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师生 > 知名校友 > 资料延伸 > 内容正文

毛泽东与红军大管家杨至成将军的将帅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09-17 21:21:10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领袖和人民军队的统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不少高级将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与被称为红军大管家的杨至成将军几十年的将帅情,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井冈山留守处主任杨至成去找党代表毛泽东要钱

  1927年6月,杨至成从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后,分配到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连指导员。8月1日,他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1月12日,又随朱德、陈毅参加了湘南起义,起义军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后,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杨至成任师部副官长。4月下旬,朱德率部去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杨至成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5月4日,朱毛两支红军举行了会师大会,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6月下旬,在保卫井冈山的龙源口战斗中,杨至成英勇杀敌,身负重伤,被送到红军医院去养伤。7月上旬,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外出作战,战伤未愈的杨至成被任命为井冈山留守处主任。

  当时,山上的伤病员达800多人,占全体人员的六分之一,困难巨大。不仅医疗院所设施简陋,而且医生极度缺乏,更困难的是缺少医疗器械和药品。许多红军伤员因为得不到起码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小伤拖成了大伤,大伤导致残废,甚至失去生命。

  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杨至成和医院、医疗所的同志一起,千方百计想办法,上山采挖中草药,用来为红军战士医伤治病。井冈山的竹子多,他们便用比较粗的竹筒制成消毒盆、便盆、脓血盆,把竹片削薄用火烤弯后,制成一把把镊子;担架和手术床等,也都是用竹子做成。最困难时,医院连消毒用的盐都找不到一点了,为伤员洗伤口只能用白开水。

  医院的艰难困苦,伤病员同志的呻吟,使杨至成感到揪心的痛。他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的办法。同志们提出:到永新去找党代表毛泽东吧!请他想想办法。

  7月底的一天,杨至成顾不得自己尚未痊愈的伤口,动身去永新找毛泽东。毛泽东听完杨至成的汇报后,极为关切地说:“是呀,我们好人没有吃,没有穿,是不大成问题的。但伤员就不一样了,他们为革命流了血,我们一定要照顾周到,不然会影响战斗情绪。这不单是个伤病员的问题,而要看作是一个战斗问题。如果不医治好伤病员,传到部队去,就会在战士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对伤病员的医疗看护工作,非常重要,是一个政治任务!”毛泽东接着问:“具体要我解决什么问题?”杨至成回答说:“解决钱和药的问题。”毛泽东说:“好吧,你到31团去,到军医处去分点药带回去,要经理处想办法分一些钱给伤病员用。你看需要多少钱呢?”杨至成不好意思地张张口说:“200块大洋吧!”毛泽东说:“好,就这样!”他随手写了一张条子,要他交给31团团长朱云卿去办。随后,他又向杨至成讲了一下革命斗争的形势,指出当前困难是很多,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要杨至成回去转告伤员,安心治疗,争取早日重返前线。

  朱云卿见到毛泽东的条子,找来两位处长落实。军医处长给他分了一些碘片和酒精;经理处长杨立三却手头无钱,但答应马上筹措。两天后才筹到160块大洋。杨至成已经很满足了。

  杨至成回到井冈山后,向伤病员传达了毛泽东的关怀和指示,使大家深受感动。大家表示一定要咬紧牙关,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康复,赶回前线杀敌。

  带回的160元,杨至成将其分成两份,60元用作补助伤病员的伙食费,100元交给王佐,要他利用老关系,到吉安市去买急需的药品。王佐避过敌人的检查,为井冈山买回了一批急需药品,使红军伤病员的治疗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红四军副官长杨至成在毛泽东支持下,为全军制作新军装

  1929年3月中旬,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进入福建境内,胜利占领了闽西重镇长汀县城。前委在这里对红四军进行了整编,将原来的团改为纵队,全军共编为三个纵队。整编后红四军军长为朱德,党代表是毛泽东,杨至成被任命为红四军副官长。

  杨至成担任副官长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协助军需处为全军制作军装,改善红军的后勤供应。

  杨至成在红军接收的敌军被服厂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临时红军被服厂,为全军赶制统一的军装。

  为了购得足够的优质布料,杨至成亲自走访有关商界人士,找布店老板交涉,由于红军买卖公平,不少商家都很乐意与红军做买卖。

  同时,杨至成向毛泽东、朱德等首长建议:为了使红军的军装统一美观,给每套军装都配上布质的红领章和红帽徽。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表示:“好啊,只要条件许可,就把我们的红军打扮得更漂亮、更威武一些!”

