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军事科学院军史所、抗日战争研究组原组长、研究员 岳思平
敌后抗战的1942年,是全国抗战时期八年中最为困难的—年,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5月1日至7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调集5万余兵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疯狂进行“五—”大“扫荡”,使敌后抗日军民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这是达到胜利必经的困难”(《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第518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冀中抗日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艰苦地进行了反“扫荡”斗争,铸就了屹立在华北大地上的烈火金钢,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一、沉重打击了日军变华北为太平洋战争基地的阴谋,坚持了在华北的敌后抗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时隔两天,即12月10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就在内部公布了推动这—战争的纲要,指出:“当前华北面对的敌人是中国共产党及共军,”以完成把华北建设成太平洋战争基地的任务。
1942年4月开始,日军华北方面军先后以3万余人和1.2万余人分别“扫荡”了冀东和冀南抗日根据地。这次春季的“扫荡”是具有毁灭性的,对壮丁捉走,女子掳走,老弱者杀之,牲畜牵走,不能走者杀而食之,食不完者放毒,房屋烧毁,财物抢走,生产工具搬走,不能搬走者毁灭之。
自5月1日至7月初,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部队,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以内线与外线相结合,共作战272次,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终于粉碎了日军华北方面军历时两个多月、总兵力达5万余人,在中国全国抗战后期进行的—次最大规模的“扫荡”,沉重打击了日军变华北为太平洋战争基地的企图。
二、粉碎了日军消灭冀中中共领导机关和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阴谋,保存了争取中国抗战最后胜利的有生力量
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于1942年2月11日至25日,连续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军事进攻是不会松懈的,与敌人和平相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全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均必须经常有反“扫荡”之准备,坚决反对敌人的进攻。
冀中抗日军民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至7月初,中共冀中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风餐露宿,几经曲折,连续苦战,英勇突破日伪军重围、封锁,胜利转移到外线预定地区。领导机关率主力,先后转至冀鲁豫边区和北岳区;一部转到太行区。终于粉碎了日军华北方面军消灭中共冀中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阴谋,不仅保存了部分主力部队,而且—部有了很快的发展。
三、磨炼了冀中抗日军民的意志,弘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日军对冀中的“五—”大“扫荡”,无论兵力规模之大,还是残酷性和野蛮性,在全国抗战后期都达到了极至。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独立混成第7、第9旅团,第26、第27、第41、第110师团—部或主力和骑兵第1旅团—部,分为为直接参加和配合作战的部队,总兵力达5万余人。其“扫荡”的残酷性和手段的野蛮性,都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简直是令人发指。仅5月27日,在定县北瞳村,敌人一次施放毒气,就将定县大队和群众800余人毒死在地道中,制造了北疃惨案。
这次冀中“五—”大“扫荡”,使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部队减员达46.8%,地方干部被捕、牺牲很多,群众伤亡和被抓共5万余人。日伪军据点增到1635个,公路增到 6000余公里,封锁沟墙增到3000余公里,把冀中抗日根据地分割成2670余块,大部变为敌占区,部分成为游击区,出现了“抬头见岗楼,迈步上公路,无村不带孝,处处闻哭声”的悲惨景象。
但冀中抗日军民英勇不屈,顽强斗争。有的部队—次次被敌人冲散,又一次—次地集合起来;几个被冲散的单位,立即组成—个新的战斗集体;上一级指挥员伤亡了,下一级就主动指挥。在这次反敌“五—”大“扫荡”中,冀中敌后抗日军民团结奋战,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奏响了一曲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