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侵华细菌战和化学战 > 各地细菌战暴行 > 内容正文

寻访日军侵粤罪证 两万粤港难民惨死于细菌战
来源:南方网   2019-05-13 12:53:53

       1945年9月16日上午,广东作为南京受降后,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之一,接受日军投降。侵粤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中山纪念堂举行,广东人民第一次取得近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9周年,记者连续几天跟随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专家沙东迅教授寻访了散落在广州地区的多处日本侵略者实物罪证,特别是日军细菌战遗址,一段段骇人听闻的尘封旧事被重新掀开。

 

  日军进入广州惠爱路(即现中山四、五路)。



日军占领广州后建立的所谓海珠桥警备岗。

  日军对广州狂轰滥炸,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原中大医学院图书馆曾是日军细菌战本部。(中山大学供图)

  日本细菌战老兵丸山茂跪拜粤港难民之墓。

      原中大医学院图书馆就是日军在华南细菌战本部

  第一站记者来到中山大学医学院图书馆旧楼。这幢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两层红砖水泥建筑,就是鲜为人知的侵华日军波字第8604部队本部遗址。当年该部队的部队长室、细菌研究课等都设置在这幢低矮而神秘的楼房内。而这幢楼的秘密,直到9年前才被彻底揭开。

  据沙东迅教授介绍,1993年,一名叫做丸山茂的侵华日军第8604部队检验班长在极度忏悔中公布了他的亲历:广东也有一个叫做“波字第8604部队”的日军细菌战机构。1995年7月24日,丸山茂应日本东京的一个电视摄制组的邀请来到广州,在现场由他指证拍摄了当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南石头难民收容所等多处日军细菌部队的遗址。日本“七三一”细菌部队在中国制造的细菌罪恶早已臭名昭著,而发生在广州的粤港难民遭受日军惨绝人寰细菌迫害的史实,却在日方严密地掩盖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才得以公开。

  广东学者证实“8604”罪证沙门氏菌投放难民饮用汤里

  当年驻广州细菌部队的检验班长丸山茂在日本公布了他的忏悔的回忆,向全世界公布自己亲眼看到的骇人听闻的一幕:

  “1942年2~5月,日军侵略香港,使香港难民大量被赶出市区,沿珠江溯流而上涌进广州,他们大部分被关进广州南石头难民收容所施以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日军派飞机取来肠炎沙门氏菌(副伤寒菌),指使班长将其投放到饮用汤里……难民在不知不觉中就中了细菌之毒。那天夜里开始出现了病人。沙门氏菌死亡率很高,陆续出现了死亡,死尸由(伪)省政府负责埋掉……”

  退休多年的广州造纸集团70多岁的工人肖铮告诉记者,他父亲便是当时被请去当搬尸的六个农民之一,当时收容所里两个化骨池都堆满了尸骨,6个搬尸工整整用了几个月时间将尸体运走。

  另一第8604部队老兵井上睦雄于1995年7月23日在日本又披露了日军在粤进行细菌战的新罪证,指出日军对(被俘)抗日游击队员进行活体解剖,并养了大量老鼠,每月生产10公斤~15公斤的鼠疫跳蚤,进行鼠疫战等惊人情况。

  作为中国研究日本“波字第8604部队”细菌战第一人,沙教授经过对15名目击者和幸存者的访谈和对多处当年现场的调查,证实从1939年到1945年间,日军的1200名专业人员,在广州从事各种细菌研究、传染病研究及鼠疫培养和病(活)体解剖。沙教授告诉记者,期间起码逾两万粤港难民被细菌杀害。当年南石头难民收容所,实际上是第8604部队的细菌战实验场所,大批粤港难民成了日军细菌实验的牺牲品。

  难民尚未断气即被掩埋 广纸建宿舍楼挖出大量尸骨

  60多年后的南石头难民收容所旧址如今是广州摩托集团厂房,而掩埋受害的粤港难民的地方就在现在南箕路两旁的广州造纸集团宿舍区。9月12日,记者一行来到广州造纸集团宿舍区,再次见到了坐落在这里的“粤港难民之墓”纪念碑,石刻碑文记载着当年“第8604部队”的滔天罪恶。墓碑是1995年在沙东迅教授倡议下建造的。

  据幸存的难民们及附近的老村民们讲述其亲历所见所闻,当年有的难民病倒还未死,就被抬到这一带掩埋,数以万计的粤港难民就这样无辜地被日军细菌战杀害了。

  在调查当年日军的罪恶证据中,沙教授发现了一个重大线索:广州造纸集团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任基建负责人梁时畅和沈时盛证实,当年厂里建宿舍楼时,曾经陆续发现大量尸骨,这些尸骨后来被迁移到增城小楼镇和花都市赤坭镇。1997年9月沙教授曾经在增城市小楼镇秀水村马屎忽山(土名)找到了部分难民骸骨。

  沙教授指出,如此大量细菌战受害者的骸骨存留至今,在国内外都很罕见。作为日军“8604部队”细菌战的罪证,建议有关部门审查和确立其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使它与原中大医学院日军第8604部队本部、南石头难民收容所难民受害地、南箕路难民掩埋地等处连成一个日军细菌战罪行展览系列,以警醒后人。这一建议已提出了7年,希望能够落实。

  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广州 记录轰炸碑刻今淹没于杂货中

  在黄华路一条叫做“中约外街21号”的偏僻小巷,记者一行找到了58年前广州黄华塘乡“追悼殉敌会”在抗战胜利后立下的《血泪洒黄华》石碑。

  这块竖立在一家私人小杂货店前的花岗岩石纪念碑,高171厘米、宽76厘米、厚24厘米,却被一大堆装啤酒瓶的塑料大箱等杂物所包围,地下丢满饮料盒等垃圾。经店主协助逐一搬开碑文前堆放的杂物后,“血泪洒黄华”隶书字迹才清晰地显露出来。碑文记述了日寇轰炸黄华塘的历史。在抗战初期广州沦陷前,日军飞机对广州狂轰滥炸,共对广州发起了4次大规模空袭,分散的轰炸不计其数,其轰炸密度仅次于当时的陪都重庆。许多房屋和田园被毁,无数市民在炮火中伤亡。1938年5月,广州近郊黄华塘乡先后两次惨遭敌机轰炸,居民死伤100多人。抗日战争胜利后,该乡民众组织在被炸地点刻石立碑。

  据周围老人回忆,石碑本来立于黄华路边,上世纪60年代因马路旁建楼房时才被迁移至此。沙东迅教授呼吁,像这样记载抗战血泪史的碑刻在国内少见,应该引起政府高度重视,把它移到附近肃穆的校园给予重点保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