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的八路军津浦支队,是以八路军129师部分干部和奇袭阳明堡机场的英雄连队为基础组建的,1938年2月9日在河北南宫县正式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在孙继先、王吉文等名将率领下,转战冀鲁边、泰西、滨海、鲁中南及中原、华东各地,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二、津浦支队的组建:
津浦支队的前身是129师挺进支队。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29师挺进敌后,于1937年11月到达晋东南辽县。为侦察铁路以东情况,联络地方党与一切抗日组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由师教导团的30名干部和师后方留守处军政干校的部分学员组成挺进支队,772团参谋长孙继先任支队长,胥光义任政委。12月13日,挺进支队横越平汉铁路到达冀南任县,这是八路军开往冀鲁豫平原的第一支部队。
1938年初,129师东进纵队在陈再道司令员率领下来到冀南开展抗日活动。2月8日,东进纵队进入河北南宫县城,第二天,即2月9日,东进纵队以挺进支队为骨干组建起津浦支队,原挺进支队司令员孙继先任支队长、当地地下党领导人王育民任政委,支队下辖原东进纵队第5连、工兵连和特务连,共约400人。东纵5连原为129师386旅769团10连,是1927年在黄麻起义中诞生的老红军连,参加了奇袭阳明堡机场烧毁敌机24架的战斗;工兵连由129师直属工兵连的一个排在南宫县扩建而成;特务连由南宫地方党组织发展的抗日游击队编成。
支队组建后即南进山东,于2月15日到达山东夏津、恩县一带,从此直到抗战胜利,一直战斗在齐鲁大地。
三、津浦支队初期发展:
至4月,支队在恩县陆续接收了一批自愿抗日的青年,改编了部分道会门武装,又编入恩县党组织发展的七八十人、枪。随着部队扩大,成立了津浦支队第1营,辖3个连,5连、特务连保持不变。
6月,津浦支队参加东进支队统一组织的柳庄战斗,战后回夏津休整、扩军,发展到700余人,组建了第2营。
8月2日,接受宁津“抗日铁血团”请求,将该部编为津浦支队教导大队,到11月初,支队发展到3个营、1个骑兵连,共1000余人。
1939年1月底,鲁西北特委直接领导的冀鲁边游击支队编入津浦支队为新1营,辖4个连400余人。
1939年6月7日,徐向前由冀南来山东组建第一纵队,调津浦支队1营负责护送,随后1营留在第一纵队总部,脱离津浦支队建制。
1939年9月18日,津浦支队在宁阳杏山遭日军包围,激战一天伤亡很大,支队警卫连仅剩10余人,新1营营长牺牲、缩编为1个连。支队突围后越过津浦铁路,进入鲁中南地区。
四、津浦支队后续发展
津浦支队成立后一直由129师领导,主要活动在冀鲁边地区,随着调往鲁中南,津浦支队获得了新的发展,所部也多次改编。
1939年11月4日,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津浦支队脱离129师建制,调山东纵队。1940年2月,津浦支队与山东纵队第2支队(老)合编为山东纵队第2支队(新),津浦支队番号撤销。
此后原津浦支队部队分成两条线发展,支队主力编入山纵2旅4团,支队1个营由王吉文带领编入山纵特务团。
其一:1940年9月,2支队与9支队合编为山东纵队第2旅,原津浦支队主力编入2旅4团,1942年8月编为115师教导1旅4团,1943年3月调鲁中军区为第4团,抗战胜利后先后编为山东解放军4师10团、华野8纵22师64团、26军76师226团,现为南京军区31集团军86师256团。该团是原山东纵队、鲁中军区中唯一一个以老红军为基础、以老红军连队为主力组建的团队,在后来的华野8纵、26军内被称为“红四团”,战斗力很强,抗战时是115师兼山东军区13大主力团之一、鲁中军区3大主力团之一,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是华野8纵、26军数一数二的主力团。
其二:1940年6月,王吉文率原津浦支队1个营与其他部队合编为山纵特务2团,王吉文任团长;1941年7月,山纵特务1团、2团合编为山纵1旅3团;1942年1月在泰泗宁地区与蒙南支队(原山纵4支队3团)合编为3团,并调鲁南军区;年底精兵简政,3团取消各营,直辖5个连;1943年11月,3团所部地方化,兼鲁南第一军分区;1944年6月,鲁南一分区部队重新编为3团;抗战胜利后先后编为山东解放军8师22团、华野3纵8师22团、22军65师194团,现为南京军区舟山警备区海防17团。该团是鲁南军区第一主力团,以擅爆破攻坚著称,是鲁南部队发展攻坚战术的先锋,战争年代参加重大战斗百余次,歼敌57000余人,涌现出“人民英雄连”,“立训文选排”等英模集体和全国著名抗战英雄“爆破大王”马立训、“华东一级战斗英雄”林茂成、“一英三模”曹文选等700余名功臣模范。
五、津浦支队英雄连队:
津浦支队1营1连:该连由129师直属工兵连的一个排在南宫县扩建而成,是一个有着红军光荣传统的连队,1949年编为26军76师226团1营1连,曾参加陆房、甲子山、沂水、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睢杞、淮海、渡江、上海等著名战役和抗美援朝第二、四次战役,涌现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王玉林”、“三大(爱兵、爱民、战斗)模范”范维士等50多位英模人物。1944年鲁中军区授予该连“遵纪爱民模范连”称号,1949年华东军区授予该连“战斗模范连”称号。
津浦支队5连:该连1927年在鄂豫皖黄麻起义中诞生,即使在红四方面军中也是资格很老的连队,1949年编为26军76师226团2营4连,曾参加夜袭阳明堡、陆房、甲子山、沂水、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睢杞、淮海、渡江、上海等著名战役和抗美援朝第二、四次战役,涌现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刘继祯等20余名英雄模范。1942年被山东军区授予“胜利连”光荣称号,以后还荣获“以一胜百”、“战斗模范连”等荣誉称号。
六、津浦支队部分人物