  几天后,4000套崭新的灰布军装发到了全军。毛泽东称赞后勤的同志干得好。

  解决了红军部队的服装问题,杨至成又开始了为红军伤、病员的治疗奔忙起来。为此,杨至成多次拜访了有名的长汀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傅连暲已不是与红军初识了。1927年8月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一些受伤的将领路过此地,就曾找傅连暲治过伤。这次,经杨至成联系后,毛泽东、朱德又抽暇会见了傅连暲,使这位医生深受感动,从此傅连暲与他们成了交情至深的朋友。后来,傅连暲带领医院中的许多医务人员参加了红军。

  毛泽东喜欢及时收集各地能找到的一切报纸,所以给毛泽东找报纸买报纸也成了杨至成担任副官长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杨至成知道毛泽东要通过报纸来了解敌情,研究对策,所以对这件事办得也特别认真。

  红四军在长汀县一连住了17天,得到了充足的休养和补充。这时,毛泽东从敌人的报纸上看到形势发生了某些变化——蒋、桂系之间的军阀战争爆发,原来在赣南的国民党军队被调到湖南打桂系军阀去了,顾不上“围剿”红军了。

  于是,毛泽东、朱德抓住这个机会,率部回师赣南。4月初,红四军在江西瑞金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五军会合了。

  毛泽东全力支持总供给部长杨至成搞好后勤保障工作

  1933年1月,杨至成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总供给部统管全军的粮秣、被服、财政、武器、弹药的筹供及军工生产等工作。

  杨至成担任总供给部长后,即着手安排中央和总部的搬迁工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央政府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都在瑞金城东北部十几里处的叶坪及洋溪办公。后来,由于有人向敌人告密,敌人派飞机对叶坪一带进行轰炸,中央政府和军委的办公机关受到威胁。为此,中央在1933年初,决定将中央政府及军委办公机构移驻于瑞金县城西南郊的沙洲坝、下肖村一带。

  1933年3月,毛泽东指示杨至成先去这一带作社会调查。杨至成当即行动,从三个问题入手调查:一、附近各村共有多少房子,可以腾出多少房子来供中央和军委机关住用?二、各村有多少地主、反革命,他们对红军的态度如何?三、各村收成如何,打了多少粮食?能有多少余粮?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杨至成摸清了情况,形成了一套搬迁方案,向毛泽东等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首长们的肯定。

  1933年4月,中央政府和军委机关等,由叶坪搬到了瑞金城西南郊一带的几个村子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人民委员会驻沙洲坝两处比较宽敞的杨姓私宅,毛泽东、张闻天、徐特立、何叔衡、谢觉哉等人在此居住并办公;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总参谋部驻乌石垄村一幢杨姓的两进私宅,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等同志在此居住和办公。

  各领导机关搬迁完毕后,作为“大管家”的供给部长杨至成更加忙碌了。

  为了筹集到必需的经费,杨至成绞尽脑汁,广开门路,采取各种手段满足红军作战和生活的需要。主要办法包括:一、向政府请领; 二、请群众支援;三、靠打仗缴获; 四、打土豪筹集;五、生产自给; 六、自办贸易收益。

  作为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对筹集军费极为重视。他全力支持总供给部的工作。他规定,把政府财政收入的70%―80%分配给红军作为军费。同时,毛泽东还领导中央政府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如发展生产、搞好进出口贸易、发行公债、发行货币等,增加收入,从而增加红军军费。

  由于红军队伍迅猛扩充,部队的粮食需要迅速增加,不少部队面临无饭吃的局面。进入1934年后,部队粮食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杨至成多次将情况向中央反映。1月23日,以毛泽东为主席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团作出了《关于完成推销公债,征收土地税,收集粮食,保证红军给养的突击运动的决定》。中央苏区各地通过贯彻中央的这个决定,共收集到公债谷和土地税谷50万担,为正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的红军,解了燃眉之急。

