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16日,苏军在哈尔滨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阅兵式。
苏联红军四路开进东北
1945年8月9日零时十分,苏联红军三个方面军150万的兵力分四路开进我国东北地区,与驻守的日本关东军交战。
苏军对日宣战,这让国人无比振奋。次日,这一消息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新华日报》还罕见地在正文中用上了加粗的大字,“苏军在今晨零时十分起,以地面部队在东部边境向日军进攻”,“百万以上的苏军,今天从东西两方面沿两千英里的前线,攻入东三省”……
同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讲演《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讲演表示:“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的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
首日战况苏军推进迅速
苏军的推进速度不可谓不迅速,8月10日的《解放日报》报道苏联红军首日的战况称,“苏军部队平均推进20余公里,抚远、满洲里、扎赉等城已经解放。”其中,推进最快的近卫坦克第六坦克集团军,更是在第一天就推进了100余公里。配合陆军的进攻,苏联空军也开始对长春、哈尔滨等重要城市进行轰炸。
但日军的抵抗同样顽强,在伪满洲国统治期间,日军沿中苏边境修筑了17座永久要塞,绥芬河筑垒便是其中之一,它也成为了苏军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五集团军进军路上的一大障碍。
血战绥芬河痛击关东军
8月9日上午,在绥芬河这一“防御强固之据点”,一场大血战展开了。
面对长40公里、纵深35公里的庞大筑垒阵地,苏军准备了3500门火炮,两军开展了激烈的炮战,但倾泻的炮弹并没有帮助苏军打开进攻的道路。随后,1600余架次的轰炸机,对绥芬河筑垒进行了四轮毁灭性的轰炸,几乎将阵地全部炸毁。次日,《新华日报》大标题报道,“苏军克呼伦绥芬河,并沿辽阔前线进攻朝鲜”。
8月20日,关东军向苏军请降。
在南距绥芬河筑垒50公里的东宁要塞,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8月30日,经过数日的激战,东宁要塞内的日军放弃了最后的抵抗,至此,“二战”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宣告结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