第2师副师长羊仁安、边防部队司令孙涵也公开通电,宣布与第23军脱离关系,投靠刘文辉。在此情况下,第23军已经名存实亡。6月29日,刘成勋被迫通电下野。至此,刘文辉将第23军及其防区全部兼并。
二、川军刘存厚部组成的第23军
该军前身是川军刘存厚部。1927年6月,刘成勋的第23军被刘文辉吞并后,第23军番号暂时空缺。1928年初,国民政府为加强四川达县、宜汉、城口、万源地区的军事统治力量,以川军刘存厚部为基础重新组建第23军,刘存厚任军长,刘邦俊任副军长。下辖:第1师,刘肇华任师长;第2师,廖辰任师长;军直辖第1、第2独立旅。1929年初,该军增编第3师,魏邦文任师长。同年5月12日,在中共四川省委万县特别支部领导下,万源、宜汉、城口三县边境发动了武装起义后,刘存厚即任命该军第2师师长廖辰率领所属第3、第9团和骑兵团,对川军起义武装发动“围剿”。1930年7月,该军第2、第3师出兵陕南,占得镇巴、西乡、城固、洋县、汉阴、石泉、沔县蹬个县。同年10月,杨虎城入主陕西政务后,命其师长孙蔚如出兵陕南,该军所部撤回四川。1932年,该军与邓锡侯、田顺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等部追随刘湘,结成了反刘文辉的联盟。同年10月,“二刘”争夺四川统治权的混战开始后,刘存厚虽参与了刘湘反刘文辉的联盟,但仍驻守原地,并未参加作战。
1933年2月,该军奉命参加了对川陕苏区和红军第4方面军的“围剿”作战。同年3月至10月,该军在与红军第4方面军的多次作战中遭到重创。10月28日,刘存厚因指挥作战不力被蒋介石下令“撤职查办”。副军长刘邦俊代理军长后,按蒋介石的指令,率领该军联同其他川军继续对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作战。在此次围攻”作战中,该军在第6路的编成内,在进攻万源、城口等作战中,被红军第4方面军消灭大部。同年底,该军番号被撤消,所部被刘湘的第21军吞并,改编为第21军第150师。
三、川军潘文华部组成的第23军
该军前身是川军刘湘所属一部。1933年底,刘存厚的第23军被刘湘的第21军吞并后,第23军番号暂时空缺。1935年10月,国民政府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对川军进行整编时,将刘湘所属的第21军扩编为第21军、第23、第44三个军。其中,将原该军第5师、教导师和边防第2路等部合编组成第23军,潘文华任军长,杨炽任参谋长。原教导师改编为第144师,杨国桢任师长,该师所属第1、第2、第3旅,分别由章安平、石照益、蒋尚朴任旅长;原第5师改编为第148师,陈万仞任师长,该师所属第13、第14旅,分别由达凤岗、潘左任旅长;边防第2路,穆肃中任司令。此次整编后,潘文华任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在同年10月至1936年上半年,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指挥该军参加了堵截红军第1方面军四渡赤水的作战和阻止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的作战。在上述作战中,该军被红军歼灭3个旅,被俘近2万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军驻守成都地区,处于休整和训练期间。在此期间,该军新增编第167师,杨国桢兼任师长,该师所属独立第15、第16旅,分别由穆肃中、黄岗任旅长。此时,该军下辖第144、第148、第167师。同年9月,该军第144、第148师出川参加抗日战争,第167师留驻四川梁山。11月下旬,该军在到达广德、泗安时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在此次遭遇战中,军长潘文华率部奋勇阻击,击退日军多次进攻,缴获汽车20多辆,机枪10多挺,迫击炮10余门,获得初战胜利。但在其后日军集结重兵的反击作战中,该军官兵伤亡很大,部队受到严重损失。1938年6月,潘文华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兼第25军团长后,第148师师长陈万仞继任该军军长。1939年初,国民党均等进行整编时,该军番号和所属部队被裁减。
四、第35军一部组成的第23军
