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国民革命军军史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师师史
来源:新浪   2018-12-10 08:59:09

  一、师史简述:

  国民政府时期,陆军第四师先后成立过四次,现分述如下:

  壹、1925年8月——1928年7月(湘军)

  1924年10月,建国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在东征讨陈(炯明)胜利之后于广东北江设立湘军整理处,将所部六个军缩编为八个团。1925年8月26日,国民政府所属各部统改为国民革命军,遂以建国湘军之两团并湘西靖国军之一团在广东北江组建国民革命军第4师,师辖三团。师长由湘军整理处副监张辉瓒(湖南长沙人,日本陆士中国队八期步科)担任。本师成立之初戍守北江。1926年8月参加北伐,入湖南醴陵。9月入赣,峡山口一役大败五省联军之唐福山、张凤岐部。宜春克复后继沿袁水、赣江攻击,于新淦再挫敌军。10月,本师协攻南昌,继而改攻抚州,第12团团长邓赫绩于是役殉职。南昌克复后,本师开赴江西铅山休整。1927年1月本师入浙,历经水亭、杭州、南京诸役。3月回湘休整,分驻萍乡、浏阳、株州、醴陵。4月宁汉分裂,本师拥护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5月12日,师长张辉瓒升任第2军副军长,由第4师副师长王捷俊(湖南湘潭人,保定官校一期步科)递升师长。时本师驻防湘潭。7月宁汉合流后复归南京国民政府。10月参与西征讨唐战役,先后攻占澧县、常德、大庸。1928年7月25日,根据编遣会议之决定,第4师缩编为第4集团军暂编第5师14旅(旅长王捷俊)。同年10月8日改称第18师53旅(旅长王捷俊)。

  贰、1928年8月——1929年9月(粤军)

  1928年8月20日,根据编遣决议,以第4军在山东泰安缩编为第4师(21000余人),辖三旅九团。师长由原第4军军长缪培南(广东长乐人,保定官校六期步科)降任。同年10月,教导第1、第2、第3团并编为教导团,师改三旅七团。

  1929年3月7日,师长缪培南因病辞职,由副师长朱晖日(广东新宁人,保定官校六期步科)代理师长。时本师于邹县围剿红枪会。继因蒋桂战争爆发而集结于江西南昌,师至湖北监利,因桂系瓦解而终止行动。

  1929年5月1日,代师长朱晖日因病辞职,调讨逆军第1路右翼军司令官张发奎(广东始兴人,武昌预校)担任师长。时本师驻沙市,负责缴械桂军之任务。7月开赴湖北宜昌、荆门进攻红军。9月20日,因本师在宜昌拥汪反蒋、脱离中央而被撤消番号。第4师脱离中央,先缴新编第1师械,后经石门、沅江、江口、瓦屋塘诸役,于11月入桂。1930年1月扩编为护党救国军第4军(军长张发奎)。1931年12月缩编为第12师(师长吴奇伟)。1932年4月复听中央号令,并改称第90师(师长吴奇伟)。

  叁、1930年11月——1949年1月(中央军)

  1930年11月10日,国民政府于中原大战后整顿军队。以教导第2师在河南开封改称第4师,辖三旅六团。师长由原第1师副师长徐庭瑶(安徽无为人,保定官校三期步科)担任。本师成立之初驻于杭州从事整补工作,并陆续扩编两个补充团。1931年2月曾抽调第10旅于赣东北配合友军进攻红军方志敏部。7月配合东北军围剿石友三叛军。9月开赴湖北武汉围剿红军第2军团。同时扩编特务团、骑兵团各一。1932年1月,第12旅于天门遭红军重创,旅长张联华被俘。2月,师以第12旅损失惨重而开赴蚌埠整训。同年6月,开赴皖西围剿红4方面军,先后在霍邱、金家寨与红4方面军主力作战。10月回驻蚌埠。

  1933年1月7日,师长徐庭瑶升任第17军军长,由第4师副师长邢震南(浙江嵊县人,保定官校二期步科)递升师长。同时,本师第11旅与两个补充团改编为第25师脱离建制,特务团由第17军直辖,师改两旅五团(另一补充团)。时本师开赴江西金谿,曾于红军交战于五府山。同年10月浒湾一役,重创红3军团。12月再占资溪。

