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校史 > 黄埔分校 > 武汉分校(中央军校第二分校,迁至湖南武冈) > 内容正文

【洞庭琐忆】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和洞庭中学的渊源关系
来源:文可   2019-07-18 10:57:52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由孙中山创立于广州黄埔,故又称黄埔军校,周恩来、熊雄曾先后任政治都主任。1928 年称介石揽权,11月在南京另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于1929年建立武汉分校。1938 年,日寇大举进犯华东、华中,南京和南昌相继沦陷,日寇虎吡武汉,武汉分校奉命迁来武冈,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以下简称二分校),又称武冈分校。第一任主任李明灏,毕业于日本陆军土官学校,回国后先后在长沙陆军讲武堂、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和北伐军中任职,与彭德怀、陈赓、左权(李的表弟)等中共党员交情甚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受到中国共产党正义事业的感召,曾给予宝贵的支持和帮助。抗日战争爆发,他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抗日派,反对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投降政策。

  出二分校在 武冈先后招收了第十四期至第十九期学生,共六期十个总队(团级)。培养近万名初级军官,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有的将土牺牲在抗日战场。

  二分校迁来武冈之际, 正值武冈政局动荡。县长林拔萃因支持塘田战时讲学院,备受追究,又因增加田赋附加,作为张云卿匪部招降后的军饷,遭到县内各界人士的反对,林被迫辞职。李明濒为收拾武冈的混乱局面,达到一致抗日之目的,向湖南省政府推荐该校政治部主任刘公武兼任武冈县长。刘公武单身人虎穴,规劝张匪接受招安,共同抗日。李明灏即调兵遣将,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大张声势,发挥了威慑作用。张云聊自付卵不敌石,就范招安,全县社会治安得到暂时的维持,成为抗目的后领基地。

  二分校迁武网 随军家属上千人其中青少年于弟近百人,当时难民纷至,人学十分困难。李明票掂量军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决心解决这道难题,征得地方政府和开明土绅的支持,乃于1939年秋创办湖南私立测庭初级中学,面向军校和武冈、新宁、城步、那阳、新化等县招生。1939年至1940年为初级中学。1943 年升为完全中学。这是一所在抗日烽火中创立,在国难中成长壮大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都经受过抗日战争的洗礼。刘侃元上任伊始,则写下满腔热血的校歌,并书“恭信勤朴”四字为校训。在他的领导下,学生敦品励学蔚然成风。1939 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寇连续进攻湘北、湘中。此时的武冈相对而言,尚比较安全,使得洞庭中学能从沦陷区聘来批 著名教师,这些教师身受国破家亡之难,仇日爱国,其中还有抗日中坚共产党人,如殷德饶、易昂、陈一平、谢甲南、黄河等人。1944年,学校避难迁到绥宁,1945 年迁到会同,教师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以大地为课凳、以膝盖为课桌,在艰难中坚持上课。在地下党员和爱国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思想爱国、学习用功、作风艰苦朴素,在学校两次避难迁徙中,都亲身尝到了“国破家何在"的辛酸,在心坎上铭刻着“国家兴亡,人人有责”的誓言。1942 年和1943年,湖南省两届毕业生会考中,洞庭中学学生成绩优秀,连获全省第一名,从此名冠三湘四水。

  二分校迁来武冈,不仅给武冈的社会治安、教育发楼带来影响,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注入新的血液。二分校在县城三义官成立抗日青年联谊社,负责组织京剧(评剧、国剧)团、话刷团、军乐和歌咏队的演出活动,改三义官为“今古演义场”,每逢屋期天或节假日演出。京剧团阵容整齐,成员40余人,曾连台演出《岳飞)、《杨家将》等爱国剧目,深受观众欢迎。并于1942年3月25日成立武冈县民众国剧社,以“提倡国粹”为宗旨,社员自筹基金,定期公演,京剧在武冈度盛行。1941 年4月2日,在二分校的支持下,由武冈县民众教育馆发起成立武冈县民众音乐会,下设丝弦、围鼓(坐堂戏、板凳戏)、歌咏等组,“武冈丝弦”经加工整理,成为武冈独特的抗日宣传艺术形式之一。

  (原载湖南人民出版社《武冈黄埔情----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纪念文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