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校史 > 黄埔分校 > 武汉分校(中央军校第二分校,迁至湖南武冈) > 内容正文

两万抗战将士从这里走出——黄埔军校武冈分校
来源:国家文物局网   2022-07-26 10:49:09

  提起黄埔军校读者是很熟悉的,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郊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然而很多读者可能并不知道黄埔军校除了校本部在广州外,在全国尚有很多分校。分校的正式建立,应从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筹设潮州分校始,继而在1926至1927年间,在广西南宁,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增设分校。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共设立了九所分校。1938年秋,南京、南昌相继沦陷,日军进逼武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迫由湖北武汉迁至湖南武冈,改名第二分校(又名武冈分校)。由李明灏中将担任分校主任。

  在1938年至1945年的7年多时间里,共有2万余名青年陆续从这里毕业,走向抗战前线。奋勇杀敌、血洒疆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分校初到武冈时,没有专门的办学地点,校本部暂设在城南陆家大院,与之相邻的张家花园作为教官宿舍。分校一边办学,一边在邻近可以防日机空袭的法相岩洞外修建校舍。新校舍建成后,校本部便搬到了法相岩。而学员及各教学点仍然分布在武冈县城乡各祠堂里。

  当年校区中心位置的主要建筑布局为:居中为中正楼,两侧分别为应钦、崇禧楼,这是校长及校本部的办公楼;应钦、崇禧两楼前面对称分布的六幢平房,是子弟学校的教室;中正楼后是中山堂,中山堂前有两个八角亭子。

  1945年10月,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军校撤离。1949年以后洞庭中学(1953年改名武冈二中)迁入这处军校旧址。历经70余年风雨沧桑,特别是经过十年浩劫,旧址的大部分建筑都已不存。现仅存中山堂、法相岩溶洞、李明灏故居。

  中山堂位于武冈二中校园内,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1941年3月动工,1943年7月建成。坐北朝南,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等组成,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系砖木结构单檐庑殿顶建筑。远远望去,古朴宁静,庄严凝重。1996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被评为湖南省百景之一。

  2007年,武冈市文物局将其辟为李明灏将军陈列馆。

  李明灏将军故居,位于今武冈市法相岩西麓,是一座四合院式单檐庑殿顶土木结构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外以石灰抹面,前后有廊檐,两侧配有厢房,式样简朴。1939至1943年,李明灏将军在此生活、工作了5年。

  李明灏(1897—1980)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先后任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教育长,攻鄂军司令部参谋、参谋处长,两次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受毛泽东的重托,他将在长沙的7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乔装成本师官兵,以军事学习为名,分别送出险境。

  1933年,任南京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兼庐山军训团和四川峨眉山军训团兵器官,曾先后给中共地下组织提供有关国民党进攻红军的重要情报、文件和地图。

  “七七”事变后,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后迁湖南武冈)主任,为抗日战争培训了大批中层军官。1943年3月,任第九十七军中将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与八路军办事处和周恩来联系密切,因特务告密,被撤职。1947年,他秘密会见陈明仁,劝其早日弃暗投明。1948年,向白崇禧递交脱离国民党声明。同年11月只身秘密从天津进入华北解放区,在河北省西柏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的接见,参加了策动北平和平解放工作。

  1949年6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谈代表团先遣代表身份到达长沙,会见程潜、陈明仁,商谈起义大计,努力促成湖南和平解放。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肖克曾撰文写道:李明灏先生是一位与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的挚友。

  法相岩由八个天然岩洞组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当年主洞太保洞为武冈分校地下印刷厂,栖真洞为地下弹药库,其他洞穴建有多项军事设施。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武冈分校旧址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谓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