  1933年12月16日,师长邢震南调任参谋本部高级参谋,由第4师副师长冷欣(江苏兴化人,黄埔官校一期、陆大正十三期)代理师长。时福建第19路军另立政府,本师奉命入闽平变,于1934年1月占南平。2月,福建政府瓦解,师入江西,驻于青州。

  1934年2月25日,代师长冷欣调任剿匪军第10纵队参谋长,由第10纵队司令官汤恩伯(浙江武义人,日本陆士中国队十八期步科)兼任师长。时国民政府对红军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开始,本师与友军通力合作,经沙县、泰宁、新桥、瑞金、广昌诸役,迫使红军开始长征。1934年11月,本师移防湖北枝江整补。12月开赴长沙,进攻红军萧克部。1935年1月回驻城陵矶。同年6月于通城击败红军徐彦刚部。8月整编为调整师。

  1935年9月30日,兼师长汤恩伯升任第13军军长,由第4师副师长王万龄(云南腾越人,黄埔官校一期)递升师长。同时,师骑兵团调归第13军直辖。10月按调整师编制改组(第二期),并逐步装备德械。同时奉命入晋,协助晋军堵截红军。12月移驻陕西绥德。1936年8月召开调整师检讨会议,并完成改组。11月入绥,配合友军在百灵庙重创伪蒙军,取得大捷。此后本师驻于集宁、卓资山,镇守绥东。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8月于河北南口抗击日军,经十天作战,以损失过重撤往河北易县,再退安阳。是役,第12旅副旅长张本禹殉职。

  1937年10月8日,师长王万龄升任第13军副军长,仍兼第4师师长职。时本师入晋,于东阳关、黎城、榆杜等地袭扰日军,以策应同蒲路作战之友军。

  1937年12月10日,兼师长王万龄调任第85军副军长,由第4师副师长陈大庆(江西崇义人,黄埔官校一期)递升师长。时本师于沁县、沁源、长子、长治等地节节抗击日军。1938年1月以长期作战未经补充而开赴河南南阳整补。2月再赴归德接收新兵。4月参加徐州会战,经峄县、台儿庄诸役,重创日军第63联队,为台儿庄之大捷出力颇多。峄县一役,第12旅23团团长陈纯一殉职。武汉会战时于阳新、通山抗击日军。10月撤往湖南平江,再开邵阳整补。12月,本师缩编为三团制。

  1939年1月5日,师长陈大庆升任第85军副军长,由第4师副师长石觉(广西桂林人,黄埔官校三期步科)递升师长。2月本师开赴枣阳整训。5月于桐柏山区遭日军猛攻,撤守新城。10月开赴湖阳、太平、新市布防。11月,本师列入第2期整训部队。1940年1月参加冬季攻势,曾以所属两团反攻桐柏山区。4月参加枣宜会战,经沁阳、湖阳两战,击退当面之日军,并适时发动反击,缴获颇丰。11月,本师开赴河南南阳整训。1941年2月参加豫南会战,配合友军在确山、仪封抗击日军。9月,主动出击驻长台关之日军,于查山重创日军第29旅团之一部。1942年2月,移驻临汝。

  1942年3月28日,师长石觉升任第85军副军长,由第4师副师长蔡剑鸣(广西桂林人,黄埔官校三期步科、陆大将官乙三期)递升师长。本师长驻临汝。1944年4月豫中会战事起,驻河南之国军大败。本师虽于登封一度击退日军,然于大局无济于事,被迫弃守临汝。10月开赴重庆。11月移驻贵阳。1945年4月,本师改换美械。

  1945年7月1日,师长蔡剑鸣升任第13军副军长,由第4师副师长骆振韶(浙江永康人,黄埔官校六期辎重科)递升师长。时本师空运广西柳州,并奉命戍守之。9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进驻广东广州,旋即开赴香港。10月海运秦皇岛,击退山东之八路军,连占山海关、绥中、葫芦岛、锦州、义县。1946年1月移驻热河平泉。2月解平泉以西友军之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本师攻占承德。10月入察,占赤城。11月于怀来同友军会师后回驻热河承德,戍守热西。1947年5月,师主力于于宽城、八里罕击退晋察冀野战军之一部,另以一团坚守隆化。1948年6月又于承德挫败晋察冀野战军之进攻企图。

