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师生 > 初期教员 > 资料延伸 > 内容正文

找寻张国焘墓
来源:周桐淦   2018-09-13 18:05:21

  原来,2263号墓碑“临街”的一面是西人布莱克夫妇的名字,张国焘和夫人杨子烈的名字刻在其背面了。

  根据手机上搜寻的地图定位,我们很快在多伦多松山墓园找到了张国焘墓所在的区域。松山墓园在老城北郊30公里处,介于老城和新兴的卫星城镇之间,墓园占地3000亩,树木葱茏,道路齐整,小鸟鸣唱,野鹿闲游,是座区位和管理都不错的冥城。

  张国焘墓的登记号为2263。我们在两条干道交叉的十字路口一下子就发现了2265和2267号,满以为2263就在邻近,谁知从这个十字路口按前后左右顺序各找了10个墓号,均不见2263。正感奇怪,找寻到墓园区内的侄女婿小毛叫道:“有了,名字刻在背面。”原来,2263号墓碑“临街”的一面是西人布莱克夫妇,张国焘和夫人杨子烈的名字刻在其背面。墓碑左右两棵松树,一棵已经枯萎,让人想起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赫鲁晓夫墓的半黑半白。这种方式在加拿大墓园称作一碑双座。选择一碑双座者一是出于经济原因,选择“双拼”也就意味着“房价”的对折。二是家人低调处理后事,不想过多引人注意。根据现有记载,张杨夫妇做此选择都解释为第一种原因。张国焘晚年沦落异国,贫病交加,夜间养老院停电,“被冻得瑟瑟发抖,按铃叫护士增加毛毯不应……跌落地下而死”。然而,根据我们的实际考察和对照相关资料,张杨夫妇或他们的子女做此选择应是第二种原因:破帽遮沿避闹市。

  首先,张国焘夫妇晚年从香港移居加拿大合乎常理。1968年的香港是多事之秋,大陆文化大革命的烈火时时映照香江,作为中共“叛徒”的张国焘肯定惶惶如惊弓之鸟,这时候选择去加拿大和子女团聚,不失为明智之举。其次,张国焘三个儿子在加拿大都是发展得很好的中产阶层,分别为医生、工程师和大学教师。张杨夫妇晚年选择在养老院终老,是加拿大社会生活的常态。加拿大是高福利国家,绝大多数老人最后都变卖一切,选择相应的养老福利机构作为人生末站。张杨夫妇晚年的生活状态,从他们留在多伦多的一幅全家福照片可见一斑。照片中张国焘服装笔挺,杨子烈身着旗袍,合家其乐融融。多伦多还有这样的记载:1976年,对华极为友好的特鲁多总理来这儿开会,为了表示对中国历史前贤的尊敬,还特地到养老院看望了他们夫妇。加拿大朋友据此分析说,无法想像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多伦多养老院会停电、会因此冻死老人?那不是冻死一个人的事,要冻死一批人,也会有一批人要吃官司的!写这种新闻的人对加拿大不了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张国焘曾经是中共一大推举的大会主席,第一任中组部长。杨子烈1921年入党,是中华全国妇联首任主席。尽管他们历史上的变节行为有这样那样的说法,但出于对曾经的前辈的敬重,同行家人中的三位共产党员还是认真地采摘了3朵野花,摆放在张杨墓前。

  哪知,事后不久,笔者无意中在加拿大一家基督教网站发现,我们找到的张杨墓其实是杨子烈墓和张国焘的衣冠冢。图片显示,早于杨子烈15年前去世的张国焘,其墓在7米之外,草丛中有一块铜质地碑,立碑人是张国焘的牧师。也就是说,中年张国焘变节为国民党后,晚年又信奉了基督教,基督教教义中,信徒的墓碑可由牧师署名设立。不知怎地,我们对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在信仰上的朝三暮四,一下子感到不是滋味,特别是上一天下午,我们刚从一位与中国革命有关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故居归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