该军前身是晋军阎锡山所属第35军一部。1940年3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在山西方向的军事防御力量,一晋军第35军第73师为基础组成第23军。刘奉滨任军长。下辖:第73师,刘奉滨兼任师长,师下属第196旅、独立第旅。1941年3月至1942年底,国民党军进行局部编制调整时,梁春溥任军长,武玉山任副军长。下辖:第73师,高卓之任师长;原第196旅扩编为暂编第39师,鲁应禄任师长;原独立第2旅扩编为暂编第40师,郭熙春任师长。在此次整编后,该军驻防在山西隰县、灵石地区,担任防守任务。1943年,国内的军队进行编制调整时,许鸿林任军长,阎应喜任副军长。同时将原隶属于第43军暂编第46、第47师改隶归该军;该军原辖第73师、暂编第39师,分别该隶第34军和第43军。此时,该军下辖:暂编第40师,武士权任师长;暂编第46师,郭溶继任师长;暂编第47师,王维桢任师长。
1945年8月中旬,根据蒋介石的指令,晋西南的第2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指挥所属晋系第19、第61军等部先后进占了太原、临汾、浮山、翼城、长治等地区,并包围了长治、长子、壶关、屯留、上党等地区。为了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消灭侵入上党地区的晋阎军队,粉碎国民党军队被上进攻的图谋,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于9月中旬发动了上党战役,从东南西三面合击孤军冒进的国民党军。9约0日,晋军开始派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该军和第83军、省防军等6个师,附炮兵两个团,共2万多人,向长治增援。该军在此次作战中,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被击毙,该军所属3个师被全歼。战后,该军和所属暂编第47师的番号被取消。暂编第40师番号改隶第19军,暂编第46师的番号改隶第33军。
【国民革命军第24军】
该军前身是川军第8师独立旅。1920年11月,川军第8独立旅改编为川军第1混成旅,刘文辉任旅长。同年12月,第1混成旅扩编为川军第9师,刘文辉任师长。1925年,刘文辉任四川军务善后督办时,将其所辖部队扩充成4个师、6个混成旅、1个宪兵大队、1个屯殖军、1个独立营。1926年8月,川军在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影响下,由刘湘领衔与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联合通电,向国民政府表态愿出师参加北伐。同年11月,刘文辉所属部队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4军,刘文辉任军长。所部4个师编为4个路军,其余编为10个混成旅。刘文辉兼第1路司令;费东明任第2路司令,张为炯任副司令;夏首勋任第3路司令,余中英任副司令;冷寅东任第4路司令,王靖宇任副司令;由林云根、唐英、张志芳、覃莜楼、张清平、吴有邻、蔡玉龙、徐廷秀、陈毓嵩等分别任各混成旅旅长。
1927年6月,刘文辉兼并了刘成勋的第23军,将原第23军第1、第2、第3师分别改编为第5、第6、第7路军,由原师长陈鸣谦、刘国孝、孙涵分别任第5、第6、第7路司令;原第23军所属边防军该为川康边防军,由羊清泉、贺中强任正、副司令;原第23军直属第13混成旅番号不变,杨芳毓任旅长。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对四川各派军阀部队进行统一编谴时,该军将原来所属部队统一改编为3个师、2个边防军、4个独立旅和1个屯殖司令。其中:第1师,刘文辉兼任师长,下辖3个旅,张清平、高育琼、田济众分别任旅长;第2师,向育仁任师长,下辖3个旅,林云根、张志芳、陈鸣谦分别任师长;第3师,夏首勋任师长,下辖3个旅,唐英、熊思进、余中英分别任旅长;冷寅东任川康边防军副总指挥兼川康边防司令,陈毓嵩、杨芳琳、羊清泉、苏华洲分别任独立旅旅长;徐廷秀任屯殖司令。
1930年11月至1931年7月,该军在四川军阀混战中,军事实力和地盘得到进一步扩大,拥有成都、南充、内江、泸州等70余县。此时,该军下辖:第1、第2、第3师;川康边防军及所辖第1、第2师;川康边防第1、第2、第3路;炮兵司令、工兵司令、特科司令、宪兵司令、警卫司令、清乡司令、屯殖司令和独立旅等部。1932年10月至1933年9月,该军在四川军阀的混战中,先后经历了泸州、省门(成都)、荣(县)威(远)、毗河、岷江几次大的战役。在此期间,第2、第3师师长林云根和夏首勋辞职;第2师所属两个旅、宪兵司令彭韩、警卫司令邓和等投靠刘湘部;特科司令黄鳌投靠第28军邓锡侯部;川康边防军在副总指挥冷寅东带领下投靠第21军潘文华部。1933年底,刘文辉与刘湘议和后回到雅安,将该军残部整编为第1、第2师和两个屯殖司令。其中,刘文辉兼第1师师长,下属刘元塘、刘元琮两个旅;副军长向育仁兼第2师师长,下属徐光普、李玉书两个旅;刘元璋任宁属(西昌地区)屯殖司令,唐英任康属(康西地区)屯殖司令。
