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玄,字光禹,别号太初。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6月出生于南乡中村心田客家人家庭,家庭殷实书香门弟。其父是清朝秀才,以教蒙馆为业。长兄光岳,湖南一师毕业,与毛泽东同为八班学友。二兄光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邓公玄自幼聪明伶俐,县梅岗书院(客家子弟学校)毕业后到长沙岳云中学就读,1921年考入东南大学。因信奉孙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2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26年经孙中山哲嗣孙科的推荐到美国旧金山办《华侨日报》,不久考入美国丹佛士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美期间为国民党赴美总支部常委,
1929年回国,任铁道部秘书。抗战期间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设计委员、湖南战时设计委员、中央组织部设计委员、海外部主任秘书、军训部办公室少将主任和桂林行营少将秘书长。1935年11月起至1949年9月,邓公玄连任四届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曾参加宪法的起草工作。邓公玄在孙中山“三民主义”基础上主张实行宪政,民族合作,树立法治,发展工业,改善经济等施政观点,为当时海内外资产阶级民主派所热捧推崇,一时声名大振。1948年春,在国民政府“行宪国大”的选举活动中,邓公玄串联一批国大代表为孙科竞选副总统竭尽全力奔走呼号。后孙科竞选失败,邓改从实业,任中国纺织品公司董事。
邓公玄身任军政要职并提出一套施政主张,是一位有主见的政客,但他又是一位有名气的文人,他有不少著作存世,。早年在美留学期间他曾兼任《少年中国晨报》总编辑。学成回国后,他从政之外还兼任交通大学训育主任和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的法律系教授。邓出版了大量著作,其影响比较大的著作有: 《欧美政制史》《今日之欧洲》《政治艺术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人生价值论》等。1949年去台后,以律师为业,兼任东吴大学教授,主编《问题与研究》月刊。曾任“立法院”党部改造委员、“国防研究外交组副组长”“中美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邓平生爱好诗词楹联,有诗联著作《浮沤掠影》出版。后迁居美国。
1977年2月13日邓公玄在美辞世,享年76岁。邓去世后,其家属捐献新台币一百万元,以所得利息,在台湾大学设置“邓公玄先生纪念奖学金”,以奖掖家境贫寒并有志进修国际关系的研究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