孙继先(1911-1990) 山东省曹县人,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参加红军,曾任津浦支队支队长、山纵2旅旅长、鲁中4分区司令员、华野8纵22师师长、副司令员、3纵司令员,建国后任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志愿军20兵团副司令员、20训练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授中将军衔。
王育民(1915-1938)河北景县人,1934年入党,同年被开除,后被党组织派到26路军搞兵运工作,1937年2月任津南工委组织部长,7月到延安抗大学习。次年初返回冀南,任津浦支队政委,5月带骑兵排赴南宫县取电台,归途中被会道门“六离会”杀害。
杨万兴(?-1942) 四川人,1932年参加红四方面军,曾任129师386旅769团10连连长、津浦支队1营营长、山纵1旅1团团长,1942年11月牺牲。
王吉文(1916-1948)湖北红安人,1930年5月参加红四方面军,曾任津浦支队1营3连连长、2营营长、山纵特务2团团长、山纵1旅3团团长、鲁南3团团长、华野3纵8师副师长、师长,济南战役中牺牲。
张友钧(1916-1974)四川巴中人,1933年5月参加红四方面军,曾任129师769团3营10连战士、班长,津浦支队1营7连排长、2连指导员、山东军区特务团3营副营长、115师教导1旅3团3营营长,建国后曾任空三军后勤部副部长。
曹丕堂(1916-2009)安徽霍邱人,1929年7月参加红四方面军。曾任任津浦支队新1营副营长,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水利工程3师师长、桂林军分区、新乡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授大校军衔。
张朝忠(1920-2004)山东庆云人,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115师冀鲁边游击31支队2大队副官,曾任津浦支队2营7连指导员,山纵特务2团2营副教导员、副营长、115师教1旅3团连长、鲁南3团2营营长,建国后曾任海军基地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1955年9月授海军大校军衔。
董振东(1911-1998),山东武城县人。因家境贫寒,1931年只身前往东北长春做工,受尽日伪欺凌,五年后回到关里。1936年结婚,娶当地农民张桂荣为妻。(后来生一女一男)1937年6月在河北任丘参加国民革命军第29军,任二等兵。“七七芦沟桥事变”与日军撕杀至同年10月,因伤回家治疗。在家养伤期间,接受了中共地下党的领导,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任副大队长。同年12月,编入八路军东进纵队津浦支队。1938年4月入党,任津浦支队二营七连党支部书记兼一排长,参加了鲁西“陈吴营战斗”。1939年5月参加鲁中“陆房战斗”,同年9月任连长。1940年在鲁中抗大一分校接受培训,年底任营长。1941年任山东军区警备区三大队大队长、蒙(山)费(县)大队大队长,参加了同年11月至12月的“大青山突围战斗”。1942年任山东纵队鲁中军区泰南独立营副营长,参加并指挥了“莲花山战斗”。1943年,调入八路军115师警卫团任营长。1944年赴延安学习,任抗大总校一大队(上干科)学员、二区队区队长。1945年8月奔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独立十四团团长,该团有近四千官兵,是牡丹江地区剿匪最具战斗力的部队。1946年再次结婚,妻子张瑛是牡丹江军区干部(后来生三女二男)。1947年,调往东北野战军六纵,任吉(林)长(春)支队支队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因多次负伤,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1949年,任黑龙江北安二龙山农场总场长。1951年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军参谋处处长。回国后,任吉林省军区后勤部长。1954年,任沈阳军区六十四军一九二师副师长、一九0师后勤部长。1955年,授予中校军衔。获:自由独立勋章一枚,解放勋章一枚,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纪念章各一枚,保留抗大纪念章一枚。1960年转业到北京,任国家农机部机械实验场场长及办公厅处长、副主任。1983年离休,享受国家部委司局级待遇。199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由董振东之孙董毅于2020年10月20日修改,致谢!)。
彭天琦(1909-1978)四川荣县人,曾任津浦支队工作团团长、新1营教导员,建国后曾任湖北省委第二副书记、武汉市委第二书记、华中工学院委员会书记兼院长、西安市委第一书记。
柯邦坤(1917-1972)江西宁都人,1933年8月参加红一方面军少共国际师,1938年7月调到津浦支队1营3连入鲁,曾任泰安县大队大队长、鲁中1分区特务营营长、华野8纵22师65团团长、华东公安师师长、上海警备区副参谋长,1955年授大校军衔。
袁凤仪(1920-2013)山东茌平人,1938年8月参加津浦支队任政治部宣传民运队队员,后曾任山纵2支队8大队指导员、3营副教导员、山纵2旅教导员,建国后任华东空军后勤部政委、空8师政委、空10军副政委、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
孙芳圃(1917-)山东惠民人,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曾任津浦支队7连指导员、鲁中9团政治处主任、华野8纵23师69团政委、78师政治部主任、76师政委,68军政治部主任、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1955年授大校军衔。
王晓坡(1924-)山东宁津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津浦支队2营7连通信员、山东4师11团宣传股干事、26军78师教导营教导员、宣传科长,建国后曾任总后运输学校政委、天津运输学院政委。
孙司林(1921-1989)山东宁阳人,1939年4月参加津浦支队,曾任鲁南3团排长、连长、华野3纵8师22团1营副营长、营长,建国后任岱山守备区司令员、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