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文献 > 内容正文

《抗战侧影: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来源:凤凰网   2015-09-21 10:09:37

  

  ◎宋毅军/杨晓 编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5年8月出版

  为什么说“珍珠港事件”有预演?为什么东京审判中出现了“座次之争”?这是一本让人看到“另一个抗战”的图书,它不仅告诉你“历史是什么样的”,还告诉你“历史为什么会是这样”。 该书跳出了大叙事的框架结构,在掌握抗战史料最新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掘和采集了一些鲜为人知、生动鲜活的历史事件,用19个故事贯穿全书,纵向建构历史,让人耳目一新。

  《田中奏折》明确指出了日本对外侵略的总方针为“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九一八”事变同时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然而,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日本关东军原拟定发动事变的时间并非这一天,而是9月28日。那么时间为什么提前了呢?

  日本人垂涎中国已久。早在幕末时期,以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为代表的所谓精神领袖便高唱以武力征服中国并首先从“满蒙”入手的论调。明治维新后20年,军国主义巨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继承了前者的衣钵,把“保卫主权线”和“保护利益线”作为施政方针,决定向日本周边,主要是朝鲜和中国等东亚地区各国进行扩张,企图称霸亚洲。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在侵占朝鲜的同时,便将朝鲜视为通向“满洲”的桥梁,开始觊觎中国的东北地区。在田中义一任日本首相前的二十余年间,日本军国主义者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种种手段,一步一步地蚕食了中国东北地区。

  1927年4月17日,日本若槻内阁总辞职。20日,另一个军国主义巨头,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组阁。1927年6月,日本内阁召开了以制订新的具体的对华政策,特别是“满蒙”政策为目的的东方会议。几乎所有日本军政要员都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的主持者田中义一在7月7日会议结束时做了训示,即《对华政策纲领》(以下简称《纲领》)的说明。《纲领》共8条,其中关于中国东北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将中国东北地区与“中国本土”分离开来,并把它定为根本方针。《纲领》规定:

  对“满蒙”,尤其东三省地方,因与我国国防及国民生存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我国不仅必须予以特殊考虑,且对该地区维持和平、发展经济,使之成为内外人士安居之所,作为接壤之邻邦,尤须具有责任感……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紊乱,有侵害我在该地特殊地位,权益之虞时,不论其来自何方,均应加以防护,并须做好准备,为保护内外人士安居、发展,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不仅企图将中国的东北地区从中国版图上分离开来,而且确定了以武力“防卫”“满蒙”的方针,既要将“满蒙”置于日本的武力控制之下,不准中国采取维护主权的正当行为,又不允许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这一地区染指。

  东方会议后,田中义一根据此次会议的内容,拟就一份秘密文件《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田中奏折》,于7月25日上奏日本天皇。《田中奏折》明确指出了日本对外侵略的总方针: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使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亦是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在征服中国过程中,“握执‘满蒙’利权,乃其第一大关键也。”因此,“必须以积极的对‘满蒙’强取权利为主义,以权利而培养贸易,此不但可制支那工业之发达,亦可避欧势东渐,第三优,计之善,莫过于此……我大和民族之欲步武于亚细亚大陆者,握执‘满蒙’利权,乃其第一关键也。”因为“最后之胜利,赖粮食也;工业之隆盛者,赖原料也;国力之充实者,赖广大之土地也。”所以“我对‘满蒙’之利权,如以积极政策而扩张之,可以 解决此种种大国之要素者勿论矣。”

  自田中义一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出台后,由于其具有军部和政府最高决策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所以,以战争夺取“满蒙”的舆论顿时成为一股最强劲的社会思潮而促使着战争的早日爆发。(连载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