  杨至成领导的总供给部,还负责管理着红军的军工厂。这些军工厂,大都是靠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凭一台虎头钳、一台缝纫机、一口大锅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对军工生产的事极为关心,经常找杨至成谈军工厂的工作,帮助他解决军工厂的难题。

  长征前,杨至成去云山古寺看望失意的毛泽东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被剥夺了在党内军内的领导权。徒有虚名的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住在云石山上的一座古寺里,面对严峻的形势,心情十分郁闷。

  1934年8月中旬一个闷热的下午,已被降职的杨至成从驻地梅坑赶向几公里地外的云石山,去看望毛泽东。为了走捷径,他从一片稻田里斜插了过去。当他带着两脚烂泥,满头大汗,爬上近百米高的云石山,来到云山寺时,第一个看到的是贺子珍。贺子珍递给他一碗凉开水,说毛泽东正在后面的树林里乘凉、和人聊天。

  杨至成赶到那里一看,只见在一棵大樟树下,毛泽东正和一个和尚模样的人,面对面地坐在石头上,一边摇扇子一边谈古论今。看见杨至成,毛泽东略略一愣:“噢,至成同志,你看我来了?”随后指着那位和尚模样的人介绍道:“他叫骆能和,比我小4岁,原先是云山寺的住持,他供的是福祖菩萨,据说是管天下太平、人间平安大事的。我们来后,占领了骆大师的地盘,他就搬到村里去住了。我劝他干脆还俗,娶妻生子算了,他正在考虑呢!”骆和尚笑笑说:“毛先生是个有学问的人,经常和毛先生聊聊天,能受到许多教益呢!”骆和尚走后,毛泽东引杨至成回到屋里,问道:“至成同志,我的朋友现在不多了,你还敢来看我!”

  杨至成看看脸色有点憔悴的毛泽东,心头一热,差点掉下泪来,说:“毛主席,您比过去可瘦多了,要注意身体呀!”

  毛泽东点了支烟,摆摆手说:“没事,没事,我的身体很好。”杨至成本想说一句安慰的话,但却没有说出口。毛泽东似乎看出了杨至成的心情,反而安慰起他来:“至成同志,你被降职的事我听说了,你有什么想法?”

  “我的工作没做好,但是我尽力了……”

  毛泽东沉思着说:“是呀,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后方工作基本保障了前线的需要,是很有成绩的。”

  “可是,仗没有打好……”

  “仗没有打好,有实力的问题,但主要的是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不对头。什么‘堡垒对堡垒’,什么‘御敌于国门之外’,他们忘了与敌人比起来,红军还处于弱小阶段。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这是叫化子与龙王比宝嘛!”

  杨至成见毛泽东一下把问题点透了,忙问:“主席,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毛泽东回答说:“我们要做工作,要等待。至成同志,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革命总会成功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在中国这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要取得革命的胜利,绝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至于我们个人嘛,受些委屈不要紧。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嘛’,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但肚里要能撑船,还要能放得下飞机大炮才行呢!你说是不是?”

  毛泽东的一席话,扫去了杨至成胸中的郁气,他感到心头亮堂多了。聊了一会,杨至成看看时间不早了,起身告辞。毛泽东说“不忙”,又领他去旁边的屋子里看望住在那里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张闻天很高兴地握着杨至成的手,关心地劝慰了他几句。

  患难见真情。在云山古寺门口,毛泽东和杨至成紧握双手告别,互道“保重”。

  毛泽东为杨至成平反,任命他担任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

  1934年10月中旬,杨至成跟随军委纵队踏上了后来被称为万里长征的道路。

  1935年1月15日,当红军长征到贵州遵义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撤销了博古、李德对红军的领导权,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和军内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位众望所归的掌舵人。

  遵义会议开完不久,杨至成就听到了关于会议精神的传达和会议对红军后勤工作的评价。特别令杨至成感动的是,毛泽东和遵义会议决议,都对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后勤工作作出了最中肯的评价,肯定了后勤工作的成绩。指出:战争指挥的错误,可以使最好的后方工作化为乌有。杨至成知道,这是毛泽东为后勤工作平反,为自己平反。他受到降职处分时没有流泪,这时泪水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

  遵义会议后,军委鉴于长征途中的物资供应工作主要由各级自行解决,决定撤销总供给部。根据需要,杨至成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先遣工作团主任,作开辟路线、发动群众、筹措给养物资等工作。

  红军渡过大渡河后,来到了大雪山――夹金山脚下。先遣工作团经过了解,得知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积雪终年不化,寒风逼人,被老百姓称为神山,平时无人敢上。当地的几位老人告诉杨至成:你们实在要过,必须在半上午以后,半下午以前,否则,碰上神风就会被卷走。你们别看现在山下是六月天,走路热得冒汗;但上山必须穿皮衣、毛衣,否则人就会冻成冰人!

