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八路军第四纵队
1938年5月,八路军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冀东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以第一二○师雁北支队和晋察冀军区的1个支队,于平西(今北京以西)斋堂、杜家庄地区合编为第四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李钟奇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一、十二支队和独立营、骑兵大队,共5000余人。6月8日,笫四纵队由平西出发,取道平北,向冀东挺进,沿途连克昌平、延庆、永宁、四海等城镇。随后,第四纵队留下第十二支队第三十六大队和骑兵大队在平北坚持游击战争,主力继续东进,17日占领兴隆,21日进抵蓟县以北的将军关、靠山集、下营地区。
7月,第四纵队主力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发动和领导了冀东20余县及开滦煤矿共20余万人的武装暴动,建立了约10万人的抗日武装,先后攻克了平谷、蓟县、迁安、玉田、乐亭、卢龙等县城,控制了冀东广大地区,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8月中旬,纵队指挥机关一部和冀东暴动武装主力于遵化县铁厂镇会师。此时,日军对冀东地区开始进行“讨伐”。
为统一领导冀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第四纵队和冀热边特委及暴动武装的领导于8月下旬在铁厂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冀察热宁军区,由宋时轮、邓华分任正、副司令员。会后,第四纵队主力分别向都山和兴隆山地区进军,因受到日伪军阻击而分别退至滦河以西和白河以西地区。10月,第四纵队和冀东人民抗日武装,留少数部队坚持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大部转移到平西整训。在西移途中,由于日伪军的围追截击,冀东人民抗日武装遭受较大损失,一部返回冀东,一部随第四纵队撤至平西根据地。
1939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以第四纵队为基础,在平西地区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并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和冀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第四纵队番号即行撤销。
华中的八路军第四纵队
1940年4月,八路军第二纵队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协同新四军发展与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决定由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三四四旅和新编第二旅(欠1个团)共1.2万余人南下豫皖苏边区。5月,上述部队在冀鲁豫边区汇合后,梯次南下,于6月中下旬进抵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地区。7月,与新四军第六支队(欠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直属八路军总部,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二旅(由原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改称)、第四旅(由原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改称)、第五旅(由原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第二、第三团编成)、第六旅(由原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第三总队编成),另设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领导和指挥地方武装。
7月下旬,第二旅和第四旅第七团在黄克诚的率领下开赴皖东北地区,后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8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第四纵队重新进行整编,执行“向西防御”的任务。整编后的第四纵队司令员是彭雪枫,参谋长是张震,政治部主任是萧望东,下辖第四、第五、第六旅及1个保安司令部,共8个主力团,连同地方部队,纵队特务团、直属队,抗大第四分校等,共1.7万余人。之后,第四纵队协同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坚持并扩大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四纵队番号撤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