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成立于1919年4月12日,解散于1945年8月15日。
在日本陆军中,关东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有“皇军之花”之称。极盛时,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共约一百二十万人。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和大批作战物资增援南方岛屿,这些“精锐之师”大部分沦为对美作战的炮灰。二战末期,关东军规模缩减至约七十万人(其中至少二十五万人都是当地临时征召的日本侨民),所属各师团均为1943年以后新成立的师团,武器更是严重缺乏,十几万人无枪可持。1945年8月,一百五十万苏联红军开始向中国东北进军,关东军被击毙八万三千人,被俘五十九万四千人。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苏军押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一共有六万多人死在那里。另有数百名被中共军队俘虏的关东军战俘加入解放军,参加了国共内战。
日本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组建背景
1904年2月,为争夺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爆发。5月,日军攻占了辽东半岛的金州。战后,根据双方所缔结之“朴次茅斯条约”第5、6两款中之规定:俄国“将旅顺、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水租借权,与关联租借权”及组成的“一切特权”,以及租借地“效力所及地之一切公共房屋财产”,“长春、旅顺间之铁路及一切支线……无条件让与日本”。由于攫取了俄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一切特权,日本在亚洲大陆获得了殖民地。9月,日本在金州设立关东守备军司令邵及军政署,对金州及其他占领区实施军政统治。
1905年5月,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中国辽东半岛改称“关东州”,并废关东守备军及军政署,在大连新设关东州民政署。10月18日,废关东州民政署,在辽阳设关东总督府。
1906年2月28日,下令在中国东北建立6个大队独立守备队,警卫南满铁路沿线。6月,日本’在奉天设立驻东北的总外交机构—奉天总领事馆。7月31日,日本以第196号敕令公布了《关东都督府官制》,将“关东总督府”改为“关东都督府”,9月1日关东都督府于旅顺正式成立。年底,又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南满”推行“一三头政治”,进行殖民统治。
1907年,日本在“关东州”驻扎一个步兵师团和六个铁道守备队的兵力,隶属关东都督府陆军部。
日本关东军最后对苏联防御地带图
日本关东军发展历程
1919年4月,日本将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将原关东都督府陆军部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实行所谓军政分治。从此,关东军正式命名。4月12日关东厅和关东军司令部同时成立。
1920年5月,设立了奉天特务机关。
1928年6月4日,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中国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1931年9月18日,策划“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9月19日,关东军司令部由旅顺迁至沈阳浪速路的东洋拓殖大厦。次年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司令部迁至长春,司令兼任日本驻“满”大使和关东厅长官,掌握伪军政大权。把中国东北建成日本进一步侵略扩张的重要战略基地。7月,又制造了“万宝山事件”。
1932年6月16日,关东军接到日本军部命令:关东军司令官除执行《关东军司令部条例》所规定的任务外,还要负责防卫满洲各要地及保护“帝国臣民”。从此,关东军的统治势力由南满扩张到整个满洲。
1934年,关东厅被废止,其权力由关东军司令部行使。关东军司令部由此成为日本统治东北的最高权力机构。
1939年5月,满洲军队跟蒙古军队在诺门罕发生小规模边境冲突,后演化成为关东军对苏联红军的正面对决。
1940年8月,关东军正式设立关东军情报部后,原哈尔滨特务机关改为情报部本部,其下属各地特务机关改为情报部支部。
