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延安志丹县城北炮楼山和瓦窑山之间山坡上的刘志丹烈士陵园
张勤龙
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红军东征时,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英勇牺牲。23日,他的遗体运抵瓦窑堡。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是否亲自参加了这一个重要悼念活动?
据《张闻天年谱》记载:1936年4月24日,张闻天“出席追悼会,并向家属慰问。”
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刘志丹追悼大会的新闻报道是这样写的:“刘志丹同志的遗体于23日运到瓦窑堡市,驻瓦窑堡市的各机关、团体、红军部队,于24日在南门戏台,举行了壮烈的追悼大会。到会者有二、三千人。在广大人群的心里,沸腾着为刘志丹同志复仇的决心。首(先),由后方政治部袁(国平)主任宣布开会,默念志哀。继由郭洪涛同志报告刘志丹史略后,由军委会副主席周恩来同志,中央政府办事处主席博古同志致词。致词完毕后,即举行送葬刘志丹的(活动),遗体埋葬于瓦窑堡南门城外二、三里处……”
《红色中华》报上“壮烈的追悼大会”为标题的文章,并没有提到张闻天的名字。从现在报纸新闻报道的习惯和规范来看这一历史问题,这样的一个新闻报道,几乎已经排除了总书记张闻天参加刘志丹追悼大会的可能性。
然而,《张闻天年谱》是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一部相对可靠的史学著作。年谱上史料的主要来源,是中共中央档案馆的历史档案。年谱的主编张培森先生一贯细致、周到、认真、负责。因此,《张闻天年谱》上的史实一般不会有差错。看来,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红色中华》的报道,做一个比较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分析。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红军长征时期停刊。1935年11月25日在瓦窑堡复刊,因为当时陕北的物质条件相当艰苦,报纸改铅印为油印。后来,《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1941年5月,又与《今日新闻》合并成《解放日报》。
如果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这篇《红色中华》上关于刘志丹追悼大会的新闻报道,这一篇不足300字的文章,把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基本上讲清楚了,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史料,具有重要的革命文物价值。然而,此报道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要素缺失。例如:标题不够完整;造句不够规范;职务人名的表达,不够统一;没有作者姓名。更要紧的是,这一新闻报道只谈了刘志丹追悼会的主要议程,没有写明当时具体有哪些党、政、军领导参加了这一个重要活动。
从这点上来说,《张闻天年谱》和《红色中华》上关于刘志丹追悼会的记载,不但一点不矛盾,而且,二者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把这两个史料结合起来看,我们就可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当年刘志丹追悼大会的真实情况。
1943年4月,刘志丹移灵。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史料佐证张闻天有没有参加仪式。不过,在陕西志丹陵中一直保存着张闻天以“洛甫”之名为刘志丹题词的石碑,上面写着:
“子丹同志的路线,是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路线,是我党的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是真正中国的马列主义的路线。子丹同志,精神不死!洛甫题一九四三年十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