  杨至成把了解到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号召各部队积极行动起来,筹措过雪山的物资。指示:大量收购羊皮和羊毛,力争给每个人缝一件羊皮背心或打一件毛背心,以御雪山上的奇寒;大量收购烧酒、生姜和辣椒,每个人翻雪山前带些白酒、生姜或者辣椒水,以便御寒;大量收集竹竿和木棍,每人发一根,作为翻越雪山的拐棍。

  7月,红军来到了川北阿坝毛儿盖地区,前边就是茫茫草地。红军在这里停下,忙着过草地的准备工作。全军上下在毛儿盖、黑水一带,展开了筹粮活动。

  毛儿盖一带是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及上层反动头人的欺骗宣传,在红军到来之前,许多藏民纷纷躲藏起来,把粮食埋了,把牛羊赶进了深山,使红军的筹粮工作遇到很大困难。

  杨至成有点着急,他找到毛泽东,汇报说不少部队现在靠吃青稞煮豌豆苗过日子,还只能吃个半饱,群众都跑光了,拿钱也无处买粮,不知该怎么办。

  毛泽东沉思了一会说:“进入藏区后,敌人最怕我们接触群众,只要我们一接触群众,他们的欺骗宣传就破产了。现在藏胞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躲着,正在看着我们。一旦他们了解红军是帮助他们求解放的,他们就会回来。所以越是困难,我们越要严守纪律,用实际行动赢得藏胞的信任。”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总政治部贴出保护藏民的布告,要求部队不许占用民房,不许随意动用藏民的东西,不许抢收地里的庄稼……工作团积极配合,主动接触藏民。不几天,藏民便纷纷从山里走了出来。

  此时,毛儿盖地区漫山遍野的青稞日渐成熟。为了能迅速筹集一定数量的口粮,通过茫茫草地北上抗日,毛泽东、朱德指示杨至成,与当地藏民代表协商,帮助藏民收割成熟的青稞,然后收购一部分用作军粮。

  杨至成等反复向藏民代表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和当前遇到的困难,请求藏民高价出售一部分粮食给红军。为了表示红军的诚意,杨至成还把藏民特别紧缺和需要的盐巴和茶叶,作为礼物分送给他们。当时部队的物资也相当缺乏,存的一点盐和茶叶,还是不久前缴获的战利品,其中还有名贵的云南普洱茶。

  经过全体指战员的努力,红军在毛儿盖、黑水地区共筹粮57万多公斤,为维持红军的生存,迅速过草地北上抗日,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8月下旬,红军开始进入草地,向北前进。每个人的粮袋里都装有几公斤炒熟的青稞和一些风干的牛羊肉,这是他们过草地时的给养。

  9月,红军到达甘肃省迭部县。党中央在俄界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义,决定将军委纵队和红一、三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杨至成任供给部长,创建陕甘根据地。杨至成又成为这支部队的管家人、毛泽东在后勤方面的助手。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杨至成全力完成了东征、西征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

  1935年10月19日,杨至成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长达1年时间的长征结束了。

  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同时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下辖红一军团(原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而成)和红十五军团(由一个月前长征到达陕北的鄂豫皖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组成),任命彭德怀为红一方军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至成为后勤部长。

  1936年元旦不久,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开通抗日的前进路线,中共中央决定2月中旬,红军东渡黄河,东征山西。

  东征战役的后勤保障难度是很大的。为此,毛泽东专门找杨至成交代,要他充分做好物资的筹措保障工作。从接到命令之日起,杨至成就带领后勤部的同志,开始了积极的战前准备。西北军委后方办事处各部门的同志,也都全力投入了准备工作。

