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北滨长江,南倚庐山,东临鄱湖,地势险要,素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的九江战役属于武汉会战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却是坚持时间最长、抵抗最坚决、日军伤亡最大、中国军队作战成效较为显著的一个战役,毛岱钧烈士就是在这一场战役中牺牲的。
毛岱钧是湖南湘潭人,1902年出生,是个孤儿,靠叔伯抚养成人,他与毛主席同宗,虽然选择的道路不一样,但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0年春天,毛岱钧投身军旅,加入湘军第四师,由于他作战勇敢,颇有智谋,不久被提升为排长,后两次进入中央军校学习,毕业后先后担任连长、副官、营长、副团长等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山河破裂人心碎,岂容强盗践家园?毛岱钧义愤填膺,请缨杀敌,率部走向战场。在多次的激烈战斗中,毛岱钧都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屡挫敌人,由于战功显著,不久升任第九预备师第三十五团团长。
1938年武汉会战打响,毛岱钧奉令率领部队固守江西庐山以西的朱家山、孔家祠、金官桥一线阵地。
日军为了打通九江这个关口,实现夺取长沙、对武汉进行战略大包围的目的,在这场战斗中投入了整整一个联队数千人的兵力,并且使用了许多重型武器,火力猛烈。
而中国军队也甘示落,布下了重重防线,并且在山上设置了重型武器,双方以金官桥为界,在这里对峙激战了整整四十余天,日寇连续进攻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从8月6日开始,一场阵地争夺战在这里展开。毛岱钧亲率官兵应战,他们坚守阵地,奋勇杀敌。在近20天里,他们克服了饥饿、伤病、补给不足等困难,多次打退日寇的凶猛攻击,给日寇制造后重大伤亡,取得很大战果。
日寇不甘心,投入重兵加大打击力度,8月29日下午,日寇用飞机、大炮向孔家祠阵地猛轰滥炸,落弹达2000余发,一时间,弹片纷飞,硝烟弥漫,阵地工事,转眼就被炸掉。杀红眼的毛岱钧指挥部队对占领部分阵地的日军发起反击,血肉相搏,一时打退了敌人,但第二天日军又黑压压地冲过来,阵地又被突破,如此循环争夺,连续展开数昼夜的拉锯战,眼见一批批战友倒在日本侵略者的枪口下,毛岱钧悲痛欲绝。
9月2日,日寇凭借大炮和催泪瓦斯的掩护,再次猛扑上阵地,此时毛岱钧已经兵尽粮绝,他决定给日寇最后一击,便率领所剩不多的战士组成一个突击队,随着一声大叫:“冲啊”,进入阵地与敌人进行白刃格斗,击毙日寇仑田部队步兵少尉井二广喜及士兵30余人,而毛岱钧自己随后也不幸中弹,壮烈殉国,享年36岁。
据战后日方的数据统计,这场战斗后冈村宁次第11军掩埋中国军官兵尸体十四万三千四百九十三具,俘虏中国军官兵九千五百八十一人。而日寇在这场战斗中也同样受到沉重打击,仅其第11军就伤亡2万余人。
参考资料
国民革命军第九预备师第三十五团团长毛岱钧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