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侵华细菌战和化学战 > 细菌战幸存者控诉 > 内容正文

侵华日军细菌战幸存者:70年的伤口仍在溃烂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8-11 11:05:35

  崔菊英老人坐在家中。 吴雨辰 摄

  中新网衢州7月30日电 (记者 邵燕飞 吴雨辰)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随处堆积的杂物……这是崔菊英老人家中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位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老人居住在浙江衢州市柯城区新铺村的一间小屋里,屋子很小,进来3、4个人就显得十分拥挤,空气里似乎还有着些许霉味。平日,崔菊英佝偻的身体就躺在床上,静静着等待时间流逝。因为患有老年痴呆,如今老人已经不是十分清醒,原先还时常走动的她现在也更愿意躺在床上,似乎外面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相比她的外貌,她的双腿更加引人注意。她习惯把肥大的裤子提到肚脐,并把裤脚卷到膝盖,这样能方便露出小腿。在她两条骨瘦如柴的小腿上,包扎着厚厚的纱布,仔细看去,上面似乎还有黄色的液体渗出。揭开纱布,本应有弹性的肌肉已经完全溃烂,发黑发臭的伤疤触目惊心。

  这是70多年前,侵华日军发动细菌战给她留下的伤口,到今天,整个衢州地区像崔菊英这样深受烂脚折磨的老人,还有大约200人。几十年来,因为交通、文化等原因,这些老人几乎被世人所遗忘,但近年来,伴随着爱心人士的呼吁,救助烂脚病的社会声音越来越强。虽然许多当年的受难者都已离世,但如何让这些遗留的老人度过生命的最后年华,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救助‘烂脚老人’就是对抗战最好的纪念!”细菌战衢州受害者协会前会长杨大方说。

  硝烟散尽70年 战争留下的创伤却仍在溃烂

  对于很多“烂脚老人”来说,1940年10月4日是他们的“灾难日”。这天上午9时许,日军“731”部队首选在设有军用机场的浙江衢州,空投下大量带有鼠疫等病菌的麦粒、小米、棉花、跳蚤,拉开了侵华日军对华细菌战的序幕。

  一个星期后,街上陆续发现了死鼠,并相继有居民因鼠疫死亡。随着死亡的蔓延,有的人开始逃离,也把死亡带到了其他地区。据浙江档案馆数据,衢城当年因患鼠疫而全家死绝的有17户,一家死3口以上的有20户。

  之后,在1942年和1944年,日军又在浙江地区发动了2次较大规模的细菌战,衢州则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城市。统计显示,1940年至1948年,衢州地区累计染鼠疫发病30余万人,死亡4万余人,浙江地区死于日军细菌战的人数超过6万。

  更恐怖的是,日军离开后,这些地区的百姓仍在受着折磨。如今70多年过去,细菌战留下的伤口仍在溃烂。

  如今幸存的烂脚老人涂茂江告诉记者,当年日军在他的村里住过一夜,但日军离开后,村里四五十位村民都染上了烂脚病,涂茂江5岁时,脚上长出小脓疱,抓破后,脚开始溃烂。10岁左右,烂脚病开始严重起来。

  但因为贫困,即使烂脚,也要下田耕种。伤口不能碰水,一碰水,就钻心地痛,涂茂江年轻时,便买水田袜或是塑料纸包着,坚持下地干活。因为不透气,腐烂越来越厉害,看了各种医生,试了各种药方也无法根治,就这样一直熬了70多个年头。

  如今幸存的烂脚老人经历和涂茂江大致相似,他们有的因为烂脚终生孤苦,还留下了巨大的心里阴影。

  “我们刚开始去摸底摸底调查烂脚病人时,有的就一个人住在村里的一角,因为气味太臭,别人都远离他,他们非常自卑,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有个老人甚至连亲妹妹去世都不敢参加葬礼。”衢州柯城区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张桂芬告诉记者。

  历史不容忘却 援助细菌战最后的见证者

  历史需要铭记,但最后的见证者却在逐渐凋零。多年来,因为烂脚病人多为农民,因贫穷和缺乏教育,他们很多只会选择默默忍受痛苦,许多人在患病不久就仓惶离世。但一直有批社会人士,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让世人看到战争的罪行。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原衢州卫生防疫站站长邱明轩就一直致力于细菌战研究,作为当年的亲历者之一,用了40年的时间潜心研究侵华日军对衢细菌战的罪行,随后自费出资8万元编辑出版了《罪证——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史实》、《孽债难忘——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死难者调查与名录》、《菌战与隐患》等三本有关日军细菌战在衢罪证的书籍。为研究细菌战留下了有力的佐证。

  2005年,邱明轩和衢州细菌战受害者遗属代表、细菌战衢州受害者协会前会长杨大方、细菌战受害幸存者吴世根一起,在衢州市建立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经过多次修缮,这座展览馆已经成为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向世人展示当年的悲怆。

  2009年3月,浙江省决定对日军细菌战受害的患者实施医疗救助,并率先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试点。并由外科医生万少华为领队,组成了“日军细菌战烂脚病”治疗小组。6年多来,他们挤出自己原本不多的休息时间,奔波于当地乡间,为衢州柯城区39位残存的“烂脚老人”提供免费的上门医疗援助。

  今年6月初,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瑞金医院教授陆树良带领专家团队来到衢州、金华、丽水等地,设立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点,开展对细菌战烂脚老人的创面诊治工作。

  “衢江区高家镇中心卫生院也有一个团队,从今年开始为辖区的3名烂脚病受害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衢州日报集团发起了爱心捐款,现在衢州市民政局也准备好了200辆轮椅,为烂脚病人免费提供……”现任细菌战衢州受害者协会会长吴建平告诉记者,以前因为烂脚病并不受主流关注,对他们的救助十分有限,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机构开始参与到其中。

  “现在救助还来得及,不管开始的时间早晚。”吴建平说。

  伤痛积重难返 爱心人士疾呼政府加大投入

  不过,援助力量逐渐增强,但因为病痛多年的积累,零散的救助对这些风烛残年老人还是略显单薄。

  “最近是有不少人来救助,有时一次几十号人慰问,但这有什么用呢?他的腿已经烂了这么多年了,年纪也这么大了,如果进行手术治疗我们都怕他身体吃不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人告诉记者,因为病痛难以根治,老人更需要的是专业的护理和照料,他们只希望老人能安度晚年。

  这一点,也恰恰是志愿工作的难处,一次两次的爱心捐助容易,长期的坚持却是难上加难。

  “医生这个行业本来就非常忙,我们一个月最多4天休息,有时碰到加班手术,一个礼拜连半天休息时间都抽不出来。”柯城人民医院“日军细菌战烂脚病”治疗小组领队万少华告诉记者,由于医院资源的紧张,每个月能抽时间护理病人一两次都已经非常不易。现在他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烂脚老人”提供援助,已经做到了极限。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万少华认为,唯有政府出资,将护理工作落实到各个社区或者卫生院,才能为这些病人提供长期、稳定的医疗护理,“现在烂脚病人已经不多了,每个社区最多2、3个人,而且还在逐渐减少。如果是社区来做这个事情,需要的人力物力也不会很多,却能提供更加细致照顾,让这些病人能安享晚年。”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吴建平的认同,他认为,现在的救助大多都是自愿为主,缺乏保障。如果政府部门有相关的投入,把当地社区卫生院发动起来,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向衢州市卫生局提出这个要求,也呼吁社会有更多人来帮助、救助这些幸存者。”吴建平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