1935年,国民政府对川军进行统一整编时,将该军原有的两个师、两个屯殖部队统一整编为第136师,陈光藻任师长,下属第1、第2旅,分别由杨学瑞、刘元瑄任旅长;第137师,刘元塘任旅长,下属第3、第4旅,分别由袁镛、杨生武任旅长;第138师,唐英任师长,下属第5、第6旅,分别由张巽中、刘允琮任旅长。此次整编后,该军驻守西康雅安。同年3月28日到4月21日,该军奉命坚守嘉陵江防线,企图阻止红军第4方面军南下川康边作战。红军第4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后,该军在金沙江、大渡河等地,奉命对进入西康境内的红军第1方面军进行堵截作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军奉命留守在四川康定、成都、双流等地,主要担任后方守备任务。1938年,该军隶属川康绥靖公署时,根据国民党军队的整编方案,对所属部队进行编制调整。原下辖部队缩编为第136、第137和1个独立团。1940年,该军下辖第136、第137师不变,另扩编1个独立团、1个骑兵团、1个靖边司令部。同年6月,第137师师长刘元塘被蒋介石收买后叛刘投蒋,率部离川入陕后与公秉藩第34师合编为新编第12军,刘元塘被任命为新编第12军军长,所部编为新编第37师,隶属胡宗南集团指挥。刘元塘率第137师离川入陕后,刘文辉以该师余部重建第137师,副军长陈光藻兼任师长。1941年至1945年8月,该军先后隶属第28集团军和川康边防司令部,仍留在后方守备。
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隶属重庆绥靖公署。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时取消军的番号,该军改编为整编第24师,刘文辉任师长,陈光藻任副师长。原辖第136师改编为第136旅,刘元瑄任旅长;第137师改编为整编第137旅,陈光藻兼旅长。1948年9月,国民党军重新恢复军的番号,整编第24师恢复第24军番号,刘文辉任军长,陈光藻任副军长。原辖第136、第137旅恢复第136、第137师番号。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西南战役。12月9日,该军在军长刘文辉的率领下通电起义,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
【国民革命军第25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25军
一、黔军周西成一部组成的第25军
该军前身是黔军一部。1923年夏,黔军第3混成旅扩编为川东边防军第2师,周西成任师长。同年9月,该师被川军第1军赖心辉改编为川军第13师。10月,第13师被黔军袁祖铭改编为黔军第3师。1924年,周西成率部投靠北洋军阀段祺瑞、吴佩孚后,被改编为北洋陆军第11师,驻黔北一带。1926年6月,周西成接受广东国民政府领导,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5军,周西成任军长。下辖:第1师,犹国材任师长;第2师,王家烈任师长;第3师,毛光翔任师长。1927年2月,该军收编了黔军马明亮师,编为该军第5师。1927年7月上旬,武汉政府发动反蒋作战时,该军被蒋介石编为第6路,周西成任总指挥,指挥该军参加了进攻武汉国民政府的作战。1928年秋,黔系第43军军长李燊率部回黔时,与该军发生武装冲突。第43军战败后投靠昆明龙云部。
1929年4月,第43军军长李燊在龙云的协助下组成滇黔联军,发起对该军的反攻作战,在此次作战中,周西成中弹落水而亡。但该军却在此战中一举歼灭了第43军。战后,第3师师长毛光翔继任该军军长。同年7月,蒋介石任命毛光翔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兼第25军军长,王家烈任副军长。下辖:第1师,王家烈兼任师长(后何知重);第2师,柏辉章任师长;第3师,犹国材任师长;第4师,蒋在珍任师长;教导师,侯之担任师长。1932年2月,在王家烈的活动下,毛光翔被免去第25军军长职,王家烈任第25军军长。同年11月,毛光翔联合犹国材等部反对王家烈篡权。王率第1、第2师败走后,毛光翔重新入主黔政。1933年1月1日,毛光翔任命犹国材为第25军军长。同月,王家烈率第1、第2师反击,再度占领贵阳后,毛光翔、犹国材率部分别退至云南和四川境内,投靠了龙云和刘湘。王家烈再任第25军军长,下辖第1、第2、第3师。
1934年下半年,中央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该军奉命参加了对中央红军的黔北作战、四渡赤水作战等。1935年5月,该军奉命进行整编,将原第2师改编为第102师,柏辉章任师长;原第1师改编为第103师,何知重任师长;原第3师改编为第121师,吴剑平任师长。同年10月,王家烈被免去军长职,该军番号取消,所属部队编入第4军和第86军。