1942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关东军主力逐渐被抽调至太平洋战线。在1943年战争逆转后,不少关东军在太平洋的岛屿上被歼灭。
1945年7月5日,关东军制定了最后对苏军的防御作战计划 。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于8月16日18时,收到大本营第1382号电令后,于22时向其所属部队下达了“关作命甲第106号”停战命令。8月22日,苏军接收了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及在南库页岛、千岛群岛之部队,共被苏军俘虏达57万5千人,其中将官为148名。各地放下武器后之日军被编成若干大队,部分被押解去苏联境内的俘虏收容所。
日本关东军历年编制
1941年底,关东军配备有大量战斗力强的甲种师团(番号不大于20):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23师团、第24师团、第25师团、第28师团、第29师团、第57师团。1942年10月,日本政府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关东军的兵力达到顶峰。
1942年底,关东军的主力师团变化不大,为: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23师团、第24师团、第25师团、第28师团、第29师团、第57师团、第71师团。
从1943年初开始,随着太平洋战事发展,日本关东军主力逐渐被抽调至太平洋战场。1943年底,关东军的主力师团: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23师团、第24师团、第25师团、第27师团、第28师团、第29师团、第57师团、第71师团。
1945年1月,日军大本营再次抽调关东军13个师团赴太平洋战场。4月美军占领冲绳并开始空袭日本本土,日军为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又从关东军抽调7个师团和所储备的近1/3战略物资回日本本土备战(航空挥发油2万千升,普通挥发油3万千升,弹药13个师团会战份额)也被调往本土)。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日本为防守苏联可能进行的进攻,再次扩充关东军兵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召,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关东军总人数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膨胀,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甚至抽调伪军的装备补充新编关东军部队,很多新兵是老人和孩子。
1945年8月,苏军发动攻击关东军战役时,关东军22个师团的配置:第39师团、第63师团、第79师团、107师团、108师团、112师团、117师团、第119师团、122师团、123师团、124师团、125师团、126师团、127师团、128师团、134师团、35师团、136师团、138师团、139师团、148师团、149师团。
日本关东军指挥官
总司令部
※括号内为通称
参谋部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经理部
军医部
兽医部
法务部
补给监部
情报部
特种情报部
化学部(满洲第516部队)
技术部
建设团防疫给水部(满洲第659部队)
本部(满洲第731部队)
牡丹江支部(满洲第643部队)
林口支部(满洲第162部队)
孙吴支部(满洲第673部队)
海拉尔支部(满洲第543部队)
大连支部(满洲第319部队)
军马防疫厂(满洲第100部队)
终战时所属部队
第1方面军
第3军
第5军
第122师团
第134师团
第139师团
第3方面军
第30军
第44军
第108师团
第136师团
独立混编第79旅团
独立混编第130旅团
独立混编第134旅团
独立战车第1旅团
第17方面军第4军
第119师团
第123师团
第149师团
独立混编第80旅团
独立混编第131旅团
独立混编第135旅团
独立混编第136旅团
大陆铁道队铁道第3联队
铁道第4联队
第2航空军
独立第15航空团
独立第101教育飞行团
第5航空军
第13飞行师团
第1飞行团
第2飞行团
第8飞行团
独立第105教育飞行团
第5航空通信团
历任司令官
※所列军衔均以最初上任时的级别为准
※随着“总军”的设立,从昭和17年10关东军司令部月1日(1942年10月1日)起,司令官、参谋长和副参谋长均改称总司令官、总参谋长和总副参谋长。
历任司令官
立花小一郎中将(1919年-1921年)
河合操中将(1921年-1922年)
尾野実信中将(1922年-1923年)
白川义则中将(1923年-1926年)
武藤信义大将(1926年-1927年)
村冈长太郎中将(1927年-1929年)-皇姑屯事件
