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士血洒疆场的民族精神
一封封绝笔信、托孤信,将先烈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军人保家卫国而不惜马革裹尸,表现出了应有的血性和民族气节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此,泰山鸿毛之论作为一种生死观成为千古遗训,有气节的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70多年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抗战英烈们诀别父母妻儿,走向战场,抒写了一曲曲民族抗战的悲歌。
王孝慈,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渭华起义,担任宜川特区党委书记。后担任晋中地委组织部长、冀西地委书记、太南区党委组织部长。在此期间,他的儿子向俊安参加了八路军,走向抗日战场,父子并肩作战。
1938年10月王孝慈给他的五弟向宗圣写信,鼓励他走出家乡奔赴抗日前线:
“你应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俊安是我的爱子,我既赞成他的行动,这决不是无意味的称赞。你了解吗?也希望你打破庸俗人的见解,勇敢地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与俊安、与阿兄、与全中国抗战的朋友们、与全世界拥护正义的人士们,手携手的向光明、向真理的大道前进!”
向宗圣原在家乡陕西渭南教书,在其兄的感召下,于1938年底离开日寇从未染指的家乡,奔赴山西抗战前线,参加了八路军120师。1942年5月23日,在山西忻县兰村与日寇的激战中被炮火击中,不幸牺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