  1948年9月,师长骆振韶升任第13军副军长,仍兼第4师师长职。

  1948年11月10日,兼师长骆振韶升任第13军军长,由第4师副师长郑邦捷(浙江南田人,中央官校七期步科)递升师长。时本师撤守通县,再退北平,担负广渠门防务。曾于12月配合友军攻击南苑、1949年1月攻击丰台,但都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击退。1月22日,本师由第13军高参虞上勤率领在建国门外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2月26日,第4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47师(师长郑邦捷)。4月10日,独立第47师番号撤消,官兵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各部。

  肆、1950年6月——1952年6月(中央军)

  1950年6月2日,国民政府为整顿由海南撤台之部队,以第4军残部在台湾霄里整编为第4师。师长由原第4军军长薛仲述(广东乐昌人,黄埔官校五期步科、法国航校、陆大正十六期)担任。1952年6月1日,第4师与第32师一部并编为第81师(师长郑彬)。

  国民革命军第四师之历史至此结束。

  二、师长履历:

  张辉瓒(任期:1925年8月26日——1927年5月12日)

  1884—1931,湖南长沙人,字石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八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未经铨叙)。历任湘军参谋、军需学校总队长、兵站总监、湘军第2防区司令、第4混成旅旅长、湖南省警备处处长、建国湘军参谋长、第9师师长、湘军整理处副监、国民革命军第4师师长、第2军副军长、第4集团军暂编第5师副师长、第18师副师长、师长兼南昌警备司令。

  王捷俊(任期:1927年5月12日——1928年7月25日

  1891—1931,湖南湘潭人,号振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未经铨叙)。历任湘军第2师参谋处处长、建国湘军司令部副官长、师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4师副师长、师长、第4集团军暂编第5师14旅旅长、第18师53旅旅长。

  缪培南(任期:1928年8月20日——1929年3月7日)

  1895—1970,广东长乐(今五华)人,字经成。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历任北洋边防军排长、粤军第1师连长、广州大本营警卫团连长、粤军第1师营长、团附、副官、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旅副官长、第12师团长、副师长、师长、第4军副军长、军长、第4师师长、第8路军总参议、参谋长、第1集团军参谋长兼教导师师长、第1集团军第5军军长、广州警备司令、第4路军参谋长、第7战区参谋长、第65军军长、第9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东江行署副主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3补给区司令、广州绥靖公署主任。

  朱晖日(任期:1929年3月7日——1929年5月1日)

  1893—1968,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字步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历任粤军排长、连长、营长、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旅团长、第12师团长、副师长、第25师师长、第11军军长、第4师代理师长、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铁道部路警管理局局长、闽浙赣皖边区指挥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广东省政府建设厅厅长、第35集团军副总司令、第4战区南路指挥所主任、广州市警察局局长。

  张发奎(任期:1929年5月1日——1929年9月20日)

  1896—1980,广东始兴人,字向华。武昌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毕业。陆军二级上将。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历任粤军第1师副官、广州大本影警卫团营长、粤军第1师独立团团长、第1旅团长、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旅旅长、第12师副师长、师长、第4军军长、兼第11军军长、第4集团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讨逆军第1路右翼军司令官、第4师师长、第4军军长、“护党救国军”第3路军总指挥、第1方面军第1路指挥官、第4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皖浙赣闽边绥靖公署主任、苏浙边绥靖公署主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第2兵团总司令、第4战区司令长官、第2方面军司令长官、广州行营主任、广州行辕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海南特区行政长官、陆军总司令。

  徐庭瑶(任期:1930年11月10日——1933年1月7日)

  1892—1974,安徽无为人,字月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上将(实授陆军中将)。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参见“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

  邢震南(任期:1933年1月7日——1933年12月16日)

  1892—1941,浙江嵊县人,号霆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历任北洋陆军参谋官、团长、混成旅旅长、国民革命军第63师师长、第6师18旅旅长、副师长、军事参议院参议、第4师副师长、师长、第17军副军长、军长、参谋本部高参、浙江省第7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中央军校第8分校副主任、浙江省第3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冷欣(任期:1933年12月16日——1934年2月25日)