畑英太郎中将(1929年-1930年)
菱刈隆中将(1930年-1931年)
本庄繁中将(1931年-1932年)九一八事变
武藤信义大将(1932年-1933年)日本承认“满洲国”
菱刈隆大将(1933年-1934年)“满洲帝国”成立
南次郎大将(1934年-1936年)
植田谦吉大将(1936年-1939年)七七事变
梅津美治郎大将(1939年-1944年)关东军升格为总军
山田乙三大将(1944年-1945年)日本投降时任总司令官,后被苏联红军押到伯力审判。
历任参谋长
浜面又助少将(陆士4期:1919年4月12日~1921年3月11日) [6] 福原佳哉少将(陆士5期:1921年3月11日~1923年8月6日)川田明治少将(陆士10期:1923年8月6日~1925年12月2日)
关东军指挥官斎藤恒少将(陆士10期:1925年12月2日~1928年8月10日)
三宅光治少将(陆士13期1928年8月10日~1932年4月11日)
桥本虎之助少将(陆士14期1932年4月11日~1932年8月8日)
小矶国昭中将(陆士12期1932年8月8日~1934年3月5日)
西尾寿造中将(陆士14期1934年3月5日~1936年3月23日)
板垣征四郎少将(陆士16期1936年3月23日~1937年3月1日)
东条英机中将(陆士17期1937年3月1日~1938年5月30日)
矶谷廉介中将(陆士16期1938年6月18日~1939年9月7日)
饭村穣中将(陆士21期1939年9月7日~1940年10月22日)
木村兵太郎中将(陆士20期1940年10月22日~1941年4月10日)
吉本贞一中将(陆士20期1941年4月10日~1942年8月1日)
笠原幸雄中将(陆士22期1942年8月1日~1945年4月7日)
秦彦三郎中将(陆士24期:1945年4月7日~终战)
历任副参谋长
冈村宁次少将(陆士16期:1932年8月8日~1934年12月10日)
板垣征四郎少将(陆士16期:1934年12月10日~1936年3月23日)
今村均少将(陆士19期:1936年3月23日~1937年8月2日)
笠原幸雄少将(陆士22期:1937年8月2日~1937年9月27日)
石原莞尔少将(陆士21期:1937年9月27日~1938年12月5日)
矢野音三郎少将(陆士22期:1938年12月5日~1939年9月7日)
远藤三郎少将(陆士26期:1939年9月7日~1940年3月9日)
秦彦三郎少将(陆士24期:1940年3月9日~1942年5月9日)
吉冈安直少将(陆士25期:1941年5月13日~1941年7月7日)
绫部橘树少将(陆士27期:1941年7月7日~1942年7月1日)
秦彦三郎少将(陆士24期:1941年7月23日~1942年7月1日)
池田纯久少将(陆士28期:1942年7月1日~1945年7月28日;负责情报和政策)
田村义富少将(陆士31期:1943年8月2日~1945年2月25日;负责作战部署)
松村知胜少将(陆士33期:1945年3月1日~终战;作战担当)
四手井纲正中将(陆士27期:1945年7月29日~1945年8月18日;负责情报和政策)
其他人事编制
高级参谋第1课长
※昭和6年10月5日(1931年10月5日)起,任第一课长
香椎秀一(陆士6期:大正8年4月12日~大正8年6月28日)
高桥小藤治(陆士9期:大正8年6月28日~大正9年4月1日)
竹森正一(陆士11期:大正9年4月1日~大正11年8月15日)
松井七夫(陆士11期:大正11年8月15日~大正12年11月10日)
黒田周一(陆士14期:大正12年11月10日~大正15年3月2日)
河本大作(陆士15期:大正15年3月2日~昭和4年5月14日)
板垣征四郎(陆士16期:昭和4年5月14日~昭和6年10月5日)石原莞尔(陆士21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8月8日)
斎藤弥平太(陆士19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8年8月1日)
冢田攻(陆士19期:昭和8年8月1日~昭和10年3月15日)
下村定(陆士20期:昭和10年3月15日~昭和10年12月2日)
坂西一良(陆士23期:昭和10年12月2日~昭和12年3月1日)
绫部橘树(陆士27期: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2年10月30日)
安倍克巳(陆士28期:昭和12年10月30日~昭和14年3月9日)
寺田雅雄(陆士29期:昭和14年3月9日~昭和14年9月7日)
有末次(陆士31期:昭和14年9月7日~昭和15年10月10日)
田村义富(陆士31期:昭和15年10月10日~昭和18年8月2日)
松村知胜(陆士33期:昭和18年8月2日~终战)
作战主任参谋
浦澄江中佐(陆士16期:大正12年4月~大正15年3月)
役山久义中佐(陆士19期:大正15年8月6日~昭和3年10月10日)
石原莞尔少佐(陆士21期:昭和3年10月10日~昭和7年8月8日)
远藤三郎少佐(陆士26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9年8月1日)