  为解决出征部队的御寒衣服问题,后勤部门筹资采购棉布2000匹,棉花4000公斤,毛皮2000张,在瓦窑堡等地组建起了被服厂,使部队指战员,尤其是一线战斗部队指战员人人都穿上了暖和的御寒衣服;军粮的筹措,任务十分繁重。杨至成经过计算,方面军共需筹粮165万公斤,食盐2500公斤。他们派出后勤人员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分别在延安、安塞、宜川、延川等县进行筹措,然后又组织起一支有400头毛驴、1000名民工的运输队,把筹到的给养运至石门子、安沟等一线,供应红一、红十五军团;与此同时,兵工厂除及时修好部队送去的武器装备外,还加大弹药生产量,月生产手榴弹2000枚,炸药1000斤,子弹1万发,以补充部队的紧缺;过河的船只,部队征用地方造船工等100名,造木船12只,制作羊皮筏子100个,浑筒3000个,帆板1500条。2月20日晚上8点整,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分别从沟口和河口两个渡口,趁着黑沉沉的夜幕和滔滔的河水声的掩护,开始了渡河战斗。经过一整夜的激战,渡河取得成功。部队过河后,杨至成对后勤人员说:部队打到哪里,后勤保障工作就做到那里。5月上旬,东征任务完成,红一方面军全部返回陕甘根据地。东征战役中,红军共消灭敌军7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4000余枝,炮20门,吸收新兵近8000人,筹款30多万银元,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红军东征胜利不久,中央即开始酝酿西征计划。5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联名发布了西征战役计划,决定由红一方面军的一军团、十五军团及骑兵团等组成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杨至成为军委兵站部部长和西方野战军后勤部部长。

  毛泽东、周恩来对西征军的后勤工作时刻关注,及时作出具体指示,有时甚至一天来两次电报。杨至成认真执行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胜利完成了部队的兵员中转、运输和后勤供应、卫生服务等保障工作。为西征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毛泽东送杨至成去苏联养病、学习,杨至成与在苏学习的毛岸英兄弟成为挚友

  杨至成在战斗中三次负伤,加上工作一直很忙,医疗条件也有限,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治疗,所以身体状况很差,高血压、肺结核、癫痫等时有发作,但他一直咬牙带病坚持工作。到1938年上半年,他的病情加重病得连床都起不来了。

  一次,毛泽东找时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长的杨至成去谈工作,他走不动,只好叫人用担架送他去。

  当时,党中央与共产国际达成了一项协议,决定从抗大、党校和部队中挑一批身体较差的领导人,去苏联的莫斯科一边养病,一边学习,为未来的持久战争储备指挥人才。毛泽东对杨至成的健康极为关心,将他列入了赴苏的高级干部名单。

  1938年6月,杨至成离开延安前夕,去向毛泽东告别。毛泽东对他说:“希望你好好养病。方便的话,去看看贺子珍和我的几个孩子。我很想念他们。”并把一封信托他交给贺子珍。

  杨至成与刘亚楼、李天佑、钟赤兵、谭家述等一批红军将领到莫斯科后,遇到了许多熟人,除毛泽东的家人外,还有林彪、卢冬生、张子意、贺诚、马明方、方子纯、蔡畅、刘英及林伯渠之女林利、苏兆征之子苏和清等一批青少年。杨至成和他们的关系搞得极为融洽,由于他忠厚可亲,成天乐呵呵的,大家便给他起了个外号――杨老太爷。其实他当时才三十五六岁。

  身体稍微恢复后,杨至成等人便参加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的学习和政治理论班的学习。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发动了向苏联的进犯,苏联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由于战争的影响,杨至成等一批人滞留国外达8年之久。期间,他曾同毛岸英、毛岸青住在一起,并周到地照顾他们的生活,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1946年1月,杨至成回国前,毛岸英、毛岸青依依不舍地拿出自己的照片,在背面题上字,送给杨至成作留念。

  毛岸英的题字是:

  亲爱的至诚同志:

  决不要忘记我们在莫斯科的同居,谨以此为念。

  岸英

  1945、12

  毛岸青的题字,前为俄文,后为中文,写的是:

  给亲爱的老太爷作永远的纪念。您的小孩子永泰(毛岸青),不要忘记我们在莫斯科的同居。

  字里行间透露着杨至成与毛家两兄弟间的深厚情谊。

  东北野战军军需生产部部长杨至成为毛泽东等赶制皮大衣

  杨至成回国后,就任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48年6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形势所需,成立了与后勤部平行的军需生产部,任命杨至成为军需生产部部长,主要负责抓军需服装的生产工作,保障东北野战军部队服装的供应。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就在东北野战军准备南下入关之际,杨至成接到通知:12月下旬,中央军委将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军后勤工作会议。请他去参加会议。

  听到这个消息,杨至成心头一阵发热。自从他1938年离开延安去苏联养病、学习,到现在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他一直没有机会再见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如今,这个机会可算到来了。

  杨至成想:现在,我们的条件改善了,家大业大了。光一个东北野战军,1年的冬装就是120万套,而且里外三新。师以上干部穿上了华达呢、皮靴,战士的军服用上了咔叽布,质量远远高于其他野战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能忘记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这次去开会,要为中央首长每人制作一件皮大衣带去,好让他们保护好身体,指挥全国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

  第二天,杨至成就把这个任务布置了下去。

  毛泽东看到杨至成送来的大衣时,十分高兴。他与周恩来、朱德听了杨至成的工作汇报,夸赞东北野战军的军服生产搞得好。1949年3月,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从西柏坡进入北京,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时,穿的就是杨至成送的皮大衣。

  杨至成还向毛泽东汇报了在苏联见到贺子珍、毛岸英、毛岸青的情况,让他看了分别时毛岸英、毛岸青送给自己的照片。毛泽东瞅着两个儿子的照片,眼里充满无限深情,向杨至成表示了谢意。

  毛泽东在家招待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杨至成夫妇

  1957年12月下旬的北京,人们都忙着准备欢度新年,到处是一片节前的繁忙景象。下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的杨至成上将突然接到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电话:毛主席想要见见你,请你带上夫人和孩子,晚上10点钟到中南海去。”

  放下电话,杨至成好久没有挪动身子,心中好一阵激动。

  杨至成急忙把这个喜讯告诉夫人唐慧文,叫她快准备准备。唐慧文听后更是激动得手忙脚乱,不知该准备什么。彭德怀在电话里通知说带着孩子去,可是他们怕几个孩子调皮,打扰毛泽东,最后决定不带孩子去。

  晚上9时半,杨至成夫妇乘车从西长安街的新华门进入中南海,来到丰泽园门前停住。他们进门后经过古色古香的“颐年堂”,来到“菊香书屋”。

  一见面,毛泽东就问:“怎么没带孩子来?”

  杨至成回答:“他们……都睡觉了。”

  毛泽东看了看唐慧文,笑眯眯地问:

  “这是杨夫人了?”

  唐慧文的脸“腾”一下红了,自己才30岁,可毛主席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这么称呼多不好意思啊!

  坐下后,卫士献上茶,毛泽东便和他们聊起了家常。他问唐慧文是哪里人、有几个孩子了等等,又和杨至成聊起了他们走过的道路,话题有井冈山、瑞金、长征、延安等。

  不知不觉,已到深夜11点,毛泽东邀请杨至成夫妇共同进餐。杨至成说已吃过晚饭了,但毛泽东执意要请他们吃一顿饭。

  在旁边过厅的一张圆形饭桌上,摆上了四菜一汤和一盆米饭。

  毛泽东说:“家常便饭,随便尝尝。你这个供给部长,管了我好多年的饭,今天就让我管你一顿饭!”

  带有辣味的菜,对贵州人杨至成来说不成问题,但对辽宁人唐慧文来说就有点火辣辣的。毛泽东幽默地说:“我主张女同志要多吃点辣味,不辣不革命嘛!”

  席间,毛泽东又问起杨至成的病情,关心地对他说:“我们现在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你要把身体养好,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呢!”

  餐毕,已近凌晨。杨至成夫妇向毛泽东告辞。

  毛泽东亲自送他们出了“菊香书屋”小院,送出了“丰泽园”。在“丰泽园”门外,毛泽东目送他们上了车。

  车开动了。杨至成夫妇回首望去,毛泽东还在灯影里向他们挥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