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日战争图书馆 > 抗战老照片 > 抗战将领老照片 > 内容正文

蒋光鼐老照片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综合   2023-01-11 14:27:48

  蒋光鼐,字憬然,1888年12月17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今东莞市)虎门南栅乡桐园坊(属今三蒋村),世代书香。祖父蒋理祥,字汝宸,号吉云。清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科进士。同治三年(1864年),授翰林院编修。父亲蒋子敏,字兰史,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科举人,官景山官学教习,候铨吏部。戊戌政变与公车诸公上书数万言,力陈改革。终因朝廷腐败,怀才不遇,年48岁,卒于北京。母亲郑夫人,东莞虎门白沙乡郑筱湘长女,生长世家,知书识礼。1903年,蒋的双亲在十天内相继去世。母亲临终时,见世局日非,文字不足以救国,曾叮嘱他“弃文从武”,以“异日为民族干城”。

  他跟在家乡教私塾的大哥读书。当时练新军、办新学的浪潮初起,东莞县城开办了师范学堂,学生免收学、杂、膳费。他于1904年前往报考,并以一份获得“贴堂”荣誉的试卷被录取。

  1906年,位于广州黄埔的广东陆军小学招生,蒋光鼐就和同窗好友张廷辅、袁煦圻等人一起到广州应试,并如愿被录取,成为广东陆军小学第二期新生。当时同盟会广州秘密机关的负责人是邹鲁、姚雨平等,很注重在陆军中发展盟员的工作,经陈铭枢介绍,蒋光鼐申请加入了同盟会。

  1909年,蒋光鼐在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升入南京第四陆军中学。蒋光鼐在陆中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同盟会的秘密活动,外出联络驻宁新军,准备武装起义。

  1911年秋,散居在各地的同盟会会员,接到密令,计划于10月上旬在几省同时发动武装起义,一举推翻清廷政权。武昌首义的消息传到学校后,蒋光鼐和南京陆中的四五十名同盟会会员,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接连开会,决定夺取礼堂后面的武器库来武装自己,以响应武昌起义,壮大革命声势。 不料校方慑于武昌首义对同学们的影响,连夜把武器库的枪支弹药运走。发现后,大家立刻在学校围墙内的菜园里聚会,讨论应变方法。一致认为,在 没有武器的情况下,赤手空拳在南京响应显得力量不足,起义条件不具备。 于是决定奔赴武昌,参加战斗。

  蒋光鼐等第一批出发的同学,由陈铭枢带队,在南京下关码头搭乘一艘外国轮船启程。同行者有李章达、殷公武、范其务、张廷辅、袁煦圻、陈果夫等。抵达汉口后,他们立即过江到武昌,向湖北省都督府报到。

  这时,武汉形势颇为紧张,清军的援兵已经抵达汉口,直逼汉阳,和革命军隔水相峙。10月28日,黄兴赶到武昌,受任起义军总司令,统一指挥作战。黄兴对南京陆中的100多名学生颇为赏识,把他们编为学生军,直属总司令部指挥。

  11月16日,武汉三镇大雨滂沱,起义军发动了一次收复汉口的总进攻,原定部队分三路同时渡江。蒋光鼐当时任起义军总司令部督战队员,和总司令部人员一起,跟随第三路,从汉阳琴断口搭浮桥向汉口循礼门车站方向攻击前进。不料,由于第一路、第二路都没有执行渡江命令,清军于是全力攻击登岸的第三路;这时第三路里参加起义的湘军甘兴典部,完全没有革命斗志,临阵脱逃,不战而退,致使全线崩溃。蒋光鼐跟随部队退到浮桥边时,浮桥已被挤断,一些士兵坠落在深秋寒冷的江水里。他幸运地搭上了最后一条接运小船回到汉阳。

  起义军收复汉口的战斗失败后,学生军中有人公开退缩了,要求回南京去。蒋光鼐说:“刚刚来到这里我们都是斗志昂扬,充满革命的朝气,现在遇到挫折,难道就要退缩了吗?做事要善始善终,为人应只求尽责。”他坚决留了下来,驻守在汉阳琴断口,和冯国璋第二军的队伍隔江相对。后来他们从汉阳移驻武昌青山。不久,黄兴离开了武昌,学生军就无人过问了。

  辛亥革命之后,蒋光鼐回乡与虎门大宁乡谭妙南结婚。

  1912年9月下旬,蒋光鼐接到了保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入校通知书,进入保定军校第一期骑兵科学习。

  1913年6月下旬,李烈钧准备在江西发难讨伐袁世凯的消息,秘密传到保定军校,蒋光鼐和张廷辅、季方、陆铸东、殷公武等30多名学生军毅然离校,直奔南昌,受到李烈钧的热烈欢迎。当时,李烈钧已被江西省议会选举为都督。

  蒋光鼐等到南昌不久,就跟随李烈钧到了湖口。李在湖口成立了讨袁司 令部,任讨袁军总司令。蒋光鼐被任命为讨袁军方声涛右翼军司令部少校参谋。7月12日,讨袁军在八里坡与袁军遭遇,苦战十余日,方声涛部寡不敌众,湖口失守。讨袁军前无退路,后有迫兵,被打散溃退。蒋光鼐和张廷辅一起经铅山、黄土坡越分水关到达崇安县城。再经建阳、建瓯、南平、水口,进入福州城。在福建的密林中,他们曾遇上一帮土匪,身上的钱财被洗劫一空。

  在福州,为了逃脱袁军的搜捕,蒋光鼐和张廷辅打扮成商人,乘船到上海。在上海他见到陈铭枢,得知黄兴、李烈钧已先后到达日本,故决心也去日本。1913年底,他们通过种种关系,找到一艘开往长崎的货轮充当货轮上添煤的锅炉工,这样就巧妙地瞒过了海关的检查,也解决了筹措路费的困难,平安到达了日本。

  在日本,黄兴、李烈钧在东京郊外的大森创办了一所军事学校。这所学校由李烈钧出资,请殷汝骊主持校务,以“浩然庐”为代称。宗旨是收容流亡海外的革命青年,准备重整旗鼓,待机回国再和北洋军阀抗争。蒋、张二人从长崎到了东京,进入了这所日后被称为“大森浩然庐”的军事学校。当时在这所军事学校的,还有陈铭枢、李明扬、殷公武、胡景翼、吕超等近百名青年。1915年春节前,搜捕革命党人的风声已较缓和,蒋光鼐回到了故乡。 当时家里已是家徒四壁,妻子和2岁多的儿子,全靠岳父家接济勉强度日。 蒋光鼐只在家停留了二十来天,就又匆匆踏上了征途。





 
蒋光鼐与周恩来

蒋光鼐全家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