【国民革命军第26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4个第26军
一、浙军陆军第3师组成的第26军
该军前身是浙江陆军第3师。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浙江境内后,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五省联军”中的浙江陆军第3师投靠北伐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军,周凤歧任军长,伍文渊任参谋长。原辖第5旅改编为第1师,伍崇仁任师长;原辖第6旅改编为第2师,斯烈任师长。该军组建后隶属北伐军东路军参加北伐。1927年3月,浙江炮兵旅改编为第3师(张国威任师长),隶属该军编制序列。10月8日,周凤歧辞去军长、胡大猷辞去参谋长后,陈焯升任代理军长,方策升任参谋长。不久,该军进行整编,第3师番号被裁减,所属部队分别编入第1、第2师。另以原第18军第17师转隶该军,编为新的第3师。此次整编后,该军参加了第3期北伐。1928年2月,该军所属3个师的番号进行更改,原第1师改为第62师,赵观涛任师长;原第2师改为第63师,邢震南任师长;原第3师改为第30师(师长姓名不详)。同年8月,根据国民革命军“军事整理案”的要求,该军撤消军的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师,陈焯任师长,方策任副师长。原第62师缩编为第16旅,郭忏任旅长;原第63师缩编为第17旅,赵观涛任旅长;原第30师缩编为第18旅,邢震南任旅长。
二、苏皖军、直鲁军各一部组成的第26军
该军前身是苏皖军、直鲁军中的各一部。1930年春,蒋介石在中原大战前夕,为加强军事力量,将原属孙传芳“五省联军”中苏皖军提部分和张宗昌直鲁联军一部合编组建第26军,范熙绩任军长。下辖第6师,由孙传芳“五省联军”一部改编组成,范熙绩任师长,师下辖第136、第137、第138旅;第55师,由张宗昌之直鲁联军一部改编组成,阮肇昌任师长,师下辖第163、第164、第165旅。该军组成后隶属第1军团,参加了中原大战。1932年12月7日军长范熙绩被免职,该军番号同时被取消。
三、直军、国民军各一部组成的第26军
该军前身是直系军阀第15混成旅和原国民军方振武第5军一部。1933年4月,国民政府为加强长城和冀东地区对日军作战军事力量,将原属直系军阀所属第15混成旅和原国民军方振武第5军一部合编组成第26军,隶属第16路军。萧之楚任军长,下辖第44师,萧之楚兼师长;第97师,孔令恂任师长;独立第4旅,王金镛任旅长。该军组成后,第44师奉命参加了长城抗战。长城抗战结束后,该军从1933年底至1934年底奉命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等地多次参加了“围剿”红军的作战。1935年至1936年,该军在西北地区参加了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山城堡战役等作战。在此期间,第97师改隶为胡宗南部第1军,驻防兰州,与该军脱离隶属关系。
四、云南警备第93旅等部组成的第26军
该军前身是云南警备第93旅等部。1948年初,国民党军为加强云南地区的军事力量,以云南警备司令部所辖第93旅等部为基础组成第26师,隶属重庆绥靖公署。余万程任师长,下辖:整编第93旅,彭左熙任旅长;整编第193旅,石补天任旅长。该整编师组成后,主要担任云南后方守备任务。同年9月底,该整编师扩编为第26军,余万程任军长。原辖整编第93、整编第193旅,依次改称为第93、第193师。1949年上半年,该军隶属第6编练司令部时,新扩编第161师。此时,该军下辖第93、第161、第193师。12月9日,云南省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通电起义,将第8军军长李弥和该军军长余万程扣押。在取得李弥、余万程停止对昆明进攻和参加起义的承诺后,卢汉将李、余二人先后送回其部队。余万程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该军停止了对起义军的进攻。但在参加起义问题上受到第93师师长彭左熙等人的坚决反对。彭左熙将部队撤往蒙自后,准备空运台湾。正当该军准备登机时,人民解放军突袭蒙自机场,打破了其空运台湾的计划。该军在西逃中大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第161师师长梁天荣和第193师师长石补天率残部经红河口逃入越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