河辺虎四郎中佐(陆士24期:昭和9年8月1日~昭和10年8月1日)
邱野一郎少佐(陆士27期: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2年10月30日)
欠员(昭和12年10月30日~昭和13年3月1日)
冈部重一中佐(陆士31期:昭和13年3月1日~昭和14年3月9日)
服部卓四郎中佐(陆士34期:昭和14年3月9日~昭和14年9月7日)
中山源夫中佐(陆士32期:昭和14年9月7日~昭和15年8月1日)
武居清太郎中佐(陆士35期:昭和15年8月1日~昭和18年8月2日)
草地贞吾中佐(陆士39期:昭和18年8月2日~终战)
情报主任参谋第2课长
※昭和16年10月5日(1941年)起,任第2课长
桜田武(陆士25期:大正14年8月7日~昭和3年8月10日)
花谷正(陆士26期:昭和3年8月10日~昭和4年8月)
新井匡夫(陆士26期:昭和4年8月~昭和6年10月5日)
板垣征四郎(陆士16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8月8日)
喜多诚一(陆士19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9年8月1日)
石本寅三(陆士23期:昭和9年8月1日~昭和10年8月1日)
河辺虎四郎(陆士24期: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1年6月19日)
武藤章(陆士25期:昭和11年6月19日~昭和12年3月1日)
冨永恭次(陆士25期: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3年3月1日)
山冈道武(陆士30期:昭和13年3月1日~昭和14年4月20日)
矶村武亮(30期:昭和14年4月20日~昭和15年11月9日)
西村敏雄(陆士32期:昭和16年2月4日~昭和17年8月20日)
武田功(陆士34期:昭和17年8月20日~昭和19年10月31日)
大越兼二(陆士36期:昭和19年10月31日~昭和20年4月10日)
浅田三郎(陆士36期:昭和20年4月10日~日本宣布投降)
后方主任参谋第3课长
※昭和16年10月5日(1941年)起,任第3课长
竹下义晴(陆士23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8月8日)
原田熊吉(陆士22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10年8月1日)
永津佐比重(陆士23期: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1年3月15日)
竹下义晴(陆士23期:昭和11年3月15日~昭和12年10月13日)
矶矢伍郎(陆士29期:昭和14年4月20日~昭和15年8月1日)
青木一枝(陆士33期:昭和15年8月1日~昭和16年9月11日)
村中嘉二郎(陆士33期:昭和16年9月11日~昭和18年8月2日)
中岛义雄(陆士36期:昭和18年8月2日~昭和19年2月7日)
谷岩蔵(陆士37期:昭和20年1月12日~日本宣布投降)
政策主任参谋第4课长
※昭和16年10月5日起担任第4课长
松井太久郎(陆士22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2月17日)
坂田义郎(陆士21期:昭和7年2月17日~昭和8年8月28日)
秋山义隆(陆士24期:昭和8年8月28日~昭和9年8月1日)
欠员(昭和9年8月1日~昭和12年3月1日)
片仓衷少佐(陆士31期: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4年8月1日)
黒川邦辅中佐(陆士32期:昭和14年8月1日~昭和17年2月14日)
小尾哲三大佐(陆士34期:昭和17年2月14日~昭和19年10月14日)
原善四郎中佐(陆士40期:昭和19年10月14日~昭和20年8月7日)
宫本悦雄大佐(陆士38期:昭和20年8月7日~终战)
经理部长
佐野会辅:主计总监(昭和5年12月22日~昭和8年8月1日)
铃木熊太郎:一等主计正(昭和8年8月1日~昭和11年12月1日)
矢部润二:主计监(昭和11年12月1日~昭和14年8月1日)
古野好武:主计少将(昭和14年8月1日~昭和20年7月5日)
栗桥保正:主计中将(昭和20年7月5日~)
军医部长
伊藤贤三:军医监(昭和6年8月1日~昭和9年3月5日)
梶井贞吉:军医监(昭和9年3月5日~昭和10年8月1日)
石黒大介:军医监(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1年8月1日)
出井淳三:军医总监(昭和11年8月1日~昭和13年3月1日)
斎藤干城:军医少将(昭和13年3月1日~昭和14年12月1日)
梶冢隆二:军医少将(昭和14年12月1日~)
法务部长
大山文雄(昭和4年6月21日~昭和7年12月19日)
竹沢卯一(昭和7年12月19日~?)
