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初,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部就确定了以长江下游为起点,逐次推行“清乡”的方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也将其定为国策。同年3月,成立了“清乡”委员会,汪精卫自任委员长,日伪从1941年7月开始了对我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清乡”活动。原活动在这一区域的新四军第6师第18旅奉命撤出苏南,进入苏中第一分区。汪伪政权见状,以为“清乡”活动取得了“胜利”,于是变本加厉地向苏中根据地推行“清乡”,并首选对日伪威胁最大的第4分区,作为“苏北第一期‘清乡’实验区”。1943年4月,日伪为了配合“军事清乡”,沿着“清乡”区的边沿,构筑起了数百公里的竹篱笆封锁线。
遥遥数百里竹篱笆,是由从江南运来的500多万根毛竹筑成,如此劳民伤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不必说。敌人视竹篱笆为“清乡”的法宝,不仅派了伪军22师保护,还沿线设置了100多个大、小检问所,配备了450多名所谓“训练有素”的检问人员。日伪妄图依靠这道封锁线,将我第4分区和其他地区割裂开来,在“清乡”区内彻底消灭新四军,肃清一切抗日力量,建立起彻底的伪化统治。
竹篱笆,梅花桩。这条害人的竹篱笆,不仅使新四军的活动受到了限制,物资输送受到阻碍,同时也给苏中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死亡线。有些群众通过检问所,常常遭受到人身侮辱和敲诈勒索;有些群众为了种地、赶集而穿越或接近竹篱笆时,还常常遭到拷打,甚至被无理杀害。有民谣为证:“竹篱笆,硬分家,南边田,北边家,良田荒芜没法种,种好的粮食吃不到它。”
日伪的暴行,点燃了苏中军民的怒火。为了粉碎日寇的阴谋,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在1943年5月初,新四军苏中四分区地委在《为迎接敌汪“扫荡”“清乡”给各县的工作指示》中明确指出:“已开始编篱笆处应迅速动员党政军民迅速开展反封锁斗争。”在反封锁斗争初期,新四军动员篱笆两侧的群众集体“跑反”,日伪想找人干活都困难;当敌寇蛮横奴役民众为其修筑篱笆时,我们的党员、积极分子便混杂其中,组织群众怠工,出工不出力。有时,区队、民兵悄悄潜入竹篱笆区域,以火力吸引、驱赶日伪的“清乡”人员,群众就趁机拉倒竹篱笆,然后一哄而散。短短一周,百十里长的竹篱笆便被搞得支离破碎。
这种办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彻底打破敌人封锁还有一定差距。新四军四分区司令员陶勇和四地委书记姬鹏飞商议,在各县各边区开展反筑篱笆的群众斗争基础上,发动一个更大规模的全“清乡”区的火烧竹篱笆群众行动。日伪于1943年的5、6月份,开始重点“清剿”海门启东地区,此时新四军正好可以来个“围魏救赵”,在封锁线上组织一次大破击,干净利落地消灭这道封锁线。
万事俱备,只欠火攻。1943年7月1日夜,陶勇司令员和姬鹏飞书记带着新四军一师的部分主力部队,来到串场河北封锁线边沿靠近指挥。地方干部动员了数以万计的群众参加到这场浩浩荡荡的反封锁行动中来,连篱笆外的3分区也组织了民兵、群众配合这次火烧竹篱笆斗争。东起南坎,西至岔河,北起丁埝,南至天生港,几十路民兵群众大军在主力部队的掩护下一齐行动,场面甚是壮观。宣传队在进军途中唱着“竹篱笆,分了家;南边田,北边家,大家齐心拆篱笆”和“篱笆长,篱笆高,清乡封锁鬼门道;清不了,锁不了,抗日人民智慧高;老虎钳,切菜刀,砍掉篱笆大火烧”等民歌,鼓舞大家的斗志。“武运长久”的日寇放了几枪,便被新四军主力部队火力压制住,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妄动,更不用说汉奸伪军失魂落魄的狼狈样了。只听一声号令,破击队伍们迅速行动,不一会儿,在黑夜中闪烁星星之火就变成了一条条蜿蜒盘旋的火龙,冲天大火绵延数百里,壮观的场面好似“火烧七百里连营”,又仿佛赤壁之战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日伪军惨淡经营三个多月的竹篱笆,一夜之间被华中军民烧成灰烬,日军的封锁阴谋宣告破产。
“火烧竹篱笆”的成功,打破了日伪所谓的强固封锁线,吹响了全面“反清乡”的号角。延安《解放日报》把这一斗争称为华中军民创造的“辉煌的英勇奇迹”。共产党、新四军领导苏中军民与日伪军针锋相对,坚持斗争,上演了“火烧竹篱笆”这威武雄壮的一幕,将永远留存在革命斗争史的光辉篇章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