  1900—1987,江苏兴化人,字容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三期毕业。陆军中将。历任教导第1团连党代表、第2团营党代表、连长、第2师营长、第1师团党代表、中山舰党代表、新编第1军政治部主任、淞沪警察厅政治部主任、清党委员会情报处处长、第4军政治部主任、教导第1师政训处主任、第22路军政训处主任、军政部参事、郑州行营参议、第30军参谋长、第89师副师长、第4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剿匪军第10纵队参谋长、副司令、第1师驻京办事处主任、军事参议院参议、预备第3师师长、第52师师长、第22补训处处长、江南挺进军司令、第3战区第2游击区总指挥、第63师师长、陆军总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副参谋长、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国防部”参议、“国防部”高参、“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

  汤恩伯(任期:1934年2月25日——1935年9月30日)

  1899—1954,浙江武义人,以字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十八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参见“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

  王万龄(任期:1935年9月30日——1937年12月10日)

  1900—1992,云南腾越(今腾冲)人,字松岩。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陆军中将(实授少将)。历任军校卫队排长、第1师连长、第3师营长、团长、第9军参议、军校第6期大队长、总务处处长、教导第2师团长、第4师10旅副旅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第13军副军长、第85军副军长、第20军团干训班副主任、洛阳补训处处长、咸阳补充兵训练处处长、第31集团军干训班副主任、苏鲁豫皖军训总处主任、民革上海市委员、上海市政府文史馆馆员、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

  陈大庆(任期:1937年12月10日——1939年1月5日)

  1905—1973,江西崇义人,字养浩。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陆军一级上将(追晋)。历任第2师营长、新编第2师参谋、东路军前敌总司令部副官处股长、第2师营长、团附、第1师参谋、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大队长、武汉要塞团长、第89师267旅团长、副旅长、第265旅团长、旅长、第4师12旅旅长、副师长、师长、第85军副军长、新编第2军军长、第29军军长、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第19集团军总司令、鲁苏豫皖边副总司令、第3方面军副司令长官、第1绥靖区副司令官、南京卫戍副总司令、衢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军事组组长、“总统府”资料室副主任、“国家安全局”副局长、局长、台湾省警备总司令兼省军管区司令、陆军总司令、台湾省政府主席。

  石觉(任期:1939年1月5日——1942年3月28日)

  1908—1986,广西桂林人,字维开。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二级上将。历任军校第5期区队长、第6期区队长、第7期副队长、教导第2师1旅营长、第4师营长、团附、第12旅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第85军副军长、第13军军长、热河省保安司令、第9兵团司令官、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上海防守司令、舟山防守司令兼浙江省政府主席、台湾防卫副总司令兼北部防守区司令、南部防守区司令、第2军团司令官、“国防部”副参谋总长、联合勤务总司令、“考试院铨叙部”部长、“总统府”国策顾问。

  蔡剑鸣(任期:1942年3月28日——1945年7月1日)

  1904—?,广西桂林人,号君莹。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三期毕业。陆军少将。历任连长、副官、参谋处参谋、第89师265旅团长、第4师副师长、师长、第13军副军长。

  骆振韶(任期:1945年7月1日——1948年11月10日)

  1906—1969,浙江永康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辎重科毕业。陆军少将(实授陆军步兵上校)。历任军校教育副官、教导第2师连长、第4师12旅连长、营长、团附、团长、参谋处长、副师长、师长、第13军副军长、军长、淞沪防卫副司令官、浙江省绥靖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9编练司令部军士总队总队长、舟山防卫副司令官、第7军官战斗团团长。

  郑邦捷(任期:1948年11月10日——1949年2月26日)

  1907—1961,浙江南田(今三门)人,字敏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陆军步兵上校。历任第57师营长、副团长、第4师团长、副师长、师长、第13军代理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副军长兼独立第47师师长、民革杭州市委员。

  薛仲述(任期:1950年6月2日——1952年6月1日)