匂坂春平(昭和13年1月20日~昭和15年3月29日)
松本倭文雄:法务少将(昭和15年3月29日~昭和20年4月20日)
小幡通徳:法务少将(昭和20年4月20日~终战)
补给监
※昭和17年10月20日(1941年10月20日)新增补给监,由参谋长兼任
补给监部参谋长
高田清秀大佐(陆士29期:昭和17年10月20日~昭和18年8月2日)
田村义富少将(陆士31期:昭和18年8月2日~昭和19年2月25日)
佐藤杰少将(陆士29期:昭和19年2月25日~终战)
特种情报部长
※昭和13年8月1日设立“特种情报部”,当时隶属于参谋部第2课,俗称“研究部”。
※昭和16年5月15日改编为特种情报部
※昭和19年6月30日改编为特种情报队
大久保俊次郎大佐(陆士24期:昭和13年8月1日~昭和17年8月1日)
深堀游亀少将(陆士28期:昭和17年8月1日~昭和18年6月10日)
小松巳三雄大佐(陆士29期:昭和18年6月10日~终战)
筑城部长(工兵部长)
※创立时称之为关东军参谋部第2分部
※昭和16年5月31日改编为筑城部(工兵部)
※昭和20年5月25日改编为建设团
前田正実大佐(陆士25期:昭和12年7月5日~昭和13年2月1日)
河田末三郎大佐(陆士28期:昭和13年2月1日~昭和17年8月10日)
久保祯三少将(陆士28期:昭和17年8月10日~昭和18年6月10日)
花井京之助大佐(陆士32期:昭和19年7月15日~终战)
化学部长
※昭和14年8月1日从原技术部独立
胜村福治郎大佐(陆士27期:昭和14年8月1日~昭和14年11月1日)
小柳津政雄大佐(陆士28期:昭和14年11月1日~昭和15年12月2日)
宫本清一大佐(陆士29期:昭和15年12月2日~昭和18年1月18日)
山脇正男少将(陆士28期:昭和18年1月18日~昭和19年6月20日)
秋山金正少将(陆士30期:昭和19年6月20日~昭和20年7月28日)
丹羽利男大佐(陆士34期:昭和20年7月28日~终战)
防疫给水部长
※参照“‘731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相关项目“军马防疫厂”
高岛一雄:一等兽医正(昭和11年8月1日~昭和15年3月9日)
并河才三:兽医中佐(昭和15年3月9日~昭和17年7月1日)
若松有次郎:兽医大佐(昭和17年7月1日~终战)
大陆铁道司令官
※最初仅设有关东军野战铁道司令官一职
※昭和19年12月16日改称大陆铁道司令官
舞伝男少将(陆士19期:昭和12年8月20日~昭和14年3月9日)
草场辰巳中将(陆士20期:昭和14年3月9日~昭和15年10月1日)
横山镇雄中将(陆士24期:昭和15年10月1日~昭和17年6月26日)
木村経広中将(陆士23期:昭和17年8月31日~昭和18年12月27日)
鎌田铨一少将(陆士29期:昭和18年12月27日~昭和19年12月16日)
草场辰巳中将(陆士20期:昭和19年12月16日~终战)
日本关东军资料图
日本关东军的参战历史
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中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
1919年,为提升关东军地位,日本撤销了关东都督府,设立了权限较小的关东厅,并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统帅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各部。关东军从此直接受日本天皇指挥,独立性大大增强。
1929年7月,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参加了板垣征四郎组织的”北满参谋旅行“,全面讲解了他策划的《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得到与会者的支持。石原莞尔在计划中对进攻东北各城市如奉天、辽西、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等进行了详细规划,甚至细致到渡河作战、火炮战位、情报侦察、心理战、宣传战以及详实的后勤补给计划。之后两年关东军进行多次实战演练,石原莞尔亲自率领指挥的既有4次大规模演习。1931年1月起,关东军参谋部每周六就作战计划进行讨论补充。可以说,关东军为即将进行的侵略,做足充分准备。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磨刀霍霍的关东军借机从南满铁路属地冲出,一天内便占领沈阳、长春、辽阳等城市。与此同时,关东军开始急速增加兵力:1931年关东军仅有3个师团,1932年达到6个,1933—1936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1937年达到7个,1938年9个,1939年11个,1940年12个。1941年七八月间,为了配合纳粹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进攻,关东军接连组织以苏联为目标的特别大演习,并再次调集大量部队囤积东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关东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31个师团,人数上升到85万人,号称百万。
太平洋战场的炮灰
眼看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受挫,日本十分忌惮,不敢贸然进攻苏联。趁英法等国忙于欧洲和非洲战事,无力东顾之机,日本人决定先发动太平洋战争。关东军于是奉命南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次年6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到惨败,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转而采取守势。关东军也不再敢主动挑起事端。1942年下半年,日本《陆军综合作战方案》专门指示关东军,要“防止对苏发生战争,维持北方静谧状态”,但仍在继续扩充关东军力量。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指望这支“精锐之师”能够挽救自己失败的命运。1945年1月,大本营又从关东军抽调13个师团和一支特设的具有高度机械化的常备兵团赴太平洋战场。可是,关东军不但没能扭转太平洋战争的败局,反而白白充当了对美作战的炮灰。4月初,美军攻占冲绳岛,并对日本本土开始空袭,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为此又从关东军抽走7个师团,并将关东军储备的近1/3的战略物资以及大批人员调回国内。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
