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李在仕,生于一九零八年二月二十七日,父亲三岁时,爷爷李锦堂到南洋去勤工俭学,后在南洋教书,终身定居该处。
一九二五年父亲在苹州中学读书,因不满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日本出兵东北”而参加一系列较有影响力学潮运动,受到当时反动政府的镇压,被开除了学籍,四处缉捕。为了寻求救国之路,他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报考黄埔军校,毕业于第四期步科一团一连,入军历经北伐,浴血奋战,任过排长、排长、团长等职务。北伐胜利后,父亲在南京政府工作。
一九三七年随十九路军参战淞沪战役,为保卫上海跟日寇恶战,全体军民都奋战在抗日战场,是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精神保卫上海。
日本的猖狂入侵,上海、南京沦陷,长沙大火,局势紧张,父亲被派任湖南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为保卫长沙跟日寇进行了血战,血染湘江水,誓死保卫家园,功勋卓著,升少将,一九四零年调四战区任少将督导组长。
一九四三年日寇入侵到湖广,父亲督战在抗日前线,为阻止日寇沿桂林、柳州一带南侵,他舍身忘死跟日寇恶战。长期艰苦的战地生涯,在恶劣环境下伏击日军,严重的摧残了他的身体,患上了严重风湿性骨痛病,高烧后造成下肢瘫痪,万般无奈下住进了陆军总院治病。
一九四四年三月,日寇入侵到永州,家乡的父老乡亲惨遭杀害。各界的爱国人士,纷纷找到父亲要求抗日,保家卫国。病痛中的父亲满口答应做他们的坚强后盾。父亲拖着残疾的双腿同孙标及各界爱国人士组织了抗日战斗指挥所。这支队伍是在国难当头危急情况下,父老乡亲自告奋勇组织起来的。战斗每辗转一地,乡亲们用竹椅抬着父亲转移,后来这支队伍人们称它为抗日游击队,也叫抗日自卫队。
这支新兴的队伍,每个人都是满腔爱国热情,对日寇的残酷暴行恨之入骨,但没经过军训,也缺乏武器装备,我父亲利用他的职务,从四战区的战地 运来的枪支、弹药,经黄沙河再改用渔船运过来,武装这支队伍。
父亲双腿瘫痪,不能亲赴前线,只能坐地指挥,而战斗在不断的深入,老百姓的抗日热情在日益高涨,这支队伍的人员也在迅速增加,由几十人扩大到四五百人。爲了狠狠打击日寇。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定的家,父亲决定调袁机回乡。袁机当时也在四战区,跟父亲既是黄埔同期同学也是同僚,还是父亲的得力助手。袁机接到父亲的亲笔书函,立即反响率领这支队伍,这支队伍有了军需的供给,又加上袁机的有力配合,很快更好地活跃在抗日战场。
一九四五年春,日军约五百人从广西黄沙河方向前来大庙头路过,当天早上被零陵抗日指挥所紧急情报获悉,及时就近通知曾有职务的永兴桥等地游击队,一时打得日寇昏头转向,日军被击伤击毙数人。日军组织反击,从将军滩骑马过贤水河企图包围游击队,游击队心中有数,日军武器、人力占绝对优势,退至车田、古木头、王家冲一带山区。上山不远有一后卫游击队员,被日军机枪扫射中弹身亡。而守山的队员见日寇追上来集中火力射击,日军不敢深入深山,怕遭遇游击队再次伏击,只好在山下用枪炮向深山区盲目射击,到下午四时左右,日军垂头丧气撤走了。这次以少胜多的战斗大减了日军的威风。一九四五年夏,零陵战斗指挥所策划组织以富家桥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自卫游击队统一约定时间,深夜包围七十井日军驻点,集中火力奇袭。经过激烈的枪战,打死打伤日军20余人,缴获日军部分枪支弹药,日军凭借驻点工事顽强抵抗,零陵抗日指挥所发起多次强攻,还是没有拿下,战至天明前,全部安全撤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