  1906—1996,广东乐昌人,字力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法国航空学校、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六期毕业。陆军少将。历任第104师连长、营长、第4军补充团副团长、团长、第90师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第9战区参谋处科长、特务旅旅长、整编第90旅旅长、广东省政治干训班教育长、暂编第5军军长、第4军军长、第4师师长、三军联合大学战术系主任教官。

  三、隶属变化:

  1、第2军(1925年8月——1928年7月)

  2、第1编遣区(1928年8月——1929年3月)

  军事委员会(1929年3月——1929年9月)

  3、军事委员会(1930年11月——1932年5月)

  第13军(1932年5月——1937年12月)

  第85军(1937年12月——1942年4月)

  第13军(1942年4月——1949年2月)

  4、国防部(1950年6月——1952年6月)

  四、序列沿革:

  1925年8月成师时序列:

  师长张辉瓒,副师长王捷俊,参谋长卢彦/粟显扬

  第10团,团长谢毅伯

  第11团,团长陈泳初/周纬黄

  第12团,团长邓赫绩/洪振楚

  1927年5月王捷俊接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王捷俊,副师长谢毅伯,参谋长粟显扬

  第10团,团长朱先致

  第11团,团长周纬黄

  第12团,团长洪振楚

  1928年8月第二次组建第4师时序列:

  师长缪培南,副师长朱晖日,参谋长李汉魂

  第10旅,旅长谢婴白/邓龙光

  第19团,团长莫雄/张德能

  第20团,团长黄世途

  教导第1团,团长吴逸志

  第11旅,旅长黄镇球

  第21团,团长陈凤韶

  第22团,团长林祥/梁国材

  教导第2团,团长梁国材

  第12旅,旅长吴奇伟

  第23团,团长李汉炯

  第24团,团长黄国俊

  教导第3团,团长张德能

  教导团(28年10月由原三个教导团并编),团长吴逸志

  1929年5月张发奎接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张发奎,副师长李汉魂,参谋长韩汉英/曾举直

  第10旅,旅长邓龙光

  第19团,团长张德能

  第20团,团长黄世途

  第11旅,旅长黄镇球

  第21团,团长陈凤韶

  第22团,团长梁国材

  第12旅,旅长吴奇伟

  第23团,团长李汉炯

  第24团,团长黄国俊

  教导团,团长吴逸志

  1930年11月第三次组建第4师时序列:

  师长徐庭瑶,副师长王皞南/汤恩伯/邢震南,参谋长盛士恒/季鼐

  第10旅,旅长汤恩伯/王万龄

  第19团,团长刘佳炎/刘子清

  第20团,团长胡琪三/梁固荣

  第11旅,旅长关麟徵

  第21团,团长彭戢光/张耀明

  第22团,团长王万龄/张汉初

  第12旅,旅长罗铁华/张联华/胡琪三

  第23团,团长刘进

  第24团,团长杜聿明

  补充第1团,团长戴安澜

  补充第2团,团长梁恺

  特务团(31年9月扩编),团长刘子清

  骑兵团(31年9月扩编),团长胡希璜

  1933年1月邢震南接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邢震南,副师长宋世科/冷欣,参谋长章桂龄

  第10旅,旅长王万龄

  第19团,团长刘子清

  第20团,团长梁固荣

  第12旅,旅长刘进

  第23团,团长王廷柱

  第24团,团长石觉

  骑兵团,团长胡希璜

  补充团,团长叶梫

  1933年12月冷欣代理师长时序列:

  师长冷欣,副师长张世希,参谋长张良莘

  第10旅,旅长王万龄

  第19团,团长刘子清

  第20团,团长梁固荣

  第12旅,旅长刘进

  第23团,团长王廷柱

  第24团,团长石觉

  骑兵团,团长胡希璜

  补充团,团长叶梫

  1934年2月汤恩伯兼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汤恩伯,副师长王万龄(兼),参谋长张良莘

  第10旅,旅长王万龄/马励武

  第19团,团长欧阳耆

  第20团,团长梁固荣/刘汉兴/杨乃昌

  第12旅,旅长刘进

  第23团,团长王廷柱/张本禹

  第24团,团长石觉

  补充第1团,团长叶梫/屈宴滨

  补充第2团,团长谢齐家

  骑兵团,团长苗锡纯

  1935年9月王万龄接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王万龄,副师长刘进/陈大庆,参谋长张良莘/万建蕃/王毓文