成为逃跑兵团
欧洲战事结束后,苏军开始腾出手来对付关东军。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此刻,苏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150万重兵已经利用夜幕掩护在中苏边境展开。9日凌晨,苏军突然从三个方向同时向日军发起了强大的突击行动。拂晓,苏军几乎在所有方向上跨过了国界,强渡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分别从后贝加尔、黑龙江沿岸和滨海地区进入了中国东北境内,在5000公里的正面战场上展开了强有力的攻击。9日,毛泽东主席也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配合苏军的进攻行动。
尽管关东军早有对苏作战的准备,甚至一度还拉出与苏军决战的架势,但是,由于关东军设想决战的时刻是1946年,不仅未能侦察到苏军的实力,甚至连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的消息,他们也没能提前得到。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关东军精心布设的阵线很快就土崩瓦解,总司令部慌忙决定放弃“新京”(长春),固守通化,并指令伪满洲国皇帝溥仪随总司令部迁往通化,企图在通化一带与苏军决战。此时的关东军官兵已经完全没有了斗志,纷纷逃命。原来设想的大决战竟然化为一场拼命的追逃游戏。苏军各个方面军的作战行动都进展顺利。特别是由克拉夫钦科上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在大兴安岭的突击行动收到了奇效,在不到一周时间已前突到东北中部地区,创造了一个奇迹。关东军从此一蹶不振。
苏军打击日本关东军
难逃灭亡
1945年8月10日,日本大本营下达命令,指示关东军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放弃满洲,退守朝鲜。但长期以日军“王牌”自居的关东军为了维护自己“皇军之花”的脸面,仍然负隅顽抗,不肯投降。可是,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姿态并不能重新唤起日本的士气。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公开宣布投降。但骄横的关东军借口没有收到日军大本营的停战命令,仍然继续抵抗。到1945年8月17日,除海拉尔、虎头和东宁等少数筑垒地域的残余日军仍在顽抗外,关东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眼看败局已定,关东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终于向苏军提出了停战谈判的请求。
1945年8月19日中午,苏军阿尔捷缅科上校率5名军官、6名士兵组成的军使团,在9架歼击机护航下到达长春机场与日军进行谈判。迫于压力,山田乙三向苏军代表交出了象征指挥权的军刀,宣布自己和部属成为苏军俘虏。此次战役中,关东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而苏军仅伤亡3.2万人。
不仅如此,那些靠关东军发家的日本高级战犯大都也没有逃脱正义的审判。曾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参谋长的东条英机,曾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的板垣征四郎,曾任关东军参谋长的木村兵太郎,曾供职于关东军司令部、后任第7方面军总司令的土肥原贤二,曾供职于关东军司令部、后任第14方面军参谋长的武藤章,均被送上了绞刑架。其他一些臭名昭著、恶贯满盈的关东军将领要么受到惩罚,要么背着千古骂名苟且偷生。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伯力审判
1949年12月25~30日,苏联滨海军区军事法庭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对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的日本战犯前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医务处长隆二、兽医处长高桥隆笃等12人进行的公开审判。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在关东军成立了代号为“东乡部队”的细菌试验室。1935年至1936年间扩建为“关东军防御给水部”和“关东军兽疫预防部”两个研制细菌武器的机构。1941年改名为第七三一部队和第一○○部队。以后,在中国的华中和华南又组建了代号为“波”字、“荣”字两支细菌部队。在审判中被告供认:为了准备并实施细菌战,他们培养了大量的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细菌,研制细菌武器。在研制过程中,惨无人道地用中国人、苏联人和战俘进行实验,惨遭杀害的不下3000人。并于1939年在哈拉哈河地区对苏蒙军队作战期间,1940年、1941年在中国宁波、常德等地,使用了细菌武器。上述罪行严重违反了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关于禁止使用细菌武器的国际公约。根据被告犯罪事实,法庭判处山田乙三有期徒刑25年,对其余11名战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25年。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在主要行动事件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占领沈阳(奉天)1931年9月19日
占领长春 1931年9月19日
挺兵吉林 1931年9月21日
嫩江战役 1931年11月4日
大兴战役 1931年11月18日
齐齐哈尔战役 1931年11月19日
占领饶阳河 1931年11月27日
占领沟帮子 1932年1月1日
占领锦州 1932年1月2日
入城于绥中 1932年1月5日
入城于哈尔滨 1932年2月5日
日本关东军旧址博物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