  第10旅,旅长马励武

  第19团,团长傅镜芳

  第20团,团长杨乃昌

  第12旅,旅长陈大庆/石觉

  第23团,团长万宅仁/倪祖耀/陈纯一

  第24团,团长石觉/蒋当翊

  1937年12月陈大庆接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陈大庆,副师长王毓文/石觉,参谋长金式

  第10旅,旅长倪祖耀

  第19团,团长傅镜芳

  第20团,团长刘汉兴

  第12旅,旅长石觉/蒋当翊

  第23团,团长陈纯一/谷永怀

  第24团,团长蒋当翊/彭賚良

  1939年1月石觉接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石觉,副师长蒋当翊/张荣田/蔡剑鸣,参谋长谭煜麟/万宅仁

  第10团,团长张荣田/巫剑峰

  第11团,团长万宅仁/欧孝全

  第12团,团长骆振韶

  补充团,团长彭賚良/王瀚

  1942年3月蔡剑鸣接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蔡剑鸣,副师长赵琳/骆振韶、刘光斗,参谋长王家让

  第10团,团长巫剑峰

  第11团,团长欧孝全

  第12团,团长郑邦捷

  补充团,团长陈赤

  1945年7月骆振韶接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骆振韶,副师长欧孝全/靳汝民/郑邦捷,参谋长陈西仲/汪英华

  第10团,团长巫剑峰

  第11团,团长潘如涵

  第12团,团长郑邦捷/王化仁

  1948年11月郑邦捷接任师长时序列:

  师长郑邦捷,副师长潘如涵/×××,参谋长×××

  第10团,团长殷学渊

  第11团,团长×××

  第12团,团长王化仁

  1950年6月第四次组建第4师时序列:

  师长薛仲述,副师长×××,参谋长×××

  第10团,团长王亮儒

  第11团,团长杨耑白

  第12团,团长薛东兴

  五、殉职主官:

  邓赫绩,1886,湖南桃江,绿林出身,第四师第十二团团长,1926.10.14,江西抚州(阵亡),追赠少将

  张联华,1891,江苏宝应,保定官校三期步科,第四师第十二旅旅长,1934.1.26,湖北天门(处决)

  张本禹,1899,安徽巢县,黄埔官校三期步科,第四师第十二旅副旅长,1937.8.23,河北昌平(阵亡)

  陈纯一,1903,湖南新宁,黄埔官校三期步科,第四师第十二旅第二十三团团长,1938.3.19,山东峄县(阵亡),追赠少将

  六、统计综述: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师自成立至结束,历时二十八年。执掌第四师者先后十六人。其中浙江籍四人;广东籍四人;湖南籍两人;广西籍两人;江苏籍一人;安徽籍一人;江西籍一人;云南籍一人。出身保定官校者五人;黄埔官校者八人;日本陆士者两人;未上中级军校者一人(张发奎);进身陆大者三人。日后进阶上将者(含在台晋升)四人(张发奎、汤恩伯、陈大庆、石觉)。任职时间最长者为骆振韶,三年半;最短者为朱晖日,近两月。骆振韶任师长期间,为第四师之颠峰时期。其部队装备过国械、苏械、美械。第四师番号曾为湘军、粤军、中央军使用过。湘军时期虽为不满员之师,仍为北伐立下战功。粤军时期未显战力,便脱离中央,背负不名誉之事,殊堪憾事。中央军时期为师之历史最长时期,曾在围剿红军时于浒湾、广昌取得佳绩,但也有天门之败,折损官兵4000余人,旅长亦被俘殉职。即至抗战爆发,于南口、台儿庄两役声名远播,后又编入突击军,为战区之主力。但亦有河南之惨败,且一度盛传军纪败坏之恶劣情境。抗战胜利后,为政府抢占东北而立战功,后长期担负热河一省之省防,其嫡系主力地位尽显无疑。惜国民政府经辽沈、徐蚌两大会战精锐丧尽,大势已去,第4师亦随之接受和平改编。此后虽于台湾再度组建,奈新败